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ngenieux (Charlotte)
2021-08-28 03:05:32原文先消失
总之先上用户人权照,避免被无聊人士质疑不是用户在喊烧
https://i.imgur.com/8ceI3Dl.jpg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片幅/体积/重量这几样东西往往是不可能全都要的
以等效24-70mm f2.8这个万能焦段的镜头来讲就很明显
Panasonic 12-35mm f2.8 305g (M43)
Fujinon 16-55mm f2.8 655g (APSC)
Sony 16-55mm f2.8 494g (APSC)
Nikon 24-70mm f2.8 805g (FF)
很明显片幅越小带来的镜头减重优势也是越明显
M43某种程度上很好的保持了相较轻薄的机身体积(例如EM5或者GX系列)
但是镜头又不会重到影响握持手感
富士在维持机身较为美型的前提下,自然牺牲了某些握持上面的体验
以我自己的XT4为例,接上超过400克的镜头(例如90/2或者16-80)时我就很难单手抓着走来走去了
当然我也可以接上把手或者干脆就双手好好拿不要想东想西,但都相对不是那么理想的选择
至于NIKON虽然镜头最重,但握把的良好设计足以抵销手感上的不愉悦,单反时期如此,无反也差不了多少
而当富士与索尼比较变焦镜头重量时,确实是有那么些劣势(虽然我也不是很明白为什么索尼可以轻那么多啦)
那其实也就是个很简单的问题:这个缺点能不能接受,以及接下来该怎么做
同样是我自己的例子
1655很方便但是有够重,那么第一个要思考的是我是不是一定得要用这颗镜头(对我来讲不是)
既然不是,那么我的作法就是把部分焦段定焦化拆分,拆成16/2.8跟35/2。特别我常用等效50的焦段,自然35/2就会变成主力镜头
至于另外一颗90/2,那个等效135的焦段很香,也没什么竞争者问题(索尼APSC没有这个焦段,FF更大更重还要跳系统不考虑)
所以只能捏著直接上,欢喜做就要甘愿受,自然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目前对富士的期待大概就只有新的33/1.4,如何在全新设计里保留更好的对焦体验以及光圈全开的画质
另外一颗大概就是18/2的更新,希望对焦部分改善以及增加WR
借此完善轻薄短小的F2战队以及更高表现的1.4战队,我觉得这才是符合玩家需要的路线
至于什么变焦焦段调整或者冷门焦段多出几个光圈变化,这种小朋友耍赖的要求不听也罢
毕竟任何一家厂商做生意都是要赚钱,出好几个几乎一模一样的东西或者十有八九会亏的产品来砸自己脚,这种神祕的事情我相信有大脑的经营者都不会犯这种错(吧
作者: e22313 2021-08-28 04:01:00
手中的XE2、23/1.4升级成XE4、18/1.4的那一刻实在非常有感,小小遗憾是XE4竟然连个半级防手震都不给……
要等效就连光圈一起等效 成像效果先统一再来比较重量
作者: ttl5566 2021-08-28 09:40:00
nikon z 24-70 f4 500g
作者:
wolfjk (一介凡狼)
2021-08-28 09:47:00哈哈不能跟富士粉说等效光圈啦他们会起笑而且a036也才550g...sigma 2870 更轻才470
![]()
上个人权图 我是觉得 富士镜头更新之后把对焦速度跟全开光圈的画质弄好一点我就可以接受了 全开真的有够软
在意浅景深跟高iso表现就去换片幅更大的机种啊……小片幅限制就在那还要求一堆
作者:
ddity (ddity)
2021-08-28 10:33:00fuji 有gfx在等你哦?
作者:
r0ck123 (r0ck)
2021-08-28 10:58:00怎么感觉用fuji的人都很自虐 真的那么在意浅景深进光量干嘛不还全幅啊
作者:
GUNDAM (钢普拉)
2021-08-28 11:00:00在意景深进光量, 富士还有GFX可以选
作者:
vpjack (~扬~)
2021-08-28 11:03:00明明实际成像和视角、浅景深就有能比的选择,一直在那边只等效焦段又不认同光圈效果也可以等效,然后再不断强调M43/APSC可以多轻巧,全幅就是笨重,看了也实在三条线。认同M43和APSC在价格、体积质量上还是有些许优势,但一样的视角和景深效果下,差距很小。主要的差距还是来自于价格、性能、防手震效果这些差异
28-75/28-70的目标本来就是标准镜市场。只是在焦段跟光学性能上做取舍。对FF用家是个很好的另类选择。被拿来跟24-70比是合理的,不用太气。另外,镜头太重没握把的问题,可以改用左手抓镜头,重心在接环附近反而比较好拿。
又不是只有富士出apsc,sony也有,但只针对富士就很...
Samsung:你们在说什么?抱歉我离线很久了...
M43最近感觉远离战场 然后就有人出来战APSC…真的在意表现就全收 然后针对需要的场合选择使用不就得了
作者:
shisa (奇奇怪界)
2021-08-28 12:38:00@rahim1211 差别在于一个是进入FF的入门砖,一个不是。跟FF同接环的基本上就是想要你之后入FF、这点看尼康最近的APSC搭配的饼干镜是FF规格就知道了。
作者:
LoveBea (德川田信秀)
2021-08-28 13:26:00楼上 等效价格 戳到我的笑点XD
作者: FemtoFarad 2021-08-28 17:27:00
算了等效光圈之后才会发现富士一些镜头画质不如全幅还比较贵
楼主:
angenieux (Charlotte)
2021-08-28 17:33:00楼上是什么镜头那么烂说出来给我们笑一下啊
作者:
blackjade (blacksheepliway)
2021-08-28 17:57:00等效光圈……2ㄏ2ㄏ楼楼上说等效景深还比较正确些= =
浅景深真的是当代摄影最奇怪的一种追逐。底片时代浅景深只是底片iso低,需要大光圈镜头之下的副产品。甚至还并不是一个那么讨喜的东西,因为手动对焦之下景深太浅反而是个困扰。结果现在感光元件iso可以飙高了,自动对焦也完善了,大家反而开始追求背景光糊不够,还要越糊越好
我也无法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爱浅景深我反而比较痛恨浅景深
作者:
keynote1 (So it be)
2021-08-28 19:09:00其实只是同视角下的景深控制范围,有什么需求,拍久了心里自然有底,不觉得追求多一级或少一级有什么值得被检讨,摄影本来就是很自由的
作者:
ppumpkin (ppumpkin)
2021-08-28 19:56:00只要看到富士就会有成群酸民出笼为反而反也是很可笑
作者:
blackjade (blacksheepliway)
2021-08-28 21:06:00反正也没有合适的人物可以拍XD
喜欢浅景深用炫富的角度看就很合理吧 大光圈或大砲镜头都非常昂贵 而只有大光圈或是大砲才能有浅景深
作者:
ericfys (Eric)
2021-08-29 03:34:00喜不喜欢浅景深是个人喜好,都尊重,我的话是蛮care的,哈,喜欢它带来的层次感,背景像水彩画唯美
不过传统风景派的确不强调大光圈 看过山岳摄影的书 明明是远景也都开很小的光圈在拍似乎很怕大光圈带来的景深不足
作者: rax0010205 2021-08-30 06:01:00
只有全幅低能儿才会吵等效光圈吧,进光量就是绝对的哪有什么等效,中文学好一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等效光圈谈景深可以理解,把信噪比加进来就有点奇怪,毕竟信噪比又不是镜头决定的,也不只是片幅就能决定的。难道要说A7ii的50/2.0考虑信噪比约等效A1的50/2.8?
作者:
nocesst (肥宅魔导师ヘ(・_|)
2021-08-31 22:08:00等效车头灯我先加一(X
我有说哪个系统比较好? 我就单纯陈述物理事实你就硬要把我紥成全幅用户? 等效光圈文我从用小相机时就开始发了我发的那个等式 有问题 _来问没问题_闭嘴 看不懂_用你16年教育的素养去查资料 片幅各有所好 但照你这种比法手机吊打全部
作者: ttl5566 2021-08-31 23:31:00
求问 等校智商公式
的确啊 发一篇没实际意义的比较文 既然你不在意别人看法 又不想被纠正 那网络不适合你我一开始也没针对你 贴几篇维基你就先呛我教育失败还在跟我扯人品 你头不伸出来我大可不打你 现在逻辑被完爆发现自己根本连维基都看不懂了只好哭哭这是我你的文请我自己去发XD 你要不要自己去创个版我绝对不理你别闹了老弟 电你这种不唸书又爱高谈阔论的人是做社会公益 佛光山都要发奖牌给我了OK 反正说到底 我贴的你什么都没看懂 你要我解释的所有东西根本不是你好奇 而是你嘴贱想呛人教育水准你说不在意的东西其实不是不在意 而是你根本没弄懂现在还在扯一开始只留一句就走, 你不就一直在完美示范什么叫"讲了你也听不懂" 那你一直要别人解释是解释心酸的? 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剩一张脸皮也要嘴到底才是爱自尊 我花时间研究了电你就是顺便而已回到最后只剩辱骂也是很好笑 那句超渡希望你别删 我觉得很好笑 你的文给你回吧 反正你觉得你嘴赢就好事实就是你结束后还是脑袋空空的锤子一个
英文不好 所以WIKI的东西不太能理解但我想要就R大内文请教 "数位时代基本上没有可比性"所以你的结论是 数位底片的机身 等校光圈无效???
我快速看完洗镜光老师的那篇文章 等校光圈=相同景深那问题是没有说到较小的片幅"等校光圈下"画质比较差啊
指正在哪?我应该推文底下都有澄清了 那边有问题再提吧 四年前的文章了有些东西打错或没说清楚可能没堪误没说不等不存在 毕竟洗老师的文章没讨论散粒噪声 真要讨论我可以找时间再打一篇 从散景一路谈到噪声 不过这个版的讨论风气我不太喜欢 我可能宁愿发在自己部落格
有澄清没错,但推文的指正也是过去的事实呀我是觉得没必要针锋相对,但别人的疑惑可以用推文简单回答吗?如果不行我也没办法,毕竟不是人人都有耐性看完长篇大论的说
指正是单纯对名词定义吧 四年前讲等效光圈肯定更多人跳脚 我尝试避开这个词 改用一些自定义词汇 他不喜欢这些定义 我也没意见 我只是尽量不模糊焦点才说谢谢尊重他看法 但文中的物理都是对的 请不要一句被指正就不明就理的打翻全部推论 他发表他看法 我尊重没有什么指正问题 他的point 也跟那篇的内文没什么直接关联
不是啊,你好像一直纠结在“指正”这个词上而没有要回答li大的意思
嗯那部分比较难回答 我非常前面的推文就有提到散粒噪声 我看看 我记得这东西我也贴过= =好 我那篇文没有提到技术细节 散粒噪声是主要的高iso噪声 主要被镜头集光能力影像(低iso的主要噪声主要跟机器有关 所以单纯讨论镜头时不会讨论) 如果你相信维基页面散粒噪声的SNR 跟收集到的总光子数有关如果你快门一样时间 视角固定 那收集到的光子数理所当然只取决于入瞳孔 入瞳孔直径等于f/N 所以在不同片幅中 选择一样视角的镜头(aka 等效焦距)为了维持一样的入瞳孔大小 光圈应该乘上同样的系数
https://reurl.cc/VEGWVA第一个公式就是散粒噪声=收集光子量至于高感噪声为何是散粒 那就比较复杂了 我没有找到完整的繁体中文资讯 但对岸论坛有篇还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