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plendidpoem (天降六月雪)》之铭言:
: 小弟虽使用Sony系统,但每当看到Canon的动态范围(DR)在网络上被误解而批评得一文不
: 值时,总希望能替其平反。
: Canon因为放大器配置及高频运作等原因,造成DR有其硬件上的先天限制,这是不争的事
: 实。但其DR和其它厂牌的差距,其实并没有一般认为的那么巨大。连长期使用Nikon的后
: 制大师Scott Kelby,也在前年底改用Canon系统,就能略窥一二。
: 以近期的DSLR来说,Nikon的DR大约是14级,而Canon的DR则约是11~12级;数字上看起来
: ,两者的资讯量差了4倍,这一向是Nikon自豪之处。但事实上,Nikon的高动态范围,有
: 一部分是来自机身内对RAW档的“加工”,而不是其原始的实力。
: Nikon的相机,在将类比讯号转换成数位讯号时,会透过算法将极暗部的资讯给删掉。
: 由于这部分通常包含较多读取噪声,因此这等于是RAW档在出片前已先强制除躁(Nikon Ha
: cker等网站有提供相关工具关闭此功能);而且,由于读取噪声是DR的下限,因此Nikon的
: DR会比原始资料增加约1~2级。
: 虽然这种方式让Nikon的极暗部看起来较干净,但会造成两个结果:如果一般评测中没有
: 考虑这点,会让Nikon的DR看起来比Canon高很多。此外,这种方式让Nikon在2014年之前
: 的相机几乎不被专业的天文摄影师所接受,因为其算法会“吃掉”某些较黯淡的星体,
: 且没有保留极暗部的负数资讯,就无法多图比对去消除读取噪声。
: 至于同样标榜高动态范围的Sony,则是将其RAW资料量中的512定义为最暗部,兼顾了Niko
: n和Canon的优缺点。不过其(11+7)-bit的破坏性压缩却也造成后制上的负面影响。
: 若排除掉Nikon的RAW档加工,实际上其DR只比Canon高约1级而已。另一方面,Canon的系
: 统向来会完整保留所有资讯,而低于暗部门槛的资讯会以负数形式存在于没有用到的像素
: 内。以60D为例,它宣称具1800万像素,但感光元件上实际有1910万像素,这些像素所保
: 留的负数资讯,可以用来比对消除读取资讯,及校正暗部。
: Canon RAW保留的极暗部资讯多到令人咋舌。以14位元的机种为例,它在0~16383中将2048
: 定义为最暗部,这代表Canon的RAW档有将近10~15%的资讯量是潜藏在冰山之下。
: 如果只用一般后制其它厂牌RAW档的方法去拉Canon的RAW,很容易拉出一堆偏色和噪点。
: 但透过较谨慎的步骤,可以将Canon的DR最大化,实际照片成果会和Nikon相差无几。网络
: 上有很多Canon RAW如何后制以达到最大DR的教学,可以参考。
: 因此,纵使考量到硬件上的先天限制,Canon和Nikon后制空间的差距,仍比一般人所误解
: 的还小很多。如果说“越是不懂后制,批评后制的声音越大”,那么也可以说“越是不懂
: 如何后制Canon RAW,批评Canon的声音越大”。
: 最后要补充一下,Canon这两年都有针对提升DR的技术申请专利,尤其是最新的技术:在D
: ual Pixel CMOS中,其中一个子像素上配置可开关的中灰滤镜,让两个子像素能同时接受
: 不同程度的光线,在相位对焦的同时提升动态范围。一旦Canon能在硬件上克服其动态范
: 围的罩门并付诸量产,令人期待届时其DR将可达到何种境界。
不是很认同这论述
首先,这篇底下推文那个连结拉起来依然效果不佳
暗部噪声喷满天、色彩丧失严重
再来,目前版上多位从C跳到N或S,一些知名婚摄、编辑C转N都在跟你说一件事情
那就是后制变轻松了,有在翻杂志、作品的人都常可看见这些跳家心得
然后我自己是用C,每次拍日出或是晨昏没有其他步,一律包围曝光,然后再回来叠
就我常在拉的情形是,暗部细节怎么弄,丢失就是丢失
之前看过N、C同一张照片拉起来,N就是干净强大;C就是不能用
既然你说透过谨慎的程序可以把C的动态范围提升,请问到底怎么做?
又其成本需要高到什么地步?
民航机都有飞航记录器
透过谨慎处理可以还原一堆资讯,但可以谨慎处理的地方全世界可能就那么一处
那试问普通用的交通工具要不要装这套?
还是装装普通的行车纪录器和简易的数据纪录器就好?
我要说的很简单
如果透过DPP或是LR可以很简易的把动态范围提升到S或N的境界
那再来谈C的动态范围才有意义
那如果不能用别人可以轻易拿到的工具来释放动态范围
你跟我说那如何强大,一点意义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