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专栏] 海军本省受难者的国家认同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1-26 07:34:08
https://www.storm.mg/article/2207412
许剑虹 2020-01-26 07:20
https://i.imgur.com/d4godJW.jpg
直到1958年许昭荣被捕入狱以前,海军里面是没有人因为主张台独而成为政治犯的。白色
恐怖针对的还是中共间谍及亲共人士为主,受冤枉者也是以中华民国派占多数,并没有什
么独派人士。(作者提供)
2020年总统大选已经结束,笔者决定再把讨论的焦点拉回到发生在50年代的海军白色恐怖
案。本文是笔者讨论海军白色恐怖案的第三篇文章,讨论这个主题的目的并不只是介绍海
军白色恐怖加害者对受害者的迫害,而是借由对这些案子的研究去了解60年前的政治案件
,如何影响着今日台湾人的国族或者意识形态认同。
在第一篇文章中,笔者介绍了海军白色恐怖案背后桂永清将军与桂永清、魏济民、陈诚、
孙立人还有蒋经国的派系斗争。第二篇文章中,则是探讨海军白色恐怖外省受害者的国族
认同,证明他们当中确实有认同中共的人士存在,但绝大多数还是中华民国的坚定拥护者
。换言之在海军白色恐怖案中,受害者的最大宗其实是效忠两蒋父子的“蓝色统派”。
接下来在本篇文章中,本省受难者是笔者认为极有必要讨论的对象。直到1958年许昭荣被
捕入狱以前,至少在海军里面是没有人因为主张台独而成为政治犯的。所以许昭荣始终以
“中国海军第一个台独主张者”自居,可见正如前两篇文章的描述,白色恐怖针对的还是
中共间谍及亲共人士为主,哪怕是受冤枉者也是以中华民国派占多数,并没有什么独派人
士。
战后加入中华民国海军的台湾人,因为没有涉及海军大陆时期派系斗争的缘故,反而更加
受到桂永清将军的信任和保护。何况他们当中许多人,曾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加日本帝
国海军,拥有对抗美英海军的丰富实战经验。对于桂永清建立新海军,尤其是接收日本赔
偿或者投降军舰上有极大帮助。但这却并不代表本省籍的海军人才,对中华民国政府就完
全没有怨言。
https://i.imgur.com/plrbe0c.jpg
战后加入中华民国海军的台湾人,因为没有涉及海军大陆时期派系斗争的缘故,反而更加
受到桂永清将军的信任和保护。(资料照,许剑虹提供)
帝国海军对台籍人才的培养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日本帝国虽然受到华盛顿公约体系的百般压制,却仍旧发展出了仅
次于美国、英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海军。帝国海军更在对美英开战之初,借由对海军航空
力量的成功运用,在珍珠港与马来亚海战中大败美国海军及英国皇家海军。日本的胜利激
发起了台湾人身为黄种人、亚洲人的荣誉感,纷纷报名投效日军。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人虽然向往参加日军打倒“米英鬼畜”,但内心的汉民族意识还是非
常强烈。所以日军并不愿意将台湾人投入中国战场,深怕他们在国共两军的煽动下产生民
族意识,进而调转枪口回过头来打日本。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放心让台湾人参军,到
东南亚去进攻血缘、文化、历史与外貌都跟自己完全不同的白种人军队。
或许日本人对殖民地子民还是有所歧视,做为高技术军种的海军志愿兵制度硬是比陆军志
愿兵制度晚了快两年才允许朝鲜人、台湾人报名参加。但帝国海军的风气终究是比陆军开
放,且海军的主要作战范围是在东南亚与西太平洋,较少投入中国战场的军事行动,所以
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际,参加海军的台湾人数量多达11,000人,是陆军5,550人的两倍

鉴于中华民国海军在抗战初期几乎已经消灭殆尽,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格外重视日本、
满洲国以及汪精卫政权培育的海军人才。负责台湾接收工作的海军第2舰队司令李世甲将
军,对于中日两国海军的素质就颇有自知之明,认为战后中国海军的重建工作不能没有台
籍海军精英的参与。所以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从1945年11月29日起,开始招募台籍青年加入
国军。
李世甲指挥的台澎要港司令也跟在警备司令部之后,于1945年12月20日在《台湾新生报》
上提出招募200名18岁以上,25岁以下青年从军的需求,开启本省精英加入中华民国海军
的大门。然而李世甲终究还是被视为陈绍宽底下的“马尾系”人马,所以在陈绍宽被迫离
开海军总司令职务之后,失去靠山的他也只能离开左营返回大陆。
https://i.imgur.com/8m8U74j.jpg
海军对本省人才的培育工作,其实早自光复之初就已经开始,因为台籍海军大多参与过太
平洋战争,是不可多得的建军人才。从左算起第三人,即为由陈绍宽委任,代表海军收台
湾的第2舰队司令李世甲将军。(照片来源为国史馆,作者许剑虹提供)
台湾人参加中国海军的原因
桂永清将军虽然对陈绍宽人马恨之入骨,但是李世甲延揽本省人才的政策还是被他传承了
下来。一来是桂永清认为,既然日本帝国已经瓦解,这些没有后路可退的台籍海军精英除
了效忠中华民国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二来则是相对于隶属不同派系人马的外省
籍海军精英,本省海军人才显得更为单纯,更加能为中央政府好好运用。
据笔者访问的台籍海军充员兵,八二三砲战期间在永泰号砲舰上服役的郭约义老先生回忆
,他们军舰上青岛海军学校毕业的山东籍与马尾海军学校的福建籍军官彼此敌对,反而台
湾籍士兵能扮演两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这点来看,只能说桂永清将军还真的算是有些远
见。再来则是过去为日本帝国海军效力的台籍海军人才,能在接受日本投降和赔偿军舰上
带来正面效益。
另外还有相对少数的台湾人加入日本海军陆战队,投入海南岛、菲律宾与马来半岛上清剿
共产党游击队的战斗。恰巧桂永清将军也打算效仿美军陆战队重建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
以吴振武为代表的台籍海军陆战队精英被延揽成为他的手下爱将。曾经在海南岛扫荡中共
琼崖纵队的吴振武大佐,是日本统治台湾半个世纪以来在日军里面获得最高军阶的台湾人

受到桂永清赏识的吴振武,在“二二八事件”中拒绝了谢雪红邀请他参加暴动的邀请,甚
至还为此做出自残行为,才让国军在乌牛栏战役中顺利击溃俗称“二七部队”的台湾民主
联军,挫败了中共提早“解放中台湾”的企图。后来吴振武也在桂永清的保护下被保送到
南京,避免了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可能对他展开的报复。
后来吴振武也运用了他在台籍海军人才中的影响力,号召参加“二二八事件”的黄金岛和
许昭荣等人投效中国海军。可见对于许多反抗陈仪政府的台籍军事精英而言,桂永清领导
下的海军给了他们一个躲避政治清算的避风港。桂永清所扮演的角色,或许在这些本省受
难者心中反而比外省受难者正面许多。至少后来黄金岛与许昭荣的入狱,其实都与桂永清
将军毫无关联。
战后台湾人参加海军的动机,当然不会是单纯只把海军当成避风港看待。台湾人在太平洋
战争爆发之际加入帝国海军,是为了贯彻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黄种人民族意识。等到
台湾光复后,加入中国海军的本省人当中自然也有许多是怀抱“振兴中华”的民族情节。
外号“大风将军”的首任本省籍海军二级上将郭宗清,就是一位日据时代就投入抗日运动
的“祖国派”青年。
1944年4月,在台北州立台北第二中学校就读的郭宗清,因为与同学陈炳基、唐志堂、黄
雨生还有台北工业学校刘英昌等愤怒青年参加了“祖国派”女医师谢娥领导的抗日运动被
捕。拥有这段特殊经历的郭宗清,会在战后选择报考海军官校第39年班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无论是日据时代的海军志愿兵还是抗日青年,此刻都希望为建设一支强大的中国海军努
力。
https://i.imgur.com/pdOvC0Y.jpg
在桂永清的庇护下,吴振武得以逃脱“二二八事件”后来自于陈仪的追捕,对于许多台籍
政治犯而言,被外省海军受难者视为恶魔的桂永清反而成了人权天使。(作者许剑虹提供

转向认同红色祖国的台籍海军
只是抗战胜利后的国民政府,无论在大陆还是台湾都没有给老百姓留下太好的印象。满洲
国、汪政权与台籍海军人才都是桂永清将军积极延揽的对象,但这三类人在经历过对日抗
战的国府海军将士眼中都被视为“汉奸”看待,难免遭受到歧视还有差别待遇。尤其是“
二二八事件”的爆发,更让包括郭宗清在内的台籍海军人才对国民政府产生质疑。
但是对国民政府产生质疑,却不尽然导致满洲国、汪政权与台籍海军人才转而支持台独。
当时的台籍海军官兵与满洲国江上军或者汪政权海军出身的外省籍将士一样,虽然未必有
什么抗日意识,但是却都有难以撼动的大中华国族认同。就算是厌恶国民政府,也还有以
推翻国民政府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可以依靠,根本没有追求分离主义的必要。
郭宗清的好朋友陈炳基,就在台湾光复初期投身共产党的地下运动,并因此于1948年潜逃
中国大陆。到了共产党胜利在望的1949年,更是不缺乏李世甲与桂永清招募来的台籍海军
人才随他们的战友一同“起义”,投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怀抱。比如1949年2月12日爆发
的海军第一起黄安号海防舰叛变事件,就不缺乏本省籍充员战士的参与。
https://i.imgur.com/KbHHB5b.jpg
海军官校39年班毕业的郭宗清,虽然不是白色恐怖受害者,也不曾公然拥护过“红色祖国
”,却与台籍中共老干部陈炳基关系亲如兄弟。(作者许剑虹提供)
紧跟在黄安号之后叛变的扫201扫雷舰上,由中共地下党员轮机兵李云修发展出的16名变
节官兵中,居然就有高达五名台湾人参与。可见台籍海军人才对共产党的认同度,在1949
年国军兵败如山倒的那一刻是相当高的。毕竟主张台湾独立的思想,在过去日本殖民统治
的时代也曾经被打压。接受日本帝国海军教育的台籍军人,更是将其视为大逆不道的叛国
思想。
尽管过去日据时代的教育,也告诉他们要反对共产主义,但是日本终究已经战败,台湾也
已经回归中国。对于这些接受武士道薰陶的台籍精英而言,称职的军人必须要效忠自己的
国家。既然中国即将要落入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那么效忠中国共产党当然也就没有问题。
更何况苏联直到1945年8月才对日本宣战,在此之前台籍军人接受的反美英教育其实是远
比反共抗俄教育还要彻底的。
中华民国政府是在美国出动海军帮助下,才顺利在1945年10月完成接收台湾的工作。所以
国民政府海军人员对待美国人唯唯诺诺的态度,势必也让曾经在太平洋上与美军大打出手
的台籍日本海军留下恶劣的印象。曾经跟着日本享受过东亚第一海军强权之姿的本省籍海
军人才,肯定认为若继续追随中华民国海军下去,自己只能落得一个“美帝附庸”的下场

相反的人民海军虽然更为落后,但是却有发展成下一个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的潜力。毕竟毛
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如当年的日本帝国一样会追求走“独立自主”的道路,所
以跟着红色中国走显然会更有发展的道路。同样的理由,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会有大量外省
籍的海军官兵选择在1949年投靠共产党,因为大家都没有办法从中华民国政府身上看到希
望。
不过相较于外省籍海军官兵,尤其是备受桂永清打压的“马尾系”海军人才而言,台湾本
省籍官兵投共的机率还是比较低。这并不是因为本省人比外省人更爱戴蒋家父子,而是受
到“人不亲土亲”的观念影响。对于许多怀念大陆老家的外省官兵而言,叛变是回家的一
条途径。然而台籍官兵故土就在台湾,前往大陆等同于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还要
与过去的亲朋好友与乡土切断联系。
因此许多台籍海军官兵即便有意投共,仍决定留在台湾看看,等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向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报到。桂永清等中华民国海军认知到本省籍官兵投共并不容易后,也
就不太以他们为整肃的主要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在海军白色恐怖时的受害者当中,外省人
数量远高于本省人的原因。很多人未必认同中国共产党,但光是想念故乡亲人,就可能构
成叛国罪。
尽管如此,本省海军人才还是从外省同袍身上体会到了白色恐怖的威力。郭宗清回忆:“
自校长魏济民以下,学生队区队长及好几个学生遭到逮捕,有时清晨起床,发现隔壁床的
同学不在,原来是夜间被抓走了,使人产生恐惧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来抓人,下一个
被抓又是谁。这都是因为有人告密,有时还挟著私人恩怨。造成那段时间学生人心惶惶,
十分浮躁。”
外加中华民国海军在对待丹阳号等日本赔偿军舰的态度上,显然没有过去帝国海军的长官
们那么专业又有耐心。瞧不起外省将官,看不起中华民国政府的抱怨声在台籍海军人才中
不绝于耳。心中默默认同起“红色祖国”,但没有采取叛变行动者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没
有办法统计到具体数字。但是在50年代初的时空环境下,台独并不是他们大多数人反抗国
民党的选项。
中国海军第一起台独案
我们不难发现,50年代白色恐怖的外省籍受难者,只有认同“红色祖国”与“白色祖国”
的差别。至于本省籍受害者,则可能只有认同“大日本帝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差
别而已。台籍海军人才或许看不起处处受美国保护、制衡的中华民国政府,但还没有产生
在日本与中国之外的第三种国家认同,即所谓建立台湾共和国的台独思想。
要等到1955年廖文毅在东京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议会,台独思潮才首度为派往海外受训的
台籍海军人才所知悉。许昭荣就是被派赴美国接收咸阳号驱逐舰时,透过《纽约时报》了
解到台独运动的存在。于是利用随咸阳号驱逐舰返回台湾,途中在夏威夷整补的机会取得
《台湾独立运动第10年-1955》一书,并带回台湾与袍泽分享。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部分接受中华民国海军征召入伍的台籍官兵,才认知到除了日本与
中国之外,台湾还有第三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新国家。当然他们的
行为,很快就被海军里的政战察觉到,不过中华民国情治机关对台独的态度显然没有对共
产党那么严厉,所以他们第一次抓到许昭荣时只是将《台湾独立运动第10年-1955》没收
,并要求他写一份悔过书而已。
原本许昭荣打算放弃在军中宣传台独,低调的在海军干到退役为止。可没想到《台湾独立
运动第10年-1955》流传过广,甚至还引起相当数量的本省充员战士翻译抄写的缘故,海
军当局见大事不妙,于1958年4月17日委派政战官李纪信出面逮捕许昭荣、张干男、曾国
英、陈水清、陈肇基、吴荣山、施松雨、郑文腾、胡荣秋与王金来等10人。
这是台湾回归中华民国怀抱以来,第一起真正意义上的海军台独政治案件。不过相对于支
持或同情中共的左派人士而言,中华民国海军仍选择了对主张台独者从轻发落。被判刑最
严重的许昭荣与张干男,也不过是换到入狱10年与八年的下场。1958年4月正是八二三砲
战爆发的前四个月,他们在时局动荡的情况下能大难不死,足见两蒋父子并没有把台独当
成认真的威胁看待。
更何况与外省籍受难者相比,台籍海军将士在台湾都有亲人,有些人甚至背后还有庞大的
宗族势力存在,让中华民国情治机关更是没有办法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对他们实施肉
体毁灭。所以无论是主张回归中共,还是认为台湾应该独立建国,本省籍受难者生存机率
永远是高于外省人。虽然在接受侦讯时,各式各样的严刑逼供还是必不可少。
据张干男回忆,他在凤山招待所里被审讯时,有不少加入海军陆战队的台籍看守暗中给他
们照顾。除了替台籍政治犯传话外,他们还会在节日来临时偷偷塞一些吃的用的给他们。
其中来自屏东的叶旭君及云林的王君,是令许昭荣印象最深刻的两名台湾人看守。不过在
此必须要指出的是,这些台籍看守帮助政治犯的目的未必是支持台独,或许单纯只是痛恨
欺负台湾人的外省人而已。
https://i.imgur.com/wRfSSkM.jpg
1958年入狱的许昭荣,是中华民国海军史上第一个被以台独罪名羁押的政治犯。(作者许
剑虹提供)
台湾主体意识不等同台独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很难用“外省人亲共,本省人台独”的二分法来区分海军白色恐怖时
期的两种政治犯。外省官兵虽不会认同台独,但却也未必真心拥护中共,许多人只是派系
斗争的牺牲品,认同的国家仍是中华民国。本省籍官兵则是认同“红色祖国”、“白色祖
国”与主张独立建国的声音都有,其实比外省受难者更为复杂,没有办法一概而论。
如前面提到的郭宗清将军,就曾经获得李登辉提拔,成为抗击郝柏村势力的本土军事人才
。可话说回来,外省籍的白色恐怖受难者刘和谦同样也在郝柏村下台后,获得李登辉支持
成为参谋总长,但祖籍安徽合肥的他却绝对不会是台独。在1996年的总统大选中,郭宗清
将军同样出于厌恶国民党对“二二八事件”的态度,把手中的选票投给了民进党的彭明敏

可支持民进党,是否必然是支持台湾独立与“去中国化”?显然不是,因为郭宗清同样为
大陆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经济成就自豪,为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举办权深感骄傲。甚至也
与一些笔者接触过,与他同世代的外省老海军一样,有着一方面把中共当敌人,但是又对
解放军海军取现代化成就感到兴喜的矛盾情绪。
更重要的是,郭宗清将军在2010年2月6日去世时,他逃往大陆并成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元
老级干部的同志陈炳基也特别来台出席其葬礼。俩人一人跟了国民党,另外一人跟了共产
党,却“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终究还是永远的“祖国派”、“抗日派”
。显然用台独来形容白色恐怖时代的本省籍海军受难者,并不是一种全面客观的说法。
https://i.imgur.com/kfmvKGR.jpg
外号“大风将军”的郭宗清,虽然对国民党相当厌恶,却仍有非常强烈的中国情怀。(作
者许剑虹提供)
当然在经历了70年的分治之后,中国共产党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有理想的革命政党。台湾
人也不再像日据时代与光复初期的那一代人一般,有着强烈的祖国认同。即便是效忠中华
民国体制的台籍军人,也是以捍卫自己双脚能踏得上的台湾、澎湖、金门与马祖为主。哪
怕是第二代与第三代的外省人,都不会再有保护整个秋海棠的意识存在了。
这是属于一种出生、成长于台澎金马地区才具备的“台湾主体性”。此种“台湾主体性”
不必然等同于追求台湾法理独立,但是在国民党失去了对统一的垄断话语权之后,显然也
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牺牲掉自己在台澎金马地区呼吸的新鲜空气,再去拥抱吴振武与郭宗清
那个时代许多台籍军人认同的日本帝国或“红色祖国”。今天的国军将士,比起当年的老
一辈显然对自己的土地有更多自信心。
https://i.imgur.com/omMCD1O.jpg
经过70年的发展,无论是马尾海军、黄埔海军、青岛海军、电雷海军、满洲国江上军、汪
政权海军还是台籍日本海军都已经统合为一个派系,那就是“左营系”!中华民国海军的
光荣传统,将由台湾子弟兵传承下去。(作者许剑虹提供)
台湾海权发展的三条路线
海军白色恐怖的历史,除了突显50年代政府对人权的摧残之外,我们也可借由受难者不同
的意识形态与国家认同,了解到台湾有三条彼此属性不同,却又相互影响的三条海权发展
道路。第一条就是如许昭荣所主张,彻底脱离美国与中共等强权的箝制,发展专门为台湾
人量身打造的独立海权发展道路。要达到这个目标,台湾人必须抛弃掉以大陆为主体的汉
本位思想,成为真正的海洋民族。
台湾即便独立了,终究还是一个小国,没有办法凭借一己之力抵抗美国还有中共的箝制。
成功与否的关键除了要有能打造包括潜舰在内等现代化舰艇的能量之外,最重要的是台湾
能否与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尼与马来西亚组成一个能平衡两大霸权的海洋军
事联盟。然而即便是在民进党执政的时代,这套战略也没有被真正推行起来。
经历过陈水扁的八年执政之后,许昭荣最终发现民进党追求的并不是台湾独立,甚至连为
台籍国军争取合法权益都没有认真执行。失望透顶的他,选择在2008年5月20日,即“本
土政权”覆灭之际自杀身亡。此举代表许昭荣不再对任何自称要带领台湾走向独立的民进
党政客抱有期待,他也因为相信自己看不到台湾共和国海军兴建之日,选择提早离开这个
世界。
第二种则是认知台湾没有独立自己的本钱,但也不想如过去的国民党和今天的民进党一样
受美国摆布。仿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积极投身日本帝国海军的台籍老前辈,积极投身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海洋建设,甚至于直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此种思想立基于台湾人根
深蒂固的汉民族性格,认定自己只能扮演亚洲帝国的边陲角色而不是中心。
此种认知下,台湾人只能效忠勇于挑战“西方帝国主义”的东方王朝,不是帮着“西方帝
国主义”回头来打击东方王朝,更不是选择独善其身。今天许多年轻一代的统派人士,如
新党的林明正与王炳忠都是此种思想的传承者。林明正甚至本身就是台籍日军的后代,可
见此种效忠东方王朝的思想在台湾本土精英身上是有延续性的。
https://i.imgur.com/p7y0Sq8.jpg
许多年轻一代的统派人士,如新党的林明正与王炳忠都是此种思想的传承者。林明正甚至
本身就是台籍日军的后代,可见此种效忠东方王朝的思想在台湾本土精英身上是有延续性
的。(资料照,颜麟宇摄)
笔者确实也接触过一些军事迷,确实是希望联合舰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之姿
重返台湾。要说70年前参加日军的台湾人,与今天主张两岸统一的台湾人有什么不同,恐
怕只是他们效忠的对象不一样而已。但如今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
关系改善,就连建立中日海军联合舰队的主张也从一些台湾军事迷的口中冒了出来。
但是如笔者前面所述,归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张在“台湾主体性”高涨的时代已经不受
主流舆论接受。既然台湾不可能独立,也不可能在可见的未来里与大陆统一,那么只有最
后一条道路是可行的,那就是坚持中华民国海军的光荣传统。透过与美国合作,防堵中共
的海权扩张,努力发展发扬适合中国人的海权文化,并在最后将民主自由的火种带回大陆

这是一个看似艰难,但是却唯一可行的方案。台湾不可能摆脱美国与中共制定的东亚秩序
独立,又不希望接受中国共产党统治。经过了2020年的总统大选之后,坚守中华民国法统
已经成为了蓝绿的最大公约数。今日绝大多数的中华民国海军将士,肯定最认同的也是中
华民国海军,不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或者根本不曾存在过的台湾共和国海军。
固然相比起空军与陆军,中华民国海军在对日抗战与戡乱战役中的表现没有过多的亮眼之
处。但海军将士还是有接收南海诸岛,乃至于在台海战役中捍卫自由中国的光荣传统是值
得我们纪念追寻的。郭约义老伯就十分为自己没有缺席八二三战役以及巡弋太平岛等历史
事件感到欣慰,他这样的精神才是当今海军将士们应该效法的。
*作者为中美关系研究、军事写作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