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含光学防手震、自动对焦镜头的意义?

楼主: ferrinatice (Fervent Apprentice)   2016-03-30 00:45:54
自从Nikon从D镜进入G镜之后,
本来是机身自动对焦的设计改成镜头上自备自动对焦的SWM。
但实际测试后发现,像是50mm f/1.4G、85mm f/1.4G似乎没有比D镜快?
(小声:其实感觉慢很多)
所以我不知道自动对焦镜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为何不把SWM放在机身上?
而且如果携带多组镜头出去,每个镜头都有自己的SWM,重量不是更重?
另外,光学防手震也是一样的状况,
Nikon几乎只能在变焦镜头上找到VR的功能,
定焦镜有这个功能的似乎只有价值20万的200 f/2?
但在50,85,105,135这些焦段我手残,还是很希望能有VR可以用,
如果机身上内建VR,如Olympus/Sony这样的做法不是更方便?
毕竟镜头放入VR功能也会增加重量,如果带很多个镜头,
整体重量好像也变重了?
还是其实说如果镜头本身具备自动对焦马达与光学防手震
会比把这些功能放在机身上在其他方面上具有我没有提到的优势呢?
作者: pussycat2009 (我不是女的)   2016-03-30 01:16:00
105VR微距表示被忽略
作者: badaseases (BADA)   2016-03-30 01:21:00
镜头焦距越长,机身防手震需要补偿的幅度越大,也就是效果会越低
作者: rosyiron (我是罗西)   2016-03-30 02:39:00
为何不把SWM放在机身上?你可能搞错了SWM,你想说对焦马达吧?那只是个步进马达带动连杆,找老机看一下就知道。
作者: Aza (㊣阿炸)   2016-03-30 06:29:00
D镜用就了,第一次用50/1.4g,还真吓到怎么那么慢…
作者: splendidpoem (天降六月雪)   2016-03-30 07:19:00
Nikon的SWM有两种类型:较高档的环型和较低档的微型直流马达,两者可从镜头接点分辨。采用前者的镜头在对焦速度上通常较后者佳,不过50/1.4G是个难以解释的特例。机身马达虽然泛用性较佳,但存在几个问题:(一)机身马达只能针对后组驱动,效率不及可针对各镜组配置对焦马达的系统。(二)机身马达受制架构,无法采用更先进的对焦系统。(三)机身马达通常是螺丝刀驱动,噪音较大,且长期使用会有机械磨损之虞。(四)接环处无法完全密封,较难达到防尘防滴的要求。因此全电子化的镜身马达是时势所趋。另外,对焦距离越近,上下、左右的手震会更明显。因为力矩的关系,在大部分场合,由镜头来补偿这两轴的效率更好,且不输多了旋转、俯仰、偏摆的机身感光元件防震。
作者: scrumhalf (scrumhalf)   2016-03-30 07:56:00
D与G的意思先弄清楚,不然很多人看不懂你在讲什么
作者: carl3104 (Carl)   2016-03-30 08:41:00
你要问的应该是"AF镜"和"AF-S镜" 根本不用强调G镜 G镜只是取消光圈环设计 跟有无镜身马达无关 像28-80G就没有只是我一直也很好奇机身马达是用哪种形式的马达 似乎都没有这类的规格可参考
作者: ll35566 ( 东健哥)   2016-03-30 09:02:00
机身马达应该是高扭力的步进马达
作者: smilephoto (半夜不睡觉)   2016-03-30 09:27:00
我记得一狗票的大炮 长焦段定焦都有VR啊?
作者: schumi3019 (Yes)   2016-03-30 14:17:00
每个镜头变焦的扭力不同,我认真是做镜头上比较好
作者: carl3104 (Carl)   2016-03-30 22:23:00
AF的G镜至少还有28-100和10.5鱼眼但是同样地 D镜也有些是AF-S的 像是28-70/2.8D 80-400D小黑四等 D镜指的是距离回传
作者: jyenhuang (jyen)   2016-03-30 22:55:00
因为新的镜头对焦时镜片的移动不是线性的靠机身码达没办法做到复杂的镜片移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