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全片幅的通透感/立体感/层次感 是什么?

楼主: lopas (<|─(L)─<)   2019-02-27 02:21:50
回我自己的文
承之前讨论以及众版友提的
立体感很难量化,因为影响的因素众多,包含客观因素,甚至是主观意识
既然很难量化,那为何要讨论?
因为FF相机比APSC相机贵,120中片幅相机又更贵
一般人花那么多钱,总想知道自己花的钱有哪些效益..
或是催眠自己FF比APSC厉害
甚至版友周边有点闲钱的朋友,可能都曾问过版友
“该买什么相机,要直上FF吗?”
所以各类的比较文,就出来了
既然要比较,就会有版友定题目...
那立体感就是其中一个题目
若是硬要讨论
只能尽可能缩减范围
尽可能量化,立体感的因素很多,
决大部分是跟片幅无关的因素ex: 构图,光线
唯一跟片幅有关的因素是:裁切
因为裁切的关系,间接影响到景深 (下面会讨论,并附图)
所以我在讨论这议题时
将范围缩减成 2D影像内,人判别物体彼此间距离远近关系
“很远(离主体很远) -> 远(离主体远) ->
主体 -> 近(离拍摄者近,离主体远) ->很近(离拍摄者很近,离主体很远) ”
“拍摄远中近,由景深外,延伸至景深内,再到景深外”
“模糊(景深外) -> 较清楚(景深外) ->
清楚(景深内) ->
较清楚(景深外) -> 模糊(景深外)”
但这样范围还是有点大
所以限制构图,不同场景,不同故事的照片无从讨论
这样我自己讨论比较简单,且明确
“立体感”-> “景深变化”-> “裁切对景深的影响”
若撇除会随科技进步的而改变的因素 ex: 画质, 噪讯比 等等
中片幅 vs FF vs APS
最大的差异就是“裁切”
也因为裁切 -> 影响视角 -> 影响拍摄者与主体距离 -> 影响景深
我用“同一台相机”,“同一颗镜头”,分别在FF模式,APSC裁切模式拍了几张比较图
器材是
Nikon Z7 + 24-70F/4S
(A) 37mm F/5.6 FF模式拍摄
https://i.imgur.com/9YmYEWC.jpg
(B) 24mm F/5.6 APSC模式拍摄
https://i.imgur.com/8LjAunZ.jpg
(C) 24mm F/5.6 FF模式拍摄
https://i.imgur.com/FUI4SRQ.jpg
(D) 24mm F/5.6 FF模式拍摄,LR裁切
https://i.imgur.com/tQk5kuR.jpg
1.
C与D是同一张照片,但D是C,利用LR裁切后的图
2.
B与D作比较,可以知道景深变化是一样的,
若不考虑我自己手残裁切不好,根本像是一样照片
3.
A与B作比较
FF模式将镜头转到 37mm,拍摄出的视角,与APSC模式24mm视角是一样的
所以 APSC在24mm端,视角与FF在37mm一样
但是明显FF在37mm景深较浅
(理论上 APSC 24mm要对应到FF 36mm,但我手残没转到36mm)
4.
由上述1, 2, 3
我们可以知道景深变化,只跟“镜头上刻的焦段”有关
37mm F/5.6 景深,明显比 24mm F/5.6 景深浅
24mm F/5.6 不论是放在FF,或是APSC,景深都一样
有人会说景深计算器算出来不是耶
原因在于=>
例如,36mm F/5.6
你选 APSC,计算器会很自作多情地帮你算
“相当于FF 36mm 视角的焦段”
APSC在24mm上的视角相当于 FF在36mm的视角
所以计算器会算24mm F/5.6的景深给你
24mm F/5.6 的景深 > 36mm F/5.6的景深
所以同样是选 36mm,但选单上选FF或选APSC
你会得到不同的景深范围
A与B作比较
为了维持一样的构图
APSC与FF势必要用不同焦段拍摄,才能有一样的视角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
橘色小牛后面的白色保时捷,A图比B图模糊
若不仔细看,在B图上甚至觉得保时捷与小牛一样清楚
而A图可以较明显察觉保时捷较小牛模糊
回到立体感,我刚刚将立体感议题范围缩为 ==>

2D影像内,人判别物体彼此间距离远近关系
“很远(离主体很远) -> 远(离主题远) ->
主体 -> 近(离拍摄者近,离主体远) ->很近(离拍摄者很近,离主体很远) ”
“拍摄远中近,由景深外,延伸至景深内,再到景深外”
“模糊(景深外) -> 较清楚(景深外) ->
清楚(景深内) ->
较清楚(景深外) -> 模糊(景深外)”

A图较明显感受到
“白色保时捷,较小牛模糊,蓝色休旅车跟小牛一样清楚”
“白色保时捷,距离较小牛远,而深蓝休旅车就在小牛旁”
A与B作比较,相同构图,相同光圈,
可以得到 =>
FF较APSC可以营造 “照片中物体的前后关系”
虽然通篇都在讲景深与片幅的关系
但是景深变化只是拍照的工具/手段之一
重要的还是构图,光影的敏锐度
以及背后脑袋想讲的故事
以上文章将
FF 取代成 中片幅
APSC 取代成 FF
文章结构差不多,只差在举例的数值不同
拍照时,真的不用太执著于大片幅的相机
除非你有特殊需求
ex
中片幅相机,你可以用 50mm 焦段的镜头,拍到比 FF用50mm还要广
用 50mm拍摄,可以避免广角变形,在拍建筑室内装潢很有优势。
但是中片幅相机的近似正方形格式,
我觉得非常难构图,物体摆哪都怪,摆中间又嫌呆板。
A,B,C,D图片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v_eRX-ZxDbiBTfG_nL_OnjMtuK6-Yuco
※ 引述《lopas (<|─(L)─<)》之铭言:
: 小弟不才,想尝试解释一下“FF为何比APSC更能表现层次感与立体感”
: 若有讲错,请各位前辈指点
: 先说
: 照片本身是一个2D的东西,分不出前后,立体
: 能让人们感受“较3D立体”不外乎
: 1. 光线方向产生的层次,让人感受照片内各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 2. 大光圈浅(钱)景深,距离主体越远,景深越浅,人也可以分得出远近
: 但以上方式,一定要搭配好的构图方式
: 要拍出前中后
: 1. 让光线能够由外而内,再延伸到某一个地方,让物体阴影具有方向性
: 2. 浅景深,要带到前景,从远拍到近,让景深,由景深外,延伸到景深内,再到景深外
: 光线方向就不先谈了,因为FF, APSC都可以表现
: 但是光圈就有差了
: 有人会说,浅景深,是光学性质,光圈大小在FF, APSC都一样啊,怎么会有差
: 但差异在“视角”
: 同样一颗 35 f/1.4的镜头,APSC要拍跟FF“主体大小一模一样”的构图,
: 拍摄者拿APSC势必要比拿FF站得离主体更远
: 各位也知道,当拍摄者离主体越远,景深越深
: 所以用同样的35 f/1.4 ,在一模一样构图的照片,APSC拍的景深会比FF深
: 在“一模一样”构图的前提下,APSC要拥有跟FF一样景深范围
: 光圈势必要更大, 例如 35 f/0.95 或更大
: 或是拿APSC要站在与FF拍摄者一样的位置拍主体
: 那焦段势必更广 ex: 24mm 24 x 1.5 = 36
: 但拍摄者距离主体一样,24 f/1.4景深会比 35 f/1.4深
: 所以APSC 要拿比24 f/1.4 还要更大光圈的镜头,景深才会跟FF一样浅
: 景深越浅,越容易表现出 “由景深外,延伸到景深内,再到景深外”
: 因为景深范围太小了
: 反之,若没有好的光线,好的构图,
: 景深深的照片,让人感受不到照片内物体前后相对位置。
: 综合以上
: 在呈现立体感,FF比APSC容易
: 但是好的照片可以搭配光影层次变化,这方面APSC与FF应该是没差别的
: 修正:
: 将前述的“一模一样”的构图改成“主体大小一模一样”的构图
: 因为拍摄者距离被摄主体不一样,裁切成APSC,那透视感就会不一样
: ※ 引述《BigShotBob (BigShotBob)》之铭言:
: : 小弟近来入手APSC片幅相机
: : 在跟一些拿全幅的朋友聊过一下全幅跟APSC片幅的差距之后
: : 有很多点都搞不太清楚
: : 想问看看版友能不能帮我解答
: : 主要是三个词
: : 通透感(空气感) 立体感 跟层次感
: : 朋友们说这三种感是APSC片幅输全幅的大因素
: : 我不是很理解 满疑惑的
: : 层次感我应该懂 就是背景虚化能力
: : 同样光圈下焦段下 全幅的背景虚化能力高于APSC
: : 进而增加整个画面的层次感
: : 立体感跟跟全幅有什么关系呢?
: : 立体感不是跟光影有关吗?
: : 光影处理应该跟片幅没什么关系吧
: : 还是说是因为全幅宽容度较高
: : 后期处理比较容易拉高拉高对比?
: : 最后是通透感或称空气感
: : 这好抽象 是说画面干净锐利吗?
: : 主要强调的是噪声处理吗?全幅画面因为片幅大比较干净
: : 这在白天光线足的情况下应该影响很少吧
: : 还是是说锐利度高?因为全幅镜头比较锐利?
: : 还请各位版友跟我解惑一下!
: : 感谢~~!!
作者: FaceMook (MoooooooooK)   2019-02-27 02:25:00
你想将立体感定义为xxxx,可是我不想啊....
楼主: lopas (<|─(L)─<)   2019-02-27 02:28:00
我也不想,但是不同片幅才切影响最大的就只有景深不然我也不知道有啥好比
作者: rugger5566 (Lady)   2019-02-27 03:02:00
推实验精神跟整理
作者: allmetaphor (能知)   2019-02-27 06:47:00
还有画质细节也会影响立体感啊和光影阶调
作者: LoveBea (德川田信秀)   2019-02-27 08:06:00
作者: akito (明人)   2019-02-27 08:55:00
推实验精神
作者: ErnieYang ( )   2019-02-27 08:57:00
影响最直接的是 dynamic range
作者: M16A1 (我是吃了柠檬的酸民)   2019-02-27 08:57:00
其实 只有我觉得大家搞错重点吗?!
作者: jhangyu (jhangyu)   2019-02-27 09:54:00
推这篇每个人讲的标准都不同,然后又认为自己讲的都对就看到一堆鸡同鸭讲的吵起来
作者: BigShotBob (BigShotBob)   2019-02-27 10:02:00
推!
作者: jacka1 (装死中请稍候)   2019-02-27 10:13:00
推这篇, 有图有真相
作者: monkeyii (Banova)   2019-02-27 10:32:00
大片幅裁切后接近小片幅算合理,但你忘了它是大片幅啊。你如果用等效焦段去看,大片幅有浅景深,同区域有更大的单位像素,发色正确率更高,出来的图更接近真实,对镜头的分辨率要求低,可以在同品质的镜头下有更好的呈现。
作者: gn01140216 (苑名零)   2019-02-27 10:44:00
怎样叫接近真实.......
作者: Derp (Heisenderp)   2019-02-27 10:45:00
中肯那些不同意原PO立体感定义的人能提供自己的定义吗?
作者: SpadeR (㊣键盘人生胜利组㊣)   2019-02-27 10:47:00
全片幅锐还是比较好
作者: gmoz ( This can't do that. )   2019-02-27 10:58:00
推推
作者: monkeyii (Banova)   2019-02-27 11:24:00
不过回归正常使用的出发点,用手机看,不放大检视,1吋机拍出来就很强了,如果有出大图需求再用大片幅才会是比较实际。小图你只能看出宏观的立体感,大图还可以看到某些细节上的立体感(跟100%检视有7分像)。
作者: shisa (奇奇怪界)   2019-02-27 12:04:00
买相机单纯就看手边多少钱,买下能负担的最大值阿.本来就是越贵重画质越好啊.
作者: z048761629 (pig)   2019-02-27 12:14:00
推用心
作者: rugger5566 (Lady)   2019-02-27 12:22:00
大片幅裁切后接近小片幅合理?本来就是裁切呀
作者: ttl5566   2019-02-27 16:48:00
推 这种焦段透视感有别于景深所带来的立体感
作者: saisaisai (sai)   2019-02-27 18:28:00
大大可否补一张36mm的FF啊 不觉得AB是1mm的差距@@
作者: choubinshou (choubinshou)   2019-03-02 11:11:00
这串文好有趣 是因为ff跟apsc的差距不够大或是各有对自己手边器材的拥护心理因素造成的吗?如果把片幅差距再拉大到用手机拍照比较又会如何呢
作者: john668 (john668)   2019-03-07 10:11:00
楼主很用心 但我10年前入坑这知识就查得到了板友还搞不懂是根本没查过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