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全片幅的通透感/立体感/层次感 是什么?

楼主: jwjw0513 (最快乐的事情^^)   2019-02-26 21:58:48
“像场” 这个答案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这两个字
小弟有幸前两年去伦敦看Andrea Gursky展览
跟北京杜塞道夫摄影展。
当照片输出放大到某个程度时,他被观赏的体验感
便有所不同。
什么样的不同,其实就是
“画面的平衡感”
一个平衡感处理好的照片,在输出放大之后
就是整个画面在眼睛的平行注视之下,可以很舒服的看到
整个画面。
片幅越大,越容易达成这个效果。
简单一点说,就是越接近肉眼的真实感受。
如果有学过画画的就知道光线的分布与被画物的透视感
都是在追求达到这种平衡的。
而Andrea Gursky 的照片其实都是有如此魔力
完全将整个画面平衡感处理的非常好。
而且,其实他的照片很多都是用“合成”的!
如果大家有兴趣去看Andrea Gursky的作品
就可以体会什么是照片的
“通透感、立体感、层次感”
而这种感觉绝对不是银幕用多好,或者色彩管理做的多好
就能体会。
目前台湾唯一有公开展览的Andrea Gursky作品
就是在南港软件园区站
“大教堂 I”
这幅也是他的合成作品。
那么只有大片幅相机才能做的到吗?
其实并不然,Andrea Gursky 2017作品
《Utah》
《Tokyo》
其实都是用手机拍摄而成的。
当然,这都已经是他们内化很久的眼睛观察能力与后制很
精准的调整才能做到的。
所以,如果真的要拍出所谓的空气感、平衡感
甚至有“油画”般的画质。
还是多看一些大师作品,多放大输出自己的作品。
才能慢慢看到为什么Andrea Gursky 的莱茵河 II
可以卖到400万美金的天价了。
Ps.
如果要去看光学仪器如何影响到17世纪画家的作品
不妨去大阪看展。
目前在大阪展出的维梅尔画展,已经被证实
维梅尔是用光学仪器来辅助作画的了
因为人的肉眼实在无法捕捉到那么细微的变化
又将画面的平衡感维持的那么好。
对画画与照片的关联性有兴趣的,也可以去看
“大卫·霍克尼”的书
《隐藏的秘密》吧。
作者: shang47 (豆花)   2019-02-26 22:01:00
作者: nmchen (陈奈米)   2019-02-26 22:10:00
玄学。
作者: keynote1 (So it be)   2019-02-26 22:25:00
莱茵河贵是因为是中片幅底片拍的,数位机身拍就没价了
作者: zitinbxl (女人比男人更爱车...)   2019-02-26 22:40:00
推一个当代摄影跟器材无关,卖的是论述。
作者: milkdog   2019-02-26 22:44:00
你提到他很多作品都是合成,又说以手机当媒介拍摄,就表你说的这些元素跟片幅根本无关,或是小到可以忽略,而是全靠创作者的美学造诣呀。既然如此,一开始就提美学造诣不用提通透感跟片幅。
楼主: jwjw0513 (最快乐的事情^^)   2019-02-26 22:50:00
像场精准度可以用手机拍出来喔,美学论述是一回事,画面平衡感又是另一回事喔!
作者: jhangyu (jhangyu)   2019-02-27 01:36:00
我去看了作品觉得这篇比较跟作品创作方法有关系跟使用器材或是立体感、通透感无关主要是创作的成品很像是用Nodal Rail拍出来的
作者: tr1111 (tr)   2019-02-27 02:06:00
你整篇回的跟片幅都无关阿……
作者: ttamura (踢田村)   2019-02-27 17:07:00
底片输出也可靠冲印后制,有很多时候这“后制”的价值也不可小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