[心得] 中町信《模仿的杀意》

楼主: yuyifang (余小芳)   2018-08-06 01:05:32
古典推理x叙述性诡计。中町信《模仿的杀意》
原文:http://hn8973.pixnet.net/blog/post/67066035
个人给予《模仿的杀意》评价颇高,无论从故事结构、犯罪动机塑造及诡计破解来谈,对
于想要创作推理小说,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写手来说,这本书绝对有能力成为初学者学习书
写的指标与模范。
其一,采用开门见山法,案件性质具备神祕性。
以一页序幕拉开作家厌世自杀的事件,简易勾勒案件轮廓。事件的陈述仅数页,推理作家
坂井正夫于七月七日的晚间七点,在自家公寓服毒跳楼身亡,警察借由调查寻求自杀或他
杀的动机和可能性,同时经由现场蒐证及邻居的证词得知,房门由内侧上锁,现场为封闭
的密室,因此推断得过新人奖以后,由于迟迟无法推出新作,绝望于自己毫无才华而结束
生命。
其二,运用双主线的形式,叙事手法及起承转合到位。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事件”、“追查”、“发展”、“真相”,以架构而言,“
事件描述─谜团调查─揭示真相”即为本书的书写模式,符合古典推理小说的常见结构。
推理小说不是非得这么写不可,但这是个中规中矩的入门方式,失败机率较低。
故事线主要有两条,换言之有两位侦探进行侦查:首先是编辑中田秋子将花道教师远贺野
律子视为嫌疑犯,穷追不舍。再来是报导作家津久见伸助和坂井正夫略有私交,无意中知
晓他和柳泽邦夫妹妹的诽闻,质疑《推理世界》编辑柳泽邦夫为真凶的查缉过程。小说的
有趣及关键之处就在于这两条主线如何交集。
角色若非警察或私家侦探,必有其成因。编辑中田秋子为坂井正夫的女友、报导作家津久
见伸助有生计需求,这就是侦探为什么成为侦探的缘故。另外,远贺野律子和坂井正夫有
金钱的往来,以及柳泽邦夫也有和坂井正夫不对盘的理由,作者对犯罪动机的塑造相当合
情合理。
其三,布局缜密,人物关系、动机及谜团的破解皆很有挑战性。
第一个诡计是推理作家一生一世至少要挑战一次的“密室”,“缺乏遗书”且“有自杀动
机”,弥漫不寻常的意味。第二种诡计则是需要破解“不在场证明”,包含“平交道车祸
”及“使用胶卷相机连拍三张照片”的时间诡计。最后是叙述性诡计隐藏在哪些细节里。
侦探沉稳踏实,合理的解决书中的案件之外,还能造成意外的结果。
毕竟出版的时间为二十世纪的七○年代,作品有些物件以目前的时间点看来,具有时代感
,但并不会造成阅读的阻碍,反而形成一股特殊的怀旧风味。拥有过去阅读的推理小说里
,那种平稳又朴实的味道。比如现今使用生物特征技术的门禁系统,如虹膜、掌纹、音纹
、瞳孔辨识等已上市运用,书中使用的是如太平糖的星形锁,而且很难复制。再来是里面
的编辑、作家繁多,有使用手写稿、字纸篓,还有抽换铅字排版印刷的描写。另外,数位
相机、手机大行其道的现在,胶卷相机俨然已成骨董。
《模仿的杀意》历经改题和出版,原以《然后死亡降临》投稿1971年第十七届的江户川乱
步奖,当年首奖从缺。出版社封面文案引人瞩目,重点有二。其一是《模仿的杀意》最初
于1973年出版,属于旧作重出。其二是2004年由日本创元推理文库出版,销售平平,但由
日本文教堂书店重新发掘,距首次出版四十年后的2013年,短短半年内再刷30万本。能有
这样的销售转折与奇蹟,资讯足以激起读者的好奇心,至少我自己是因为耸动的宣传而想
一探究竟。
书末收录1973、2004年中町信的出版后记,行文谦卑恭敬。作者生于1935年,卒于2009年
,无法在有生之年看到作品40年后出版的盛况,有点伤感。全书整体内容循序渐进,四平
八稳,小说架构能给想创作推理小说的新人当成示范,出版年代甚早,却具备如此前卫的
创意实属难得。
补充:
译者叶韦利工作笔记在2013年4月9日转贴了一则日本新闻,报导的即是《模仿的杀意》的
销售原因及盛况,有兴趣不妨前往阅读。
中町信着、刘子倩译:《模仿的杀意》(台北:春天,2018年6月初版)
作者: donaldlien (同天内只计一次)   2018-08-07 18:00:00
这本好看
楼主: yuyifang (余小芳)   2018-08-13 23:14:00
我也这么觉得,稳扎稳打的类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