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台湾的第三条路/下】与虎谋皮 台湾该如何应对美国?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9-29 07:58:00
https://is.gd/thq44T
撰文:陈舜协、廖士锋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日前接受媒体专访时抛出一新议题,他盼国民党能够思考,找出统独以
外的“第三条路”。但是,台湾历来关于第三条路的探讨,无非仅是对统独加以遮掩的政
治言语,扣掉词义诡辩之后,台湾眼前的道路事实上“非统即独”,且进一步考虑北京方
面为维护主权完整愿“不顾一切”,独的道路势必也窒碍难行。
为此,多维新闻以“台湾的第三条路”为题,以七则稿件解构 “第三条路”的本质仅是
选举包装、回避两岸终局方案的“假议题”,并提出台湾能否在一个中国主权底下求得自
主空间的另一种思考模式。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当地时间9月6日于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国民党现阶段两岸政
策报告书》,强调“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罗列的八点主张成为国民党与北京
互动的原则,将“中华民国”或是“民主自由的中国”锚定成国民党“一个中国”的唯一
追求,同时也是他面对各界质疑如何带领国民党走出“统、独以外第三条路”的答复。
然而,就事论事,“中华民国”的存在虽是“现状”,也是2,300万台湾人民的“最大公
约数”,但江启臣之所以会将“九二共识”的“创造性模糊”清晰化,除了因应选举需要
去除“亲中”标签的内部因素外,另一个关键原因则在美国与中国大陆政治上对抗、经济
上寻求脱钩的外部情势已成,相信以台湾的地缘战略位置,及现阶段仍居全球科技产业链
关键地位的优势,美国不会“弃中华民国于不顾”。至少会尽其所能的维持当前的两岸不
统、不独的分治“现状”,甚至朝“独派”所希望的台美“关系正常化”的“战略清晰”
方向迈出大步。
换言之,江启臣放弃“九二共识”的战略模糊,改以“宪法九二”清晰“一个中国”立场
,其底气主要来自美国,并希望借此表态对北京“明算账”,撕下不利选举的“红色”贴
纸,另一方面则期待民进党政府“自爆”,进而图谋“重返执政”机会。
“宪法九二”能否让国民党就此不再“被染红”,“第三条路”的主张能否争取到多数支
持,仍待选举结果证明。不过,舍弃两岸共商“一个中国”途径,反将底气建立在“相信
美国”之上,其“基础”是否牢靠?台湾与美国的“价值理念相同”能否许诺2,300万人
民一个美好未来?值得商榷。
首要商榷的是,近期特朗普(Donald Trump)先后派出国务院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
)、卫生部长阿札尔(Alex Azar)访台,解密并公列根(Ronald Reagan)对台“六项
保证”电报文件,提高售台军事武器的质量,建构出当下美国与台湾“价值理念相同”,
是否能与美国“保证台湾安全”画上等号?或者说,台湾可以相信美国吗?
众所皆知,特朗普宣称他的外交政策是“有原则的现实主义”(principled realism),
藉以高举民主自由、人权大旗,利用香港騒乱、新疆问题建构出“对抗暴政”的号召,并
以意识形态为标准,于外交政策切划一道以“理念相同国家”为名的“道德”阵营,然而
特朗普说得再多、做得再多,均未走出“美国国家利益”及“让美国再次伟大”等“现实
主义”的老路。
事实上,从特朗普不断向北约国家、韩国、日本要求提高“美国驻军”分摊比例,直言“
不能要保护,又要占便宜”,就可以得知所谓的“民主自由”理念,向来不是特朗普的首
要考虑。再者,虽然“抗中”已是“美国共识”,美国国会不断通过“挺台”、“友台”
法案加大支持台湾,派出访台官员的层级踩着“非政治、国安领域”红线抬高,多次刻意
“刺激”北京,甚至还将美军、台军协同演习等“不能说的秘密”以隐晦的方式公开。甚
至近日再传出美国计划增加对台军售的消息,且一口气扩大至7项主要武器系统,包括水
雷、巡弋飞弹和无人机等,西媒路透社评论特朗普拟以此举增加对中国大陆的压力。
美国对台在这段期间的“小动作”,“沽名钓誉”有余,实则对增进台湾的民主及在国际
的自由无一分帮助,反观“堡垒化”的台湾对美军在太平洋的纵深及巩固美国军火业者对
特朗普的支持却大有帮助。
不可讳言,阿札尔与克拉奇相继访台承载了许多台湾人的期望,一则冀盼台湾得尽早取得
新冠肺炎疫苗,二则是台美高层启动经济会谈,结果却无一所得。或有人说,历史证明“
中华民国”得在挺过风雨飘摇,并创造“经济奇迹”、确立民主制度,美国功不可没,就
算“六项保证”实际上只保证了美国军备的“售台专卖权”,交点“保护费”又何妨?毕
竟,台湾绝对不想成为“下一个香港”。
这又是另外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江启臣的“第三条路”是否曾将北京“维护主权完整”
的决心纳入考虑?
不可否认,《港区国安法》的问世及犹待证明的“一国两制”,不只让台湾的“抗中”民
意陡然高涨,以美国、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都说要惩罚北京“撑香港”,只不过,所谓
的“惩罚”最后只落得“雷声大、雨点小”,一则北京展现为“排除外国势力干预”,不
惜一切代价的决心,二则大陆已有足够自信及家底面对任何来自其他国家的挑战。
事实上,翻开北京“排除外国势力干预”的历史,包括朝鲜战争、中印战争、珍宝岛事件
、中越战争等,“付出多少代价”固然是北京的成本考虑,但中国政府考虑的从来不只是
“对手是谁”及“能不能打”的问题,还有“该不该打”的问题,过去建国不到一年,国
力孱弱时尚且敢与美国在朝鲜半岛开战,遑论目前已今非昔比。
更何况,美国在台协会前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最近在美国一场研讨会不小心说破
了美国对台的“两面手法”。他说,美台持续发展双边关系,并得到美国国会强力支持,
但每当台美谈到“自由贸易协议”(FTA)时,就会强力要求台湾让步。“从战略角度来
看,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台湾,并没有道理”、“令人费解”。
克拉奇访台让台湾人民一无所得,印证了卜睿哲的“所言不虚”,也间接证明美国的“现
实”与“不可尽信”。江启臣“第三条路”的“基础”是否牢靠,至此已相当清楚,更别
说美国背叛台湾的“历史事实”斑斑可考,若然因国际诡谲情势变化让美国“故态复萌”
,已经拒绝“共商一中”、“一国两制”选项的台湾朝野政党,又当以什么说法为积极替
代,许诺给台湾2,300万人民一个美好未来,别天真以为北京没有大陆内部民意要求需要
面对。
复局:被主权遮蔽的台湾主体性
何谓“第三条路”?台湾到底要怎么走出第三条路?第三条路又是否可欲?假如都窒碍难
行,又如何从心态上着手、冲破过往的情感束缚,为第三条路的可能性打开心门?
讨论这个问题,无可回避的就是如何才能令台湾人“当家做主”。具象而言,在台湾人的
政治心理中,最软也最抽象的一块,恐怕要属对主权的热爱了,在多次的选举政治包装后
,“主权”与“主体性”好似变成了连体婴,任何伤及主权的言语或行为,都能瞬间成为
打压台湾主体性的符码,对于这具连体婴的迷思,也就越陷越深。因而,对主体性的复局
是讨论第三条路最重要的心理建设。
台湾人究竟有多爱主权?
国族认同、政治共同体意识与主权想象,有极强的联系。2019年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台湾国家安全调查”显示,如果大陆不会攻打台湾,将有62%民众赞成台
湾独立;也有高达69.8%受访者认同“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现在的名称叫中
华民国,不需要再宣布独立”的说法;而台湾政治大学选研中心2020年民调更显示,有
67%民众仅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创下历史新高。
这种对于主权的偏好,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本是人之常情,中国大陆民众也是如此,但台湾
人更吊诡的是,热爱主权的同时,面对中共的武力威胁,既不愿台独、也不愿两岸统一,
多次民调都显示,不论外在环境如何波动,最大宗的主流民意稳稳站在“维持现状”上,
2020年“维持现状”涵盖了85.1%的民意。
但台湾人要维持的现状,究竟是什么?不只蔡英文讲不清楚,恐怕台湾人也说不明白,因
为这个“现状”有很多层面:从《中华民国宪法》上来看,两岸是处在国家待统一的现状
;从国际政治面来看,台海现状受中美大国博弈,乃至于日本态度的牵引;从台湾内部政
局来看,现状显然偏向“不宣布独立”;而从政治心理面来说,则是“反对被中共并吞”。
不同的“现状”侧重各异,但此次大选以降,“维持现状”的论述受到民进党“抗中保台
”大辇垄罩、佐以“七十年来中华民国”史观、乃至于选后国民党改革中致力于“强化中
华民国主权”,这都表示了台湾主流政党与民意,对“主权”的热爱,实不容小觑;2019
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王英津投书媒体指需要将台湾“去主权化”,旋即引起台媒大篇
幅的报道与批判,后座力极强。
主体性跟主权不是“连体婴”
但是很少见到有人问,不断突出“主权”之下,台湾是否有什么没看到的可能性?甚至在
热爱主权的同时,台湾失去了什么?
“主权”这个概念,对内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则指不受干涉的独立自主。而台湾的宪
政现状里头,主权范围含括中国大陆是不争的事实,但又有不少台湾政治人物导入孙中山
的“治权”概念,强调两岸虽然主权重迭,但是“治权分立”。
主权与治权的关系,就如两岸关系般富有纠葛。相较于绿营认为主权跟治权都仅限于台澎
金马,蓝营如马英九认为两岸处于“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认治权”状态,而胡锦涛则称
“两岸虽然还没有统一,但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显然,两岸主权议题是错综复杂
、难有定见,这主要由历史和法理因素形塑而成;如今蔡英文试图以“中华民国台湾”重
新定义主权和治权问题,自然引起不少争议,除了台湾内部蓝营反对外,2020年《中缅联
合公报》亦转而强调“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更加黜落了往昔“中
国”的模糊性。
但是主体性就不一样了,早在1990年代台湾的实践即足以证明它不是主权的连体婴。当李
登辉高喊台湾主体性、“建立新中原”的同时,也多次振臂疾呼“中国必须统一”、畅谈
“一个中国”、更策划了《国家统一纲领》,不管他日后如何解释这段历程,主权跟主体
性显然能够区隔清晰。当时台湾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以及台湾人与中国人都是的比率,一
直在55%到70%徘徊,经济上有足比中国大陆一半的经济总量、贫富差距更是极小。一方面
凭借着经济实力大举挺进各国建立办事处发展经贸;另一方面,跟中共的持续谈判并没有
让台湾人觉得是一种“罪恶”或“舔共”。
抛开表象:“以统求独”找寻实质
20余年来的政治内耗中,台湾薪资“冻涨”、内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对大陆经济优势也
已几乎消磨殆尽,政客们只能鼓弄情绪来取得选票。2018年蔡英文跟柯文哲斗嘴“台湾价
值”,定义其为“台湾主体意识”,但她没有说明白的是,台湾主体意识是表象还是实质
?从实践上来看,民进党政府所谓的台湾主体意识乃至于台湾主体性,无疑更重视的是表
象。整个2020年大选期间并直至现今,蔡英文与绿营不断用“卑躬屈膝”来批判蓝营与柯
文哲,这非常传神的形容,使台湾人对“当家做主”的渴望,投射到已画好的“主权”箭
靶上,让“抗中保台”选举策略延伸到防疫期间。
然而,从现实政治的角度来看,相较于表象,弱者应该求得的,毋宁更多的是实质。不少
人认为,台湾目前的“现状”,确实接近于“事实上的独立”(de facto independence
),然而此说忽视了即使《中华民国宪法》都明文追求中国统一的事实,外加中共《反分
裂国家法》也明确提到,一旦台湾独立“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阻止。
就此而言,美国现实主义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曾分析,除非台湾成
功发展核武或者壮大传统吓阻能力,否则无以大幅降低中共“武统”成功的可能性,但这
两个选项是虚的,美国不会让台湾发展核武、台湾也没有充沛资源不断投入常规吓阻武力
的建设。米尔斯海默认为,台湾的仅剩选项就是“香港策略”。他称台湾要努力确保此情
形能和平转变、并且能够从北京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自治权,而北京早在1981年“叶九条
”时,就曾抛出“统一后的台湾可保留军队,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特别自治权”的承诺。
在“中国”完整的主权框架中,台湾的实质是什么?又能得到多强大的“自治权”?相信
皆有非常多讨论的空间,不论是当代各国空间尺度中诸多自治权的实践、还是中国史时间
轴里曾出现的无数宗藩关系或其他互动模式,都昭示了在单一的政治架构里寻找主体性的
可能,而台湾能否借镜历史与他国经验,则取决于修筑第三条路如何被想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