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Epsilon大的教学文,令人获益良多。但小弟对文中的结论感到些许疑虑。
您指出:相机的“真噪声”(读出噪声)在高ISO时是较低的,并举Dpreview的评测为例。
但是,就小弟所知,您的结论其实是特例而非常例,仅适用于早期的数位相机和现今的Ca
non相机。在其它厂牌的大部分相机中,ISO和噪声实际上是脱钩的,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证据在于:在Dpreview该篇评测文中,您可以点选其它厂牌的相机去检视测试照片。您会
发现:其实大部分的数位相机,当光圈和快门固定、亮度提升至相同时,低ISO的噪声和
高ISO时几乎一模一样。只有Canon的相机,才会有同样条件下,低ISO噪声比高ISO更多的
现象。
这个现象的理由在于:Canon厂和非Canon厂,两者对处理【Sensor】→【AMP】→【ADC】
这条路径的架构大相迳庭。其中,AMP是类比讯号放大器,ADC是类比数位转换器。
在大部分的Canon相机中,其ADC是独立于感光元件外。感光元件接收到光子后,将讯号透
过管线,输入到外部具8组处理器的ADC进行讯号转换。至于其它相机,以采用Sony感光元
件的相机为例,则是感光元件直接内建ADC,一个像素对应一个ADC。
类比讯号非常容易受到干扰,讯号维持在类比型态的时间越久,额外的噪声就会越多。由
于5D3的类比讯号从感光元件到ADC的路径比D810还长,故低ISO时的噪声会较多。
另一方面,Canon因为ADC较少,因此采用较高时脉进行处理;而Sony则是一个像素对应一
个ADC,时脉远比Canon低很多。低时脉使讯号变动幅度较低、较为平滑,因此低ISO时的
读取讯号也会相对较低。证据在于:在ISO 100时,Canon 5D3的读取噪声是33.6e-,而采
用Sony感光元件的Nikon D810则是4.5e-。
这体现于两个显著的差异:
(一)低ISO时,Canon的噪声会比Sony架构还多。
(二)越低ISO意谓著越高的感光元件满井容量,而越低读取噪声代表越低的噪声门槛(Nois
e Floor),两者分别是动态范围的上下限。由于Sony架构在最高满井容量(Unity Gain时
的ISO,通常为100)时的噪声比Canon更低,因此动态范围也相对较大。
当然,独立的ADC也有其优点,例如:感光元件不需额外冷却装置替ADC降温,耗电较低,
使得暗电流较少,利于录影或长时间曝光。但在一般摄影场合中,Canon相机于低ISO时的
噪声和动态范围都稍逊于其它厂牌。
数据可以证实此项推理:Canon 5D3在ISO 100时的读取噪声是33.6e-,采用Sony感光元件
的Nikon D810则是4.5e-。不过依照机型的不同,大部分Canon相机在ISO 1600~3200时,
读取噪声会降到相对低点。之后就算继续调高ISO值,也不会再明显减少读取噪声,反而
会放大其它感光元件所产生的噪声,并损失高光细节,以及减少动态范围。因此,Canon
相机通常有所谓“最佳ISO上限”的说法,例如5D3就是ISO 1600;超过这个数值,只会失
去更多资讯,而对画质没有任何帮助。
由于低ISO读取噪声较高,故当Canon用户调高相机ISO值时,相机只能使用放大器将类比
讯号放大,因为这样才能压低放大器输出端的读取噪声之影响。我们再度以5D3为例:当I
SO从100增加到3200时,读取噪声依序为33.6→18.5→10.5→6.1→4.1→3.1(e-)。
虽然读取噪声随ISO增加而减少,但不能忽略的是:读取噪声并不是照片整体噪声的唯一
来源。在ISO值增加(亦即类比讯号被放大)的过程中,Shot Noise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这是因为Shot Noise是发生在短曝光时间下、光子打进感光元件的阶段,也就是产生于放
大器之前,因此它会随着ISO值逐渐增加(讯号逐渐放大)而一起被放大,并掩盖掉读取杂
讯的降幅。
这些因素,造成了5DS/R及其它Canon相机,会有像Dpreview评测的结果:当照片亮度相同
时,ISO越低、噪声越多。此外,对于放大讯号、提升亮度的手段来说,相机调高ISO增加
亮度,和出片后使用电脑软件提升亮度,两者目的一样,但过程不一样。前者是在讯号还
未进入ADC前进行类比放大,读取噪声会减少;后者则是在影像原始资料已完成后再进行
数位放大,由于这时读取噪声已包含在原始资料内,故会跟着一起被放大。
因此,这造成在Dpreview的评测中,同样亮度下,低ISO的噪声会比高ISO更多。因为Cano
n在低ISO下的读取噪声很高,当使用电脑软件将ISO 100的照片调亮至和ISO 6400相同时
,原本就已很高的读取噪声会再被放大64倍。而机身ISO 6400所出的照片,读取讯号因为
类比讯号放大而减少,增加的只有在感光元件上产生的其它噪声(例如:短曝时的Shot No
ise),因此看起来相对干净。
作为对比的,则是其它厂牌的相机。以Nikon D810为例,从ISO 100至3200,读取噪声是4
.5~2.7e-,相当平缓,没有像Canon那样剧烈的降幅。由于这类相机在最高满井容量时,
读取噪声也非常低,因此当需要拉高ISO值时,它有更多的自由可以采用类比放大、数位
放大,或是混合使用。
采用类比放大的好处是:类比讯号的曲线是连续的,不像数位讯号那样非0即1,因此增加
亮度时的色彩过度较平滑,较不会出现用电脑软件拉曲线拉到照片出现断阶的情形。
而采用数位放大的好处,则是在后制时有极高的优势:RAW的高光细节保留很多,动态范
围很大。
原理在于:这类相机本身其实只有一个基础的ISO值(亦即Unity Gain),通常为100。假设
我把相机的光圈和快门设定好后,为了把照片拍亮一点,而将ISO从100调到400,然后按
下快门。此时相机实际上仍然是用基础ISO 100纪录下原始资料。当使用电脑软件读入RAW
档时,软件才会根据RAW档的资讯,将讯号放大4倍,使照片亮度看起来就像是ISO 400时
拍的。
这么做的用意,在于保留住高光细节。虽然用ISO 100纪录下的原始资料,比正确曝光的I
SO 400欠曝2档;但因为读取噪声很低(亦即噪声门槛很低),故暗部细节能完整纪录所有
资讯,且不会产生太多噪声;而亮部细节也因为欠曝而保留下来,因此其原始资料的动态
范围极大。
因此,当我们将这份RAW档读入电脑软件后,即使发现不小心过曝而背景一片死白,也可
以在动态范围内救回细节和色彩,不像以前对过曝的部份束手无策。因为它的原始资料,
实际是一张欠曝,但动态范围极高、噪声门槛极低的照片。
对这类相机而言,它打破了传统曝光三要素的概念:ISO已没有那么重要,因为不管您怎
么调整ISO值,相机其实都只用基础ISO在纪录资讯。
但这并不是说:“既然如此,我干脆都用ISO 100拍照再后制拉亮度不就好了?反正相机
也是这样做”。因为真正关键的,是光圈和快门所决定的进光量:在满井容量饱和前,射
入的光子越多,噪声就越低、细节就越多、动态范围就越大。
就实际例子来说:假设光圈固定时,ISO 100、快门1秒,以及ISO 1600、快门1/15秒,虽
然亮度一样,且相机实际上也都用ISO 100在纪录,但前者曝光时间较长、进光量较多,
故画质会较好。
因此,结论是:在Canon以外的相机,ISO高低其实已和噪声多寡没有任何关系了。仍然感
到疑惑的板友,可以重回Dpreview的评测文,实际检视一下其它厂牌相机在各ISO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