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赵紫阳低调安葬民间公墓,中国领导人“身

楼主: laptic (无明)   2019-10-18 20:44:29
赵紫阳低调安葬民间公墓,中国领导人“身后事”仍敏感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0081946
https://i.imgur.com/SkkLAmz.jpg
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在逝世14年后,与夫人的骨灰合葬于北京昌平区民间公墓天寿园。
(BBC 中文网)
10月18日下午一时,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逝世14年后,与夫人的骨灰合葬于北京昌
平区民间公墓天寿园。赵家子女在经历多年波折后,终于在父亲百岁冥诞之时,遵循了中
国“入土为安”的传统。在此之前,赵的骨灰一直放置在他北京的故居。
BBC中文得到消息,赵家子女在与官方协商后,为顺利举行安葬仪式,做出承诺:仅安排
直系后裔参加,以家礼送葬。北京数名原本听到消息,凖备低调参与安葬仪式的赵紫阳仰
慕者被限制行动,未能成行。
对于没有向关心此事的人士发葬礼通知,赵紫阳的女儿王雁南向BBC中文转达,“非常感
激大家的关怀,我们今天是以家礼安葬父母,举行的小仪式是在家庭安宁的氛围中举行。
同时也是为了履行我们的诺言。敬请大家谅解。”
赵紫阳1919年生于河南滑县,1980年担任中国国务院总理,1987年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
中共第二代主要领导人。他在八十年代主导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在“八九”学运期间
因反对武力镇压学生而被罢黜职务,只保留党籍。之后被软禁在家,直至2005年1月17日
去世。
独立学者、前中共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成员吴伟对BBC中文说,“赵入土为
安以后,将来再有人纪念他,也就是变了一种形式,换了一个地方而已。但我想,大家对
他的怀念之情不会变,对他做过的事情会记在心里。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
在海外的张伟国对BBC中文说,赵紫阳的安葬结局“客观上超越了中共的政治文明,超越
了中共的党文化,超越了把所有共产党员变成政治工具的局限。实际上也是为共产党内还
清醒的有识之士,做了一个示范”。张伟国在80年代任《世界经济导报》驻北京记者,该
报对“八九”学运有重要影响。
https://i.imgur.com/72O6Iu4.jpg
赵紫阳逝世八周年时,人们到其故居祭奠。(Getty Images)
赵紫阳身后事一波三折
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赵紫阳有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但对中共来说,赵紫阳犯有重
大政治错误,因此他的身后事也成为重要政治问题。
赵紫阳已没有官方职务,但仍是中共党员,去世后并没有按中共传统,埋葬在北京八宝山
革命公墓。他的遗体在火化后没有立即安葬。据吴伟分析,当时的政治气氛不允许,安放
在哪里都会成为“革命圣地”,触及当局的敏感神经。
吴伟说,对于骨灰存放地,当年如果存放在八宝山,听说当局只允许按照“局级”干部的
级别放置在骨灰墙,家属比较为难。当局也未必愿意放在八宝山,因为每逢忌日和清明,
赵在哪里,哪里都会成为新闻热点,处理困难。
赵家人希望将赵紫阳的骨灰安葬在民间公墓。但据报,当局多年来以各种理由拒绝请求。
于是骨灰一直暂放在北京富强胡同6号故居。
2013年12月,赵紫阳的遗孀梁伯琪去世,择地安葬再次提上日程。两年后,当局批准自行
安葬,但安葬时间仍继续拖延。
尽管逝世多年,赵紫阳的影响力依然存在。每逢他的忌日和传统清明节,即便大批公安驻
守戒备,仍有不少赵生前的同事、好友、民运人士等去他的故居拜祭。
“祭奠赵紫阳不是简单的祭奠一位老人,也是祭奠一种情怀,祭奠赵当年所做的事情,特
别是涉及到八九年的‘六四’问题”,吴伟说。10月17日赵紫阳百年冥诞时,他再次去赵
家祭奠,也受到赵紫阳任总理期间的秘书、前中共中央常委政治秘书鲍彤的委托带去怀念

赵紫阳之子赵二军此前对香港电台称,赵紫阳夫妇的墓地距离北京市中心60多公里,占地
约40平方米,墓碑重约10吨。设计简单、低调。他表示,当局曾希望在赵紫阳的家乡河南
安葬骨灰,以助控制前来拜祭的民众和境外记者。但考虑到赵家的社会关系主要在北京,
同时为避免地方政府借墓地赚取旅游收入等,家人最终决定在北京安葬。
张伟国说,“赵晚年大彻大悟,不愿意成为党的工具。他女儿在公布去世噩耗时,第一句
话就说,他终于自由了。我相信墓地的选择也贯彻了这个精神,要给赵一个自由。这种结
果来之不易,经过这么多年的较量,终于跟官方的控制分离,跟专政机器以及曾经的同僚
、在八九年前后背叛他的人做出区割。”
“在中国现实的环境里,这是他的家人能够为他争取到的最低、也是最大限度的自由”,
他说。
https://i.imgur.com/Beu9TUi.jpg
毛泽东纪念堂(Getty Images)
“政治需要”的身后归属
中共领导人逝世后,他们的遗体及骨灰有不同归属。张伟国称,不论受到排斥,还是推崇
,只要在党内,都逃不掉“政治需要”的框架。即中共所说的“一切交给党安排”。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曾在50年代鼓励火化,但在70年代逝世后,当局专门建立了毛泽
东纪念堂放置遗体,并开放给后世瞻仰。
吴伟分析,决定修建毛泽东纪念堂在当时是一种政治表达,是在逮捕了毛泽东的遗孀江青
之后,为了安抚人心、稳定局面的一种政治需要。
他说,“精英人物或者某一个国家领导人去世以后,保留遗体,并且给后人所谓瞻仰——
这种做法只有在共产党国家里存在。这本身就是想让领导人的思想或开创的事业能够千秋
万代,永世长存,按中国传统说法就是要把这个'道统'传下去。我觉得这是一种幻想,是
一种个人崇拜在领导人死后的延续。”
近年来,有人倡议将毛泽东的遗体火化,进行安葬。吴伟赞同这种处理方式,他说,“世
界在变化,人类在发展,社会制度在不断更新。纵然某一个领导人做出了对某一个国家、
某一种制度、某一种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这种东西随着历史发展,只能留在历史当中
,不会永世长存。”
不过,在今年中共建政7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来到毛泽东纪念堂,向
毛泽东坐像三鞠躬。吴伟说,这也是一种政治宣示,意味着“要继续高举毛泽东旗帜、继
承毛泽东的事业,要把红色基因继承下去。”
https://i.imgur.com/WH3MhjG.jpg
胡耀邦墓碑(Getty Images)
权力斗争失败者的身后归属
中共历史上,有两位在权力斗争中失败的主要领导人,逝世后骨灰没有进入八宝山。一位
是80年代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另一位是第二代中共最高领导人华国锋。
普遍认为,胡耀邦和赵紫阳是中共建政后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重要人物。但两人逝世后,
待遇完全不同。
胡耀邦的陵园位于江西省共青城。根据中国红色旅游网,陵园海拔40多米,占地1700多亩
。从陵园入口到墓碑前,两条墓道设置73级石阶,以象征他73年的人生历程。墓碑形似红
旗的一个角,碑重73吨。在胡耀邦逝世90周年和100周年时,官方还为纪念他举行了座谈
会。
华国锋逝世后,他的骨灰迁至故乡山西交城县,安放在吕梁英雄广场上的大型陵墓内。
吴伟认为,胡耀邦和华国锋算是中共的“正资产”,尤其是胡耀邦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很高
。官方在他们死后仍然纪念他们,相当于“把正资产盘活”。
“胡耀邦代表共产党的形像,他的爱民情怀和赤子之心,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执著,都给
中国老百姓留下了极其深刻和良好的印象。大家都在怀念他,而他和后来的六四镇压又没
有太直接的关系。但赵紫阳则直接涉及到八九定性,涉及重大历史问题。如果要大规模纪
念赵,就要重新评价六四,重新评价他当年的历史功过”,吴伟说。
对于赵紫阳获准安葬是否对重判六四有积极作用,张伟国说,“主要的可能是,把这个(
安葬)事情做一个完结。在当前的政治考虑里,看不出有任何为六四平反的余地。”
吴伟也说,允许家人为赵紫阳安葬,跟重新评价六四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官方想通了,
无论赵的骨灰安葬了也好,继续安放在故居里也好,都不可阻止人们去怀念他,每逢他的
忌日或清明去祭奠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