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ifong (Yifong®)
2019-08-31 18:03:17各位好
最近索尼发表了两款 APS-C 机身及两款镜头
分别是 A6100/A6600 及 SEL1655G/SEL70350G
让一些对 Sony APS-C 系统未来担忧的使用者仿佛注入一针强心剂
但是相信大家在看完售价后又难免会觉得
A6600 配上 SEL1655G 的价钱
干脆换成 A7iii 配上 Tamron 28-75mm F/2.8 还比较好
我想问的是 Sony APS-C 是否真的无法拉近和全幅的距离
A6600 配上 SEL1655G 这种组法
是否已经可以应付业余甚至职业的需求了(例如拍摄婚礼会力不从心之类)
虽然目前台湾还没上市 连台湾官方售价都还没出来
但是还是想先知道大家的想法是什么
谢谢
作者:
swingman (勇敢gogo)
2019-08-31 18:09:00当拍照工作机真的不行,摄录OK很多人用不是拍不出好照片,只是非首选工作机
Xt2都有不少人当工作机了 机身性能不能再当力不从心的借口啦
作者:
chuck5669 (better life)
2019-08-31 18:24:00日常拍摄,市面上你看得到的每台都可以胜任。如果想入手,看自己喜不喜欢就可以了。至于职业用,职业用户会有自己的要求,不过你会这样问,表示你应该不是,那部分也不需要在意。
作者:
a931386 (a931386)
2019-08-31 18:54:0016-55 CP值太低
都拿那么重那么大的机身,apsc的优势本来就变少了,干嘛不直上全幅,除非该品牌没有FF,那你可以改上中判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9-08-31 19:34:00买sony不买apsc; 买apsc不买sony
作者:
bleedgreen (BleedGreen1005)
2019-08-31 20:15:00别忘了1655还有FS5/7这种摄影机可以用
作者:
binnin (艾玛华生)
2019-08-31 20:16:00讲句比较肤浅的,如果你是不懂单眼的客户,你会希望你摄影师机器大台还小台?...当备机就好了吧
楼主:
Yifong (Yifong®)
2019-08-31 20:27:00谢谢以上分享
A6600不但单卡 还是USH-I 今年2019?全幅的f2.8和apsc的f2.8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至于全幅的f2.8是apsc的哪回事? 不知道 讲了会开战场
有什么不知道?Sigma 都示范给你看了....:P
作者:
shisa (奇奇怪界)
2019-08-31 23:54:00索尼的APSC还是有几颗很不错的镜头阿,像是10-18,市面上最广最轻的自动对焦超广角.独此一家.而且还有SIGMA跟TAMRON的副厂镜头支援,能接受手动镜选择多上天,转接佳能EFS还能享受18-35F1.8.早早占了apsc无反的市场,好处就是这么多.
作者: chuiyi (chuiyi) 2019-09-01 00:13:00
以前没有双卡机的人都怎么工作?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9-09-01 00:16:00就是冒着会掉照片被客户告上法院的风险下工作啊?不然厂商推双卡机是推心酸腻
作者:
vpjack (~扬~)
2019-09-01 00:42:00职业用不用想了,有A6600+16-55/2.8的预算,不论画质、操作、还是双卡,实在没有理由不上A7m3+A036或是24-105G。但是,就是有我这种纯粹拍好玩、拍生活、拍旅游的人,对画质没有要求到那么高,但有有点小钱想要烧但又没有到GM的预算,又想要无脑依靠S的对焦能力,又嫌重。如果有这么多“又”,那A6600+16-55/2.8大概1公斤整又刚好是你手持的上限。那我目前觉得A6600+10-18/4+16-55/2.8+70-350刚好不论你想要日常拍、欧洲超广角、非洲/冰岛望远的都可以;定焦搭Sigma 1.4三颗(或再补一个24/1.8,这样大概对一般人来说已经够完整了。
这种问题真的会讨论不完…例如楼上的想法改一些内容,结论也可以变成选富士或是m43
xh1+1655已经1.3公斤了,是要怎么改成富士?差200g的手感就很不一样了
我的意思是…那段话的要求改变了,最终选择改成任何搭配都可以…你真要说手感的话,我也可以说xh1的大小相对起来手感与操作性比Sony的apsc系列全部机种都更好,多那一点点重量反而操作起来觉得没差甚至更顺手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1 09:32:00等效光圈不是只有等效景深,还有信噪比低光环境下f2.8的镜头光圈全开,apsc跟ff的信噪比会一样吗?当然不一样
蛤?原来镜头是有信噪比的喔?本来以为只会在手机板看到镜头=cmos的论述,想不到在相机板也能看到
某B转性了,之前黑富士黑这么凶,竟然帮XH1说好话
所以我才会说nickname你眼里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啊…我对xh1这台的评价本来就很好,觉得是富士apsc里头唯一值得买的机种,不是我转性,而是你从来就只会片面解读并且脑补成自己认定的东西
那之前那些言论是怎么回事 ker ker辩这些没意义 但开始改变是好事 起码对版友友善一点
作者:
lt5114 (REDONDO)
2019-09-01 12:08:00第一个选项其实满诱人的 因为较轻 又可以翻转萤幕 上稳定器又更适合了
什么景深什么等校我都没说吧? 太敏感囉我就只说片幅不同之下比较f值是没什么意义的(如果对于等校xx这个说法得不到共识的话) 全幅f2.8跟非全幅 f2.8的差异绝对不会只有景深 不然厂商干嘛不出个光圈f1.0定焦的1吋机夜拍神器就好了xd
事实上就是除了景深外就没差光圈越大体积越大,然后大光圈的边缘分辨率也是很大的问题就连24gm这种等级的定焦f1.4的边缘分辨率,所以光圈再堆下去只会物极必反
两只镜头的总光通量不一样,意味输入的讯息量不一样弄清楚照度和光通量的差别,就不会一直在这问题上纠结。
搞清楚光圈值的计算方式 就会知道问题很简单 就是所有片幅所标示的F值 进光量都是相等的补一下好了 扣除T值影响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9-09-01 18:10:00呵 是喔
作者:
kblover (圣猫天使)
2019-09-01 18:19:00这串可以讨论成这样实在不容易....
作者:
bulcas (神ç«)
2019-09-01 22:33:00看单位像素的受光量才有实际意义吧其实就是照度拉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1 22:37:00比较不同片幅不用比cmos的影响就是了?进光量相同信噪比会一样?说会影响景深却不影响信噪比,景深怎么算的你知道吗,景深的公式里就要考量的片幅大小,蛤什么蛤?要这样硬凹我还纳闷镜头怎么会有景深差别咧,都还没成像哪来的景深,笑死人喔
好,我知道了,24gm的信噪比是40dB,楼上教我的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1 22:42:00还在那里景深之外没差,低光拍运动,不管什么bsi之类的影响,ff可以开到iso12800,apsc你要达到近似的画面纯净度,可能只能iso6400甚至更小,快门不变的状况下光圈就要更大,没差?最好是没差齁继续硬凹没关系
然后imx586是手机镜头,也是j大教的j大教的,cmos不就等于镜头吗?所以镜头当然有信噪比好了,我今天学到镜头=cmos,所以镜头也会有信噪比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1 22:45:00等效光圈之所以会被某些人不接受,我想就是因为景深也是成像之后才有的结果,而且模糊圆的定义也不是很明确,并不像等效焦段或者说是视角那样是死的东西
我只知道有人进光量和曝光量都分不清更不用说什么镜头有信噪比这种笑话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1 23:02:00高感下不同片幅的信噪比影响甚钜,这就是事实,等效光圈一词目前已经有某些摄影评测网站拿来使用,但是对于高感画值去引入等效光圈来比较是否恰当目前还有蛮多争议,不是我发明的说法其实我甚至觉得等效景深的说法在高画质机身横行的时代都有待考验,因为理论上模糊圆在高画素状况下应该是会变的,高感信噪比也一样,61mp的A7R4裁切以后都比24mp的apsc还要高画素了,高感信噪比真的会比较好吗,我是很怀疑
到底谁分不清...xd受光面积一定会影响可用资讯的多寡 而受光面积直接跟镜头设计的成像圈有关 镜头成像圈大小又是针对片幅大小设计 这样推回来会不会比较好懂?不接受等校光圈可以理解啦,每片cmos的单位像素面积和其他硬件设计等等都不尽相同,变因太多不像等校焦距只需要考虑视角问题。但说全幅的f2.8和apsc的f2.8差别只在景深,拜托别闹xdd
个人觉得小片幅的镜头重量优势在望远镜头,重量差异很大像这只70-350等效到525mm的,全幅会到多重100-400GM那只重量就不只70-350的两倍了广角和标变,重量差异就没这么大了这只70-350出的真不错,完全把APSC优势体现出来
嗯..话说我之前有贴这里的内容去冼镜光老师的部落格结果被洗脸,我可以再贴现在各位的论述过去吗?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9-09-02 00:55:00在相同的焦距和对焦距离但不同片幅下,会得到相同景深时光圈的关系如何?这些会得到相同景深的光圈就是等效光圈。个人不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看起来还真的只有景深。
原来是我不懂。那leung大要不要说明一下“进光量”会影响拍照时的哪些指标?“进光量”大,对照片有什么好处?
之前哪些言论请nickname出来说说看啊?还是你觉得那些酸少部分教徒的叫作黑富士?这跟富士本身无关好吗?还是说你觉得我评论一些镜头缺点的也叫做黑?到底是你黑我还是我黑富士啊?我在说a72或是其它品牌一些缺点的时候,怎么不见你跳出来说我索黑?我看根本就你自己看不顺眼批评你喜爱厂牌的人吧…
等效光圈的效在现在有两层意义:1.景深 2.总光信息你镜头投影的总光信息不一样,带给感光元件的光子量不同,他的成像品质要如何一样?如果反过来,直接说具有相同通光口径的镜头,这样就
会清楚的多。因为通光口径其实才是根本,影响了总通光通量和景深,F值只是为求照度而设计出来的等效工具;结果等效过去再等效回来,搞得一团糨糊。他只是说景深这块,这部分没问题。至于光通量这部分我没看到他反驳的说法无法置喙。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你镜头通光口径大,带进更多的光子,在数位系统里就是有了更强的信号输入。信号更强,当然信噪比就会比较漂亮,这需要多高深的讨论?
f大转贴冼镜光等校光圈那篇省略了太多讯息1. 他真的只讨论景深 2. 影响最大模糊圈的不是片幅大小而是单位像素面积,通常片幅越大单位像素面积越大,但目前已经出现a7R4和GFS100X等特例。最后问回去,坚持f值或照度(进光量(???))的目的是什么?手机的f值普遍都有f2.8或更大,跟全幅、apsc、4/3的f2.8只差在景深而已吗? 如果没有,为什么会觉得apsc和全幅的f2.8只差在景深?
其实就拿一支同焦段 F2 的 FF 定焦和 F1.4 的APS-C定焦放在一起看,你会觉得他们两个怎么看都像兄弟。然后你再拿一支 f2 的 FF 定焦和 F2 的 APS-C 定焦摆一起,你会觉得其中有一个一定是偷偷来下蛋的。这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P
蛮想问问看lan大,全幅的镜头加上1.5x增距镜真的会比装在同像素数的apsc上好吗?毕竟增距镜似乎可以解读成扩大成像圈再撷取同样范围的成像,那是不是跟截取较小区域的成像(使用apsc)的效果类似?
没办法讨论镜头素质,那是另一个问题;单就光讯息来说,你就是焦距增加,然后把镜头光圈缩了一级。就实际层面来看,很可能会比 APS-C 好,因为 FF高价镜的素质放在 APS-C 上普遍都很接近 APS-C 专用镜。APS-C 专用镜的品质一般来说都没有做到极致。当然前提是你那增焦镜有很好的品质。噢,我刚没仔细看你的问题;若有一个完美的增焦镜在你的假设下 FF 在羧低感光度时会比 APS-C 好。其余大概没差。最低感光度。
我好奇的就是如E镜这种可以对应到两种片幅大小的镜头,同一颗镜头用增距镜(假设有1.5x的增距镜)装在全幅,跟装在同像素数的apsc比较,景深当然一样,成像是不是也接近?啊,刚才又错过你的推文..
作者: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9-09-02 02:07:00我只有试过Metabones+SEL14TC 基本上就是APSC镜掉一级光圈变成全幅镜头
光圈更大带进更多光子是没错,但是单位截面积的光子量还是一样,所以单位截面积内的光讯息还是一样信噪差异在于单位像素面积大小,而不是资讯量的多寡另外为什么是看“总进光量”,而不是看“单位进光量”?另外 jaylj14 提的,等校焦段 = 视角,这其实也是成像后才有的结果,不是吗 ?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2 12:02:00我的理解是通光量一样但照度不一样,单位面积的通光量还是一样的,影响信噪比的关键应该还是像素密度而不是镜头,所以拿高感画值去引入等效光圈的确有疑议,但如果两台不同片幅同画素的机身来比较,这个说法就没有问题,如果你要为了高画素机身就去否定高感下等效光圈的说法,模糊圆的定义其实也会因为高画素机身而改变,那景深一样是无法去等效的
作者: XUP001 (遥控器) 2019-09-02 12:42:00
当需要24的广度A73+2875就是办不到...这有什么好比的...
相近的equivalent lens应该是2470z或24105G吧2875等效光圈大1.3级 配2470比1655便宜 看取舍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2 14:09:00成像圈就是这么大,成像前你就可以知道结果了不过真要说跟cmos有关系的话的话,你也可以说后面的cmos形状会影响你的横幅直幅视角
那这样讲景深也是成像前就知道的东西阿景深 3 要素:光圈、物理焦距、被摄物远近哪一个跟 CMOS 有关系 ?等校焦段讲视角大家接受,等校光圈讲景深,又为何不能?讲等校焦段就都知道不是讲焦距,讲等校焦段就不能理解*等校光圈重打 讲等校光圈就不能理解讲的不是光圈 ?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2 15:24:00景深受像素密度影响,但视角不受像素密度影响甚至还跟观测距离有关,在模糊圆定义本身就很模糊的情形下,等效光圈本来就是有点模棱两可的概念,而且就算模糊圆都不会受到像素密度而改变并且有严谨定义情形下,景深的公式里片幅大小与景深的关系本身就不是线性的,甚至在物距很小的情形下跟线性模型差异甚钜
CMOS 影响的是弥散圆,景深的定义是前后可容许弥散圆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2 15:31:00我并没有要否定等效光圈的说法,只是要说明既然你能接受等效光圈拿来比较一个定义这么不严谨且没有绝对线性关系的景深,为何却会不能接受,在高感状况下小片幅的相机需要更大光圈才能达到同样信噪比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
之间的距离,如果回推 CMOS 会影响景深,那可以接受但“可容许弥散圆”这个规范并不是严谨的它定义于成像距离人眼特定距离时,可否辨认出来这个其实就很多模糊地带了另外我要说 信噪比这件事情我从来都没有疑义我是说 等校焦段=>视角,等校光圈=>景深 这应该要能够接受。而不是讲焦段能接受,讲光圈就要回去扯曝光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2 15:35:00容许弥散圆的定义,拿片幅对角线除以一个数字,本身就极度不严谨,我会说一个数字是因为很多不同的公式带入的数字都不一样,这会依照观测距离跟像素密度影响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2 15:37:00这个数字最早应该是由Zeiss所订出来的,随着时代演进相机像素越来越高,这个数字也一直在变我想并不是要回去扯曝光,除非你像某人一样连曝光量跟通光量都搞不清楚,曝光量还要考量到曝光时间,根本就扯远了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2 15:39:00还在那里不懂装懂讲到信噪比就是镜头=cmos?根本鬼扯
讲到这个 之前在圣地,我讲等校光圈概念去比较不同片幅的景深比较,还有人跟我吵曝光,拿快门时间出来扯就是我说的又回去扯曝光。另外科普一下 弥散圆的概念是 1866 年提出来的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2 15:42:00为什么要说等效,就是你想知道这个镜头的capability,在高感情形下,你要达到信噪比相等,所以apsc f2.8等效ff的f4,而景深也是差不多这样,甚至镜头体积重量也会差不多
当时实验人眼在距离 25 公分,可以分辨距离 1/4 mm的两条线,而后以相同标准换算得出 35mm 底片上的成像会是一个值,后来就以此当标准信噪比基本上跟镜头没什么关系,由 CMOS 主导你拿 SONY FE 去接 E,光通量变大,但信噪比应该是不会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2 15:46:00话说我是不知道手机版上的论述是怎样啦,但我倒是觉得说手机镜头=cmos倒是没什么太大问题,那个镜头跟cmos本来就是一个package,不然你是能换其他镜头逆?
SONY APSC E 系列不会接了 FE 镜头信噪比就提升一级
那是因为 FE 的光通量不是全部投影在 APS-C 范围;当它全部投影在 APS-C 范围,它就是光圈大一级的镜
头。同快门下,光圈大一级,信噪比当然会比较好,这有什么问题?
作者:
jaylj14 (JAY)
2019-09-02 15:49:00我同意信噪比主要是cmos影响的,但是你今天拿FE镜接E环,相同等效焦段下景深变深了也是片幅所影响的,不是镜头自己做了什么改变
我理解 lan 讲的,但我认为实务上这样对比没有意义你把 FF 的光全部打在 APSC 上,快门一样下,曝光就高一档,这样比较的实务意义在哪 ?
意义在除却基础 ISO,所有信噪都可以透过加强信号输入提升;这意味相同通光量的镜头在不同底上的高感信噪是一样的。
作者:
shon621 (Shon)
2019-09-04 09:45:00就真的是看你要效能还是轻便 不只相机这世界的产品都一样
/(telephone) ☎☎☎☎☎☎☎☎☎/(tele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