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中共试图让“国族热”退烧 《南华早报》:中国仍想和平解决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5-11 14:48:43
武统声浪四起》中共试图让“国族热”退烧 《南华早报》:中国仍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https://www.storm.mg/article/2623024
简恒宇 2020-05-11 14:33
https://i.imgur.com/7fBpLa2.jpg
解放军。(美联社)
中共中央党校旗下《学习时报》5月初刊登文章〈清朝是如何统一台湾的〉,把清朝统一
台湾的模式作为日后中国统一台湾的样本,提到康熙认定“主抚而不言武”不可取,但也
指出清朝当时面临“信心和决心问题”,似乎是呼应中国空军少将乔良日前说法,即现在
不是对台湾出兵的时机,《南华早报》10日报导引述消息称,中国仍希望和平解决问题。
解放军少将:复兴大业最重要
《南华早报》表示,尽管中国从未放弃武力统一台湾,但面对近来武统声音高涨,中国内
部似乎想要让“国族热”(nationalist fever)退烧,其中现任中国国防大学教授的乔
良,4日才在美国非营利组织“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下辖计画“中美印象”
(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刊登文章,直言当下并非武统台湾的最佳时机,7日
再撰文称,现在武统只会欲速则不达。
乔良写道,不统一台湾就无法完成中国复兴大业,因此要做就必须果断出手,“毕全功于
一役,志在必得,但如眼下收台,可能欲速不达......文统无望,只能武统,但台湾问题
并非陆台两家的内部事务,美国摆明要插手且有此实力”。他认为,等到中国在经济和军
事能与美国抗衡时,才会是统一台湾的时机,因此解决台湾问题的先决条件,就是先解决
中美实力对比。
清朝统一台湾静待最佳时机
另外,《学习时报》4日也刊登中国历史学家邓涛的5000字文章〈清朝是如何统一台湾的
〉,开头就说“清政府之所以能顺利统一台湾,在于顺应历史大势,展现国家统一不容置
疑的决心与力量”,并称清朝在顺治时就想统一台湾,但受制于内外局势,暂无能力执行
,而康熙的统一策略并非纯粹的武统,而是优先招抚,但也认同“主抚而不言武”不可取

文章亦称,水师提督施琅深知“攻心向上”策略,“在主张武统台湾的同时,还提倡争取
台湾民心,减少清军统一台湾的障碍,降低双方的战争伤亡”,并提到清朝当时不打算直
接进攻台湾本岛,而是先拿下澎湖,以战逼统,而作为清朝武统台湾的最佳时机,则是当
时台湾经历三藩之乱,内部陷入困境,更在郑经过世后内斗加剧。
照着既定步调走 维持台湾稳定成要务
文章最后提到:“清朝统一台湾时,恩威并施、剿抚并用,善用人才,积极争取台湾民心
,使得以较小代价实现对台湾的快速统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两岸关系讲师李气虹(
Lee Chih-horng)告诉《南华早报》,邓涛和乔良的文章均指出,中共想要照自订的时间
表统一台湾,“随着武统声浪在社群平台窜起,且都太情绪化,领导高层认知到,必须冷
却国族热”。
李气虹说:“如乔良所言,北京当局认知到还不是时候武统台湾,但(中国)国家主席习
近平最终会提出解决方案。”《南华早报》引述消息称,中国想要和平解决,“维持台湾
在统一前后稳定繁荣,依然是优先事项”。另外,中国国防大学军事教官房兵大校2018年
曾告诉中国央视,中国统一台湾进程既不会在中国国民党掌权时放慢步骤,也不会在民主
进步党执政时加快脚步。
附注:
统一台湾后的策略
澎湖之战后,施琅驻扎澎湖期间,严格约束军队纪律,清军纪律严明、并不扰民,“王者
之师”形象深入人心。同时,台湾的郑氏政权,虽然曾武力抗拒统一,但澎湖之战后他们
能够顺应历史大势而归附清朝,使得双方避免了更多死伤,所以清政府对他们采取了宽容
政策,甚至对于部分投降官员,给予信任而加以重用。此外,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通过
采取轻徭薄赋、稳定台湾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等方式,实现了统一之后台湾地区的稳定和
安宁。
在施琅率军正式进入台湾本岛之前,康熙二十二年七月,施琅向台湾兵民发布了“安抚输
诚示”,提到:“军纪素严,秋毫无犯……本提督言出金石,决不尔负。”施琅进入台湾
后,践行了他的承诺。康熙二十二年八月,施琅在“谕台湾安民生示”中提到,此次清军
入台,所有粮饷皆取自福建等内地,不用台湾百姓供应,只有日常食用的蔬菜需在台湾本
地采购,但“照依民价无亏,断不许借称官办应用、一丝一毫侵取民间”。施琅还禁止台
湾百姓为清军犒军,“诚恐乡社保甲沿袭故套,各自派办劳军之费,致扰民生”,并申明
如有地方官员敢筹办犒军,将严惩不贷。此外,施琅还规定:“官兵不许占住民居,弁目
不许包贌乡社……糖蔗民间物业,严禁兵丁混折。”确保了军队不扰民,与民相安,赢得
了民心。
澎湖之战后,清军兵不血刃地进入台湾。算上招抚时间,清政府共计耗时两个月便统一了
台湾。这一局面的实现,除采取了正确的军事和政治策略外,也同郑氏政权当权者能顺应
形势、归附清朝有关。郑克塽、刘国轩、冯锡范等人没有选择在台湾本岛负隅顽抗,避免
了更多的战争和牺牲,如刘国轩“决意倾心,以生死听命于朝廷,免贻害生灵”。也因此
,清政府在统一台湾之后,对郑氏政权官兵采取了优容的政策。清政府一方面命郑氏家族
和郑氏政权的权臣迁徙到北京,使他们安居;另一方面对于郑氏政权四万多普通士兵,施
琅建议让他们愿入伍或归农,都各听其便。此外,对逃至台湾的明朝朱姓宗室人员,清政
府也予以了安置,让他们在附近各省安插垦荒。此后,清政府授郑克塽公爵,授刘国轩、
冯锡范伯爵,而力主降清的刘国轩“更叨天津总兵之任”,成为一方大员,可见清政府对
他们的信任和宽容。
战后善后之策,重在安民和休养生息。早在清军攻克澎湖之时,施琅便出告示,规定澎湖
地区百姓“蠲三年徭税、差役”,以恢复澎湖经济。施琅率领的清军入台之后,“其各乡
社百姓以及土番,壸浆迎师,接踵而至”,之后,施琅赐给他们衣帽、布匹等物,台湾汉
人和少数民族“咸皆欣欢踊跃”。此后,施琅规定:“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
澳,均听民便。”确保了台湾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此外,清政府还免除了台湾地区的
正赋和杂饷,有助于战后民生的改善。统一台湾之后,清政府在台湾设府、设县,并设一
万绿营兵驻防台湾本岛和澎湖,标志着清政府在台湾行政和军事管理的体制化。在清政府
的治理下,台湾地区经济继续发展、民生继续改善,即如乾隆、嘉庆时人所评价:“台湾
雄峙东海,横亘千余里,土田膏腴,家多殷实。”可见彼时台湾地区已为清朝的富庶之区
。到光绪朝日本侵占台湾之前,“台湾银米尚不缺。且多富户豪民”。
清朝统一台湾既是出于历史原因,也是源于现实需要,避免了台湾被进一步割据化,也换
来了清代中国东南地区的安全稳定。同时,清前期国力强大、君臣团结以及台湾地区的内
耗为统一台湾创造了条件和契机。清政府在统一台湾时,恩威并施、剿抚并用,善用人才
,积极争取台湾民心,使得以较小代价实现了对台湾的快速统一。此外,清政府还十分重
视统一台湾之后的善后工作,实现了驻军同台湾民众的和谐相处,妥善安置了台湾郑氏政
权的投降势力,促进了台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的较快恢复,为此后台湾地区的持续发展
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