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享 小英的迷思

楼主: Nichifor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2017-05-08 15:17:06
2017-05-06 自由评论网
美国的科学家组织“美国国家科学院”,副总统陈建仁与中研院院士朱敬一今年都入选为
外籍院士。不过,两人在美国国家科学院网站的国籍一度被标为“中国台湾(Taiwan,
China)”。虽然官网不久将两人的国籍更正为“台湾(Taiwan)”,但连我国的副总统
也被误标为“中国台湾”,值得警惕。尤其是,川普公开称呼小英为“台湾总统”,安倍
也正名“日本台湾交流协会”,可见小英政府在外交上有必要加把劲,不容外交部门继续
“外交休兵”。
马英九最近在大学演讲指出:全世界一九六个国家中,仍有一三七个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北
京“一个中国”的政治论述。但是,摆在台湾眼前的空间,马英九却是拿来操作外交休兵
、一中各表,结果八年下来只得到“一中架构下的中华台北观察员”、“靠中国婉拒请求
与之建交来维系邦交国”、“在台湾举行国际赛事赛场不得出现主权符号”等“主权自宫
”苦果。现在,这样的空间仍然存在,再加上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小英如果选择不当变
数而在外交上自我设限,不仅将错失战略机会,也将令主流民意大失所望。
去年五二○,小英就职演说对北京善意十足,却获“未完成的答卷”的批语。诱敌深入自
己坚持的原则,本来就是北京的政治拿手戏,给它再多的筹码以示善意,只会被当作后续
敲诈的底价。可惜,小英至今看不透迷思,就任周年前夕相继接受专访,又是“谨守维持
现状的政治承诺,我们不挑衅,也没有意外”,期待“大国领导人展现格局、展现弹性”
;继而又抛出新情势、新问卷、新模式的呼吁,寄希望于习近平溢于言表。重启两岸互动
、参与国际活动,都把台湾的机会放在中国的定夺,犹记当年民进党质疑国共合作,建立
台湾参与WHA的“宗主国模式”,现在则依旧以北京作为台湾国际空间的圆心,两岸关
系位阶高于外交关系,岂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去年,国际民航组织、国际刑警组织年会,台湾落空了;日前,国际钻石认证制度“金伯
利进程”年会,中国代表团蛮横驱赶台湾代表团;这几天,小英忙着为WHA邀请函推特
发文。这些苦等空等的背后,在外交经营上有为核心价值鸭子划水吗?所谓“我们不挑衅
,也没有意外”,是不是一动不如一静,被动等待习近平转念?“中国大陆”云云,期待
北京放大感受其中的善意,这样的政治话语下,马规蔡随“中华台北参与国际活动模式”
,乃至外交海陆的人事色彩,可要小心零存整付地趋近北京的“一中构图”!
经过将近一年观察,多数人还是搞不懂“维持现状”为何。李登辉特殊两国论,小英是重
要幕僚;阿扁一边一国论,小英是陆委会主委;马英九一中各表,小英是反对党主席。奇
怪的是,小英所维持的,离李扁伸张台湾人民的国家意志较远,貌似马路线依违于中华台
北与中国大陆之间,而后者已遭主流民意唾弃。或许因此,将近一年来,小英一再“包容
”北京对台湾的勒索,而鲜少利用机会阐释国家论述,为求不挑衅连起码的外交突围也看
不到。难怪,马英九竟可揶揄小英在维持他建立的现状,而习近平也维持一中压力测试毫
不松手。
小英元年,改革进步议题应接不暇。改革进步,台湾所需,但改革进步的目标,应该指向
正常国家,况且,若干改革进步议题受阻,也是国家不正常所致。追求正常国家,已然成
为主流民意,历史给了小英一个大好机会,即使中国从外继续纠缠台湾,毕竟超越了阿扁
执政的内在困境,而小英之“两岸的两个执政党应该要放下历史包袱”,对中国一党专政
而言不啻是对牛弹琴,作为民选政府则仿佛把契合主流民意的民进党主张当作历史包袱。
如此“维持现状”,那就太可惜了。切记,中国对台湾,敌意是常数,善意是变量,观光
客收放就是最佳案例;既称“不会在压力下屈服”,更需要主动积极作为累积抗压能量。
新闻来源: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9996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