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小弟有去试听过一次视丘的课程,觉得挺不错的
不过一直没时间去报名课程
此外,我也希望对于上课内容有更多的了解再去听会更好
还好最近比较有空了,刚好在别人的FB上看到了最近有一连串视丘的展览及讲座
我想其实这个讲座多少也有点像试听课程吧,不过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去听听
另一方面,这次同时也展出了视丘同学的作品
展场是在地下室,墙上贴满了相片,排列出各种不同的组合。
有趣的是,展场中也贴出了这次展览的"观赏指南",也可以说是视丘他们的创作理念吧
这次的演讲主题是“Robert Frank 如何用影像间的脉络评论美国社会”
我想对于摄影有些研究的人应该都听过Robert Frank,我也看过一些Robert Frank的作品
,以及他著名的摄影书"The Americans",他可以说是利用影像写论文批评社会的先驱
在当时也被很多人视为是反美,而不受欢迎,所以只能在法国先出版
沈昭良老师也在他的Blog上介绍过Robert Frank
这次我也想听听吴嘉宝老师如何去分析该作品的编辑脉络
老师一开始便提到Robert Frank在1958年的"The Americans"可以说是学摄影必学的经典
范例,重点不再于他拍得多好,重要的是Robert Frank为我们带来一种新的多张影像呈现
方式。
也就是单张影像是一个字,3张照片可以是词,15张照片可以写散文,40张照片可以展览
,80张照片可以写论文。之后的摄影师开始用多张照片安排剧情,如此一来,如何选照片
,如何排列照片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开始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些视觉原理,并且举一些例子
简单讲解完之后,老师把"The Americans"中的82张照片一张张带我们看过,这时其实只
是简单讲讲每张图片中的重点及想表达的内容
在看完各张照片之后,老师用了几张投影片来分析整个作品
在上面这张图中可以看到由左到右有82个空格,各自代表影像的顺序,而在上面,老师用
了不同的颜色代表各种照片出现的位置,而下面1-7点则是老师把这本书中的照片依属性
所做的分类
像是:
1.国旗底下没有个人:代表美国是国家至上,个人精神是很渺小的
2.虽然美国人总是喜欢群聚,但每个人内心却充满孤独
....
这样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清楚看到Robert Frank是如何排列编辑他的影像
上面这张图显示了老师如何去解析作品,并且了解作者是如何在作品中断句(红色线条),
或是如何安排前后呼应的照片,以及如何在不同议题之间安排转折点
老师也一再强调,我们在电脑萤幕上,或是摄影集上所看到的影像资讯是远小于实际原作
的,所以如果有机会看摄影展,就要多去看看,建立自己的影像数据库
接下来,在看完了投影片,老师便带我们去一旁的长桌,观看影印出来的"The
Americans"全部82张照片,实际看看排出来的效果
上面也是贴了老师做的记号
==========================================================================
心得:
这次讲座前我先看了现场的展览,展览很确实的执行了"作者已死"的理念,相片旁只有拍
摄者的姓名,但实际上挑选及编排的人只有吴嘉宝老师。展览中单纯呈现图片,不对图片
多做文字解释,这应该也是希望观看者可以自己掌握影像的诠释权,也是呼应他们的"观
看指南"
而在讲座部分,在经过老师的讲解之后,我了解到,现在影像创作的潮流早已完全脱离以
前那种单张经典式的呈现方式,而必须学习在多张影像中去创造更多意义。
这次的讲座有点让我觉得是浅尝即止,不过两个小时的讲座也不能让我们有更深的了解,
如果有机会我可能会去报名单堂的课程吧
P.S. 现场可以拿单堂课程的6折折价券
===========================================================================
参考资料
Robert Frank "The Americans"的Youtube简介影片
https://goo.gl/9M5qx8
鲔鱼肚大大对这场展览的评论及批评
https://goo.gl/2ewSv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