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照片:https://imgur.com/BqTg1zX
机身镜头:NIKKOR Z 24-200mm f/4-6.3 VR
今年五月shutterstock宣布调整分润政策之后,我开始向Adobe Stock布
局、搬家,同时间也开始思考新的拍摄主题。
六月开始,疫情肆虐,几乎只要是休假日我都窝在家研究如何摆拍。
商品摆拍,重点就是“摆设”与“拍摄”。
和我以往擅长的抓拍完全不一样,要怎么摆设、要怎么设置闪灯、小道具
或装饰的选择……实在有太多可以说。
所以这一篇文章是六月到九月的现在,从一窍不通到现在稍微可以端出一
些成果来。
我会尽可能地分享我的经验(包含那些失败的)以及理论。
抓拍的技巧,在于时机的掌握。例如漂亮的大山大海中,特定的时间点夕
阳或美丽的流星雨划过,掌握那个瞬间的时机点是抓拍技巧的精华。
https://imgur.com/JyIPIxc
然而摆拍却不同,摆拍的重点在于“布置摆设”。
和抓拍相反必须自己将画面布置完毕,商品或饰品并不会像太阳一样时间
到了就自己移动到定点,如果会那很恐怖。
https://imgur.com/7h9brmD
也就是说摆拍必须自己有意识地去控制、调整画面。
在开始拍摄一系列的相片前,我也有在帮公司拍一些商品照。很多时候老
板要求希望有什么样的风格、又或是希望能有一些饰品……等需求时,我
发现我总是摆不好、弄不好。
为什么?因为要怎么布?怎么调整?我完全没有概念,和抓拍的概念不一
样。我必须重新学习、理解,所以我认为摆拍是门高深的学问、也是门艺
术。
《拍摄核心》
在拍摄之前,对物品先做通透性的审视。这个步骤很重要,因为它可以决
定整个摄影的走向。
‘我想表现、表达什么?’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问句。例如说想表达这个食物的好吃感、这个皮革的光
泽感、整体的氛围……将许多的问句丢出,并从中选择、筛选出最需要表
达的核心,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第一步。
接下来,从这些思想的核心再进一步思考:
‘那么我该如何实际呈现它?’
表达食物的好吃感,例如说利用暗调和食物的颜色作出对比。
皮革的光泽感,利用强光勾勒出皮革的轮廓,并用暗调强调皮革商品的高
级感。
有了概念,一定要去思考怎么实际操作。
这是一直以来我都会强调的“概念-操作”的连结。
这是一个很重要也非常需要意识的地方。
“概念-操作”的连结,我打个比方。
明明就只是个炒菜,加点油盐、加点菜炒一炒这样简单的知识,妈妈炒得
又香又脆,我却火烧厨房。
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概念与操作的落差。即便概念再怎么好,但如果没有相
对应的操作技巧,也只是打空砲,徒具理念却质感不佳。所以意识到这个
“操作”,提升“操作意识”是让作品质量提升的关键。
那么究竟要怎么样开始提升操作意识?
我从零开始一步步把自己失败的地方作剖析,逐渐地发展成自己的一套理
论。以下就是归纳出来的“操作”清单。
透过这份清单可以仔细审慎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可以改进、调整的地方。
请特别注意:这列表只是我到目前为止的经验整合,根据自身需求
可以增加清单内容,千万不要墨守成规。
商品摆拍的操作,我将它归纳为三大元素。
分别为《光线》、《道具》与《立体感》。
这三个元素相互影响,牵一发动全身,很难几句话就完美解释。
但我认为将这三者抽出,一一分析细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快速提高操作
技巧并得到质感的改善。
我相信我三个月前的相片和三个月后的现在,质感应该提升了不少。
《光线》
举凡和闪光灯(或自然光)有关的,皆在这里探讨。
“high key或low key”
high key是亮调,整体的氛围为明亮的、有元气的、正向的感受;low
key则是暗调,整体氛围为偏暗、神秘的、阴沉的感受。
决定high key或low key,很大程度的影响整体氛围的感受。
https://imgur.com/7h9brmD
https://imgur.com/aH2RBvD
上面两张图同样都是锅贴,但high key与low key的感受截然不同。
“硬光或柔光”
决定了整体氛围光之后,仍需要去考虑闪灯打在物品上,光线的软硬程度
。
硬光整体的感受是刚硬的、对比强烈的感受;柔光则是柔顺、自然的感受
。
如果说high key或low key决定整体氛围,那么硬光和柔光就掌握了细节
。
https://imgur.com/MJEm5z4
https://imgur.com/wtMu8e2
上面两张图可以看见阴影部分的差异。对于我来说我会很注重阴影的表现
。我不太喜欢过于强烈的光线,虽然番茄炒蛋的光线较明亮比较偏high
key,但是因为阴影的对比过于强烈,反而让整体的刚柔感变得更加强烈
而有点到不舒服的程度;相反的香料的这张相片阴影部分很柔和,加上本
身就是high key所以呈现比较梦幻的感受。
“闪灯配置”
闪灯的数量、位置、角度、打光种类都会影响整体光的质感。
闪灯的数量从来不是和质感有正相关的关系。不是灯越多越好,相反的灯
越多调控、平衡会越困难。
位置会影响光的方向、影子的方位。顺光、逆光、侧光都是由位置决定。
闪灯角度上影响也很多,影子的长度、扩散范围或是边缘勾勒程度等都有
影响。
“参数”
相机上的参数与闪灯上的参数是非常非常基础但也很容易忽略的事情。
我通常是用M模式拍摄,相机的快门速度、ISO与光圈三者都会影响到画面
。
快门速度在拍摄时会影响到背景的亮度,通常我在室内拍静物的快门会用
1/80s-1/160s,注意过快1/200s或更快的快门会开启高速同步,会让闪灯
的效率大减。
ISO在M模式中比较重要,它会影响整体的亮度。通常如果是亮色背景如白
色、亮黄,光打下后容易全反射,导致整体较亮,那ISO我就会配合闪灯
出力,大概是100-320之间。
而暗系背景如黑色,我会把ISO拉到640-800之间。
光圈在摆拍时我会控制景深,通常是用f/11-f/13。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
,但是景深也会相对浅,所以之间的拿捏也是必须。
而闪灯上的参数,我是使用Godox TT685,在之中有两个闪灯参数也是我
很常在调整的。
出力与zoom值。
出力就是闪灯的强度,大部分的时间我的主灯出力是1/8-1/4+0.3之间做
调整,配合相机ISO做调控,因为TT685是三号电池,我曾经拍了一天下来
共用了3组计12颗电池,耗损量很高。提高ISO降低出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
减少消耗。
另一个值是zoom值,它是闪灯头前的小叶片,会影响光的发散程度。以前
我都是用auto自动调控,zoom值会根据镜头的焦距做自动切换,但我后来
发现20mm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发散,所以现在大部分的时间我的zoom值都
是手动调在20mm。
我将光线拆成几个小项来探讨,事实上这些小项目各自相互影响,但有意
识地试着调控这几个小项目,会发现过一阵子之后控光的技巧变得更好。
《道具》
道具氛围我用来解释光以外的东西。在商品摆拍中道具氛围影响很大,试
想一个欧风的珠宝,搭配台湾的“经典美学色”,那是何等光景。
所以说道具的搭配至关重要,好的衬托可以加分,坏的搭配则足以毁掉一
张相片。
就我自己所知如果是专业的摄影现场,除了摄影师之外会有专业的造型师
负责打点配置,所以装饰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但幸也不幸也,我们没
有这样的奢华,万事皆必须自己来。
在拍摄前,通常我的脑中已经会事先安排好整体想要的画面。颜色的搭配
也在拍摄前画草图时就已经决定好了。虽然现在photoshop非常方便,想
改什么就改什么,但是摆拍时可能一次就拍了好几百张相片,全部修起来
也是非常费时费心费力的--特别是我这种懒人。
能在前置完成的就不要拖到后制,这是摄影的至理名言。
“色调的搭配”
拍摄前必须思考到整体颜色的呈现,是想要用明暗颜色对比?相似颜色?
或是互补色?
更细节必须去思考拍摄主体的颜色与各装饰、配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https://imgur.com/d1DaD4T
这一张在拍摄前就已经思考好要怎么配色。因为我希望能够呈现古铜带点
复古感,所以颜色选择了红棕色搭配面包的黄色,再加以些许的绿色与蓝
色点缀。
https://imgur.com/DIODZNf
这一张则是失败的例子。铁铸锅上的食材琳瑯满目,有红有绿有透明。但
是木垫以及背景的选择上欠缺考虑,让整体的色调呈现了不知所云的窘境
。
“装饰与布景”
装饰与布景的风格、颜色和主体与整体的交互影响。
风格应该不必多说,但颜色必须要特别注意。
例如说红色的苹果,同时间用了红色的丝绸带、红色的背景,除非是有意
识地尝试类比色,否则红色苹果搭配红丝带,视觉上红丝带和红背景会把
眼球的集中力给分散。让主体的存在感减弱。
https://imgur.com/PImI8af
上面这张图是我最初拍摄时的相片。我想表现皮革的质感,但是很明显我
搞砸了。虽然光有呈现出皮革的质感,但背景选择了亚麻布。结果就是这
个皮革看起来也不怎么高级,搭配一个亚麻布更是不知所云。
https://imgur.com/T1mBCLj
上图是另一个失败的例子。我尝试拍摄minimal的极简风格,色调上对了
。但是盘子的选择却奇差无比,我用了陶瓷黑盘,整体风格要极简也不是
,要说其他风格又觉得怪怪的。
整体来说《道具》事实上就是风格与颜色两个重点。如果摆起来怎么看怎
么怪,撇除技术上的问题,就去分析是装饰的风格、颜色有问题?或是布
景有误?是风格的问题?又或者是颜色有冲突?不相容?
觉得怪怪的,就尝试修正它。
《立体感》
在《光线》中,探讨闪光灯(或自然光)对整体氛围的营造;《道具》则是
探讨道具风格与颜色影响氛围;在《立体感》中则是尝试解释《光线》与
《道具》之间是如何交互影响。
我会用以下几个标准去分析,如果光没问题、道具氛围颜色都还可以,但
还是感觉怪怪的话,我就会尝试从立体感的角度去修正。
“拍摄角度”
商品摆拍最经典的三个角度莫过于:水平视角、45度角与垂直视角。
不适合的拍摄角度,会造成主体的视觉压缩或是透视扭曲,从而影响品质
。而三个经典角度之所以经典,就在于这三个角度的容错率高、极易使用
。
https://imgur.com/fy8bsSC
失败的拍摄角度会让画面的透视及平衡支离破碎。上图过于倾斜的角度导
致茶杯与右上方的盘子歪了一边。
https://imgur.com/swWc4dw
这张不是完全的水平,不过接近水平就将就一下。
https://imgur.com/wpOxH0F
https://imgur.com/Or0igXK
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三个角度,但想要掌握好摆拍这三个角度绝对会是必修
的学分。
“距离”
这里的距离是指各个饰品之间的距离。
在设计的范畴里距离过近的物品会有凝聚成群的倾向。也就是说两个过近
的物品,在视觉上会被辨认成一个群体。
透过这个距离的概念去分析,这个物品和主体或其他物品是否有过近、过
远之情况?
过近会导致辨认成一个群体;过于离散则会导致呼应功能消去。
下面连续四张图是我在拍摄麻婆豆腐时调整距离的相片(皆未后制)。
https://imgur.com/YYdIrVA
https://imgur.com/0qZcRVg
https://imgur.com/J1Xp7WE
https://imgur.com/rYsI0ZD
第一张最下面的小勺子最初距离盘子有一点远,并且未和上方的两个勺子
形成呼应。经过修正后第二张的位置比较理想,除了离盘子稍近,也和上
方的勺子形成了弧形呼应。
而一到四张相片上方的辣椒多少都有经过移动,第一张长棕色勺子的辣椒
排列并不好,而二到三张的相片辣椒总觉得和盘子距离过近,最后我将几
片辣椒远离摆在长棕色勺子尾端。
“群体”
前面说到距离会影响视觉效果。如果物品够近则会形成一个视觉群体。
这个群体是否有和主体产生呼应?是否有达到衬托主体的功用?
如果没有,就会建议尝试调整距离或是从其他元素去调整。
https://imgur.com/FJzJaQD
上图的面包盘子花因为距离够近,形成了一个群体。而右上两本书也因交
叠而成一群体,虽然有一小角和盘子有接触但面积不大视觉上不构成一群
。而钥匙则是独立一区。
明显的盘子和书的呼应是可以的,但钥匙的位置就有些尴尬。要么稍微右
上移动和书成群,又或向左下移动到花的左下方都会远比单独成群好一些
。
https://imgur.com/DyRVrPC
这一张是我之前很喜欢用的拍摄方法。照片上有几个群体?我认为只有一
个。
因为我将画面塞得很满,所有的物品都距离相近,只要色调、饰品风格够
搭基本上不会有错。不过这个方法因为太花俏,容易让商品的重点走钟。
最近我比较适可而止了xd
“比例”
商品的大小、颜色、画面的比例通通都是可以调整的。比例的分配会影响
到视觉的重心。如一大片的黑色中,一个白色小点和超级大的白色点,视
觉上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颜色亦是如此,暖色系视觉上会强过冷色系。所以意识到比例的配置是必
要的。
https://imgur.com/AL8POdT
https://imgur.com/qIp40Xi
https://imgur.com/vt31Mjr
上面三张图(未修)是我在拍摄时试图用镜头角度和摆设方式去修正颜色比
例。红色格子布属于暖色,在这张相片里比起黄色绿色及蓝色还强势许多
。如果不修正,视觉上会被红色给带走。
因此我从调整镜头角度、更改摆设去尝试修正失衡的比例。
最后觉得不管哪一张都拍得很烂于是就放弃了xd
“构图”
对我而言构图在摆拍中并不好处理、解释,因为在各个商品、饰品之间会
交互影响,产生复合式构图--亦即同时拥有好几种图形出现。这样的复
合式构图虽然充满奇趣,但在分析上是很难处理的。
所以构图上,水平视角与45度度角我会先用传统的“前景、中景、背景”
分层,并用群体的概念作配置。再用距离、比例概念作修正。我认为这样
的做法比起想破脑思考构图会更快一些。
https://imgur.com/54JCli2
上图一开始我是先从主体的波萝面包开始摆,其后在左边放上书本,并根
据距离原则稍做微调。在书上放上眼镜和钥匙做点缀。因为形成了一个视
觉群体,接下来在波萝面包后放一个杯子当做后景,一样稍做微调。
最后前景很空,拿了一朵花和薰衣草做装饰。但以现在来看那个薰衣草的
位置不够完美,比例上略显奇怪。
https://imgur.com/e5TDzci
上图一开始也是先从面包开始摆起。然后放了一个小的播音盒作点缀,因
为距离够近所以形成了一个视觉群体,而我认为右边有一点空,于是放了
书补足。但为了避免过于抢眼,所以比例上只留了书的一角。
中景布置完毕后我在后方用两撮植物填充点缀,然后玩心大起顺便放了一
个小地球仪。没有原因,只是想玩xd
接着前景我一开始是先放了小灯和钥匙圈,但是小灯钥匙圈的群体和面包
之间群体呼应并不好,因此在之间放了透明玻璃瓶,然后放一些小麦穗,
除了让两者群体呼应之外也让面包和小麦有连结。
最后右下角空空再拿一搓植物填充完毕。
而在垂直视角上,我会先以主体做出简易的点或线的构图配置,也是一样
搭配距离、群体与比例概念去修改。
https://imgur.com/oW9kX7S
上图几乎和前面两例是依样画葫芦。我先布置好面包,一样放好播音盒,
形成一个点。右下角放上书本,两群体间有了连结,接着左下右下布上小
植物即完成。
https://imgur.com/GvHlQEV
上图一开始我只在背景布上放上麻婆豆腐,这是一个点。接着我在左上放
布上勺子与木垫,两者因为距离够进而形成一个群体。接下来撒上辣椒,
并且调整辣椒保持一些距离让视觉上不会和麻婆豆腐形成一个群体。
“光线配置与氛围营造”
疑?怎么又出现了光线配置与气氛营造?
没错,摆了这么久辛苦了,但光线真的没问题?气氛营造真的没问题?
如果拍起来总是觉得不对劲,那就从头再开始审慎一次吧!
《小技巧》
“反光板”
如果是单灯,在闪灯反方向的地方设置反光板,可以极有效地补光。
https://imgur.com/TkiP9aW
上图是我的一张素材相片。光是用白雨伞打跳灯,位置大约是在右边几乎
水平稍微斜10度左右。我在左下方相机视角外的一点点放了一个白色反光
板。打出来的结果就是平均的光线,影子也很淡。
“低彩度”
我个人因为是low key色调爱好者,低彩度的饰品在low key上是相性极好
的搭配。
https://imgur.com/1BdQkUy
“植物与素材”
前面有说到小饰品,例如说欧风的东西,欧风饰品通常都不便宜,预算上
会炸裂。
初期要扩充自己的摄影道具,装饰和布景会花比较多的钱。我自己是在日
本的手作网站(我住在日本)买许多的花花草草,在初期这是非常经济实惠
的选择。因为花草通常很好搭配,而我自己是low key爱好者,以彩度较
低的花草为主要考量。
而布景是选择万用的手染布,以及棕色木板。如果预算有限甚至可以去找
木纹布景纸。
“吹气球”
拍摄前在物体的表现吹一吹,把灰尘吹去这样在后制时才不会手点去污痕
去到满嘴脏话。
https://imgur.com/1qzNj3Q
这是三月一开始尝试拍摄的照片。那时什么都不懂,桌子、皮革、书上的
污点非常非常多。放大到大约80%的大小可以看到非常多的细小脏污。
光是去除脏污一张照片就需要15分钟左右。这是非常折磨人的事情。
“黑白物体”
黑色是吸收光线的特性,所以光打在黑色物体上,会因为被吸收而亮度减
低。
白色则是反射全部光线,所以光打在白色物体上,会因为全反射而看起来
更亮。
特别是同时有黑色与白色的物体,会变成高反差环境,黑色欠曝、白色过
曝,在处理上要特别小心。
https://imgur.com/cERkuNp
请注意画面右上的黑色皮革其实是曝光不完全的,虽然边缘有勾勒出来,
但实际上中间仍是欠曝。但如果增强闪灯出力,白色的亚麻布则会过曝。
这时最好的做法是补光,或是减光、甚至尝试位置调换、更换背景等都是
有效的处理方法。
《Photoshop》
“细节修复”
拍摄完成后,通常不会是最完美的状态。在细部上通常都会有一些小脏污
。为了品质我会在Photoshop做细部的处理。
污点与小脏污是最常见的情况,前面有提到商品拍摄时可以的话用小气球
吹除脏污的理由也在于此。
大量的脏污亦即代表需要用更多时间去处理,一次拍摄少说可以有50张起
跳,累积下来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也不少。
https://imgur.com/NCVox5g
上图的刮痕,我记得我花了十五分钟才处理掉。量大真的会是恶梦。
https://imgur.com/TWylNRy
https://imgur.com/T6FDe4v
背景布也会需要注意。例如说我的背景纸比较小,是由两张B4背景纸合并
使用。在后制时也必须要将折痕去除。
“再调色”
修复完成后,我会保存后并再开新档。这里我会将相片依据需要切成16:9
或是12:5的比例并加上黑边。
原始档案主要是作为素材或印象照片使用,我不会做太多调整。因为业主
可能会依据自己的需要做调整。而我自己的IG上我就会让相片更贴近自己
喜欢的风格,所以颜色上会以蓝绿电影调为主。
https://imgur.com/gnTiZHw
https://imgur.com/wWCPkzP
原图与调色后差异。
《在更之后》
“精益求精”
三个月前我压根儿根本没想到我会越玩越有兴趣。当初只是抱着混口饭吃
的精神开始学习摆拍并大量上传素材网。三个月过去了,技术上观念上也
稍有长进。
但看了许多专业级的相片之后,会认为摆拍真的是极具挑战且有趣又富有
艺术性。
所以不断学习、磨练,并持之以恒我觉得是最快成长的途径。
以我自己的经验分享,持之以恒也不是天天拍摄,大概周末六日两天拍摄
,一到五后制,吃晚餐时顺便看个youtube频道,同时并反省这周的拍摄
过程与成品品质。
精益求精,其实就是这样的过程。
“不要想得太难”
Nike的经典名句:“Just do it”。不用把这件事想的这么难。先尝试就
对了。
让各位猜猜这辣椒是怎么摆设的?
https://imgur.com/GxWuMg6
告诉大家,我盒子打开后直接洒到桌上,5秒钟就搞定了。
不过当然是还有稍微做微调就是了xd
艺术是感性的,很多时候只能说我觉得怎么样怎么样,但很难将它具体化
。
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我只能用理性的方式尝试去解析它。
但不管怎么样,就像我前面说的,“概念-操作”的关系。现在您知道了
操作的“知识”,但仍需实际去使用它,否则还是一样停留在概念阶段。
开始尝试拍些新东西吧!
我是PhotoerNgo那古。
IG:https://www.instagram.com/photoerngo/
blogger:https://photoerngo.blogspot.com/
Gmail:[email protected]
作者: soarling 2020-09-21 19:41:00
先推一个 这篇要存起来慢慢看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20-09-21 19:52:00呼叫板主 这一定要收入精华文章
作者:
jayjen (愛情越釀越香醇)
2020-09-21 20:13:00赞啦
作者:
Rafachu (rafachu)
2020-09-21 20:18:00推
我觉得构图和选择的物品摆设需要再慎选,加入过多以及不相关的物件令人眼花撩乱如果在周围加入物件,需要与主角相呼应,或是利用构图产生引导视觉,指向主角的效果
作者:
gjcl6 (789)
2020-09-21 21:11:00这篇很强 要推
作者:
meowyu (meowyu)
2020-09-21 21:17:00推,超优质好文!
作者:
hsuzzzzz (Hsu2381)
2020-09-21 21:29:00同sky
作者:
ctsxyz (阿比)
2020-09-21 23:00:00感觉是好文,收起来慢慢看。但觉得锅贴那个有点眼花撩乱
作者:
Gaidiac (酒鸡)
2020-09-21 23:06:00推
作者:
rx119tw (rx119)
2020-09-22 00:02:00推 好文收藏起来慢慢看
作者:
notsmall (NotSmall)
2020-09-22 00:21:00推 十分受用
作者:
ych1022 (玄米)
2020-09-22 00:23:00..是不错, 但太杂,辣椒开花不知所云, 还有不必要的摆设
作者:
n61208 (Kershaw)
2020-09-22 00:25:00我也觉得食物周边的陪衬过于眼花撩乱,有些有点跟主题没什么关系的饰品 稍嫌可惜
作者:
tweisun (TWS)
2020-09-22 00:26:00好长的一篇
作者:
f11IJ (f11IJ)
2020-09-22 00:26:00我饿了
作者:
JustinPai (AarBarJarJar)
2020-09-22 00:33:00推
作者:
Odahunter (Oda_hunter)
2020-09-22 01:15:00推 收获
呃…我还是建议想学美食摄影摆盘的,还是去买几本书来看比较好,实在看不出这篇有M的价值你一直强调群体的概念,但你却没发现你让主角完全失焦,这里有用了过于抢眼的颜色摆在前景,用近乎一样颜色与画面比例的配件在主角煎饺旁边,完完全全的失焦,还没提到光打的平到不行完全失去立体感。简单的问,在你摆了这么多东西后,食物有变好吃吗??前面几张豆腐跟辣椒的比较好一些。
作者:
LzHH (Lz)
2020-09-22 01:27:00很用心的文章,但个人觉得光摆设的杂乱感就完全模糊了焦点有些很强,但像面包、煎饺的整体调性,主体都被吸收掉了
作者:
Deparic (碱性石方)
2020-09-22 02:05:00论摆拍的技巧来说是很不错的,但回过头来看整体的重点就有些失焦了,可以试着参考外送app帮各店家拍摄的摆拍照
作者:
KITAN (喘口气)
2020-09-22 07:02:00讲得不错但食物摆拍的感觉不会让人有食欲
作者:
milkBK (blitzkrieg)
2020-09-22 07:32:00受益良多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20-09-22 08:00:00个人觉得你闪灯的表现太强烈没有融合在照片里,整体有点可以用光没有自然感,煎饺和麻婆豆腐也没有勾边光和保持一点光比少了点立体感,可颂拍的相对的好,想知道你有用哪些控光道具,另外摆盘我不懂就不评论了*刻意用光
个人觉得看下来就是太为摆而摆了,照片都很漂亮但感觉就是漂亮而已,这大部分图除了拿来当相机拍摄的样片外,要再加工做成DM示意图等都会蛮困难的,拍商业的东西少即是多,用减法去拍会好很多你一直再往里面加配件,反而让人找不到主题再哪里,然后麻婆豆腐的部分,感觉都放冷掉了,酱汁已经凝固干涸的感觉,看起来一点都不好吃,以上个人独断的偏见
作者:
ts21020 (希尔丹)
2020-09-22 08:55:00画面复杂到反而没有商品感了
嗨,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的资讯,这一篇文章是我这三个月以来的总结。非常感谢大家的意见。请容许我解释一下,这些照片是我这三个月来所拍,大部分的都是一蹋糊涂我想这是无庸置疑。太花、太杂这也是中期的问题。直到开花的辣椒比较收敛一些。本篇想要分享的重点在于我是怎么想,以及透过这样的分析方式帮助自己从拍摄的当下脑袋空空到稍微可以解决问题。其中照片大部分都是我的实验作,包括可颂面包等,除了实验新的配件,大多数的打光也都是不同方法,有大柔光罩、有跳灯也有白、银雨伞。所以有朋友说打光也很糟那也是必然的。但核心还是我想要分享我是怎么想的。未来分享文章时我会要求自己将照片质量提升到更高程度后再发文,在最后也谢谢大家的指教。
作者:
andy3020 (:+:One PEACE:+:)
2020-09-22 09:03:00我想你引起大家高度的讨论已经成功一半了! 推文也都建设性的评论,你可以从中吸取一些方向,期待你的新作品!
作者:
proex (vivian)
2020-09-22 09:15:00认真 推一个
先了解时下美食摄影情境照的摆设核心,基本上是很讲究合理性的,那些物品会出现在一道料理的前中后,今天是要在厨房展现出刚完成料理的样子,还是已经端上餐桌准备享用,甚至是已经享用到一半咬了几口…等,场景的设定要合理,不是一昧的把画面塞到失去呼吸的空间,不是东方味就一口气全上,美食跟商品两者摄影思维相当不同,我觉得你稍微混淆了以灯具而言,我自己最常用的其实就只有一张无影罩or标准罩+柔光纸为主灯,使用灯罩的边缘光线渐层最明显的部分,再搭配很多张黑卡跟白卡来做遮光与反光,利用更明显的光线明暗来区分主角跟配角。使用伞类的控光器材甚至是跳灯,会让拍摄空间充满不可控的反弹光,或是很难掌握光线的方向,你的照片很多影子都被打掉了,所以画面显得相当不立体,但你文章中好像觉得这样比较丑@@光线的强硬影响到场景的设定,前阵子夏季新品美食饮料,很多都设定在正中午艳阳的感觉,影子非常硬,甚至要用聚光罩来拍摄,效果的呈现非常的好,可以看一下7-11的一些海报。垂直俯拍没问题,正面45度拍摄角度有的太低,导致前景物品厚度大于主角,应该把相机升高角度加大然后只让部分的道具露出来一点点就好
作者: ldsmonkey (Monkey D 鲁夫) 2020-09-22 10:16:00
大推,感谢用心分享好文
作者:
kblover (圣猫天使)
2020-09-22 10:17:00版主来解释一下好了。也许本篇有些技巧还有改善空间但站在版主立场,愿意用心写文分享,详细交代想法跟过程结论不论好坏,都能引出更多讨论,以讨论区的管理来说这样的作品文,跟拍得非常好的作品文,有一样高的价值我本人不擅长摆拍跟美食摄影,所以成果好坏留给大家但以上的说明的是m文的原因喔~
辣椒摆外面,看起来像恐怖片的虫看久了好像会蠕动@@
辣椒那张还好,可以当成风格的展现,例如柳橙汁周围等距离放上切好的柳丁切片。那张照片问题在汤匙的位子,以各种情况下(准备享用前,厨师端上来面对客人,左右惯用手)汤匙都不会是那个位子跟角度
作者:
lvlvlv2g (可悲生活的落魄人生)
2020-09-22 11:59:00熟悉的DSLR回来了
觉得你需要翻阅一些美术构图,色彩美学的书,这样会比你土法炼钢提升更快
作者:
Casper50 (Casper)
2020-09-22 17:20:00推
作者:
Nordheim (Nordheim)
2020-09-23 12:10:00推这篇 不论是拍摄内容或是推文的讨论都很赞
作者:
LonyIce (小龙)
2020-09-24 09:18:00我也觉得背景很乱 而且有几张光感很怪 然后拍摄角度有点千篇一律
作者:
lvlvlv2g (可悲生活的落魄人生)
2020-09-24 13:12:00我觉得,如果要用顶尖的角度来谈的话,确实是满多东西可以一起讨论不过这篇的内容已经让很多人发人省思站在目前这板鼓励新手的取向,这边真的很值得推板上也鲜少内容丰富的文章,当作看一本书,多看多学多想才是这篇文章背后的意义如果用客户的需求来谈,那就是青菜萝卜各有喜好了只是让更多人知道,原来这样拍摄是有市场的那是好是坏,各位看照片的都是客户,自己知道就好
作者:
bear440 (婚摄优哥)
2020-09-29 07:42:00愿意发文值得推 有几张可以更突显主题 锅贴被摆设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