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核心部件
你可以看这篇po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33991736
观点摘录:
贬低中国制造的人,已经形成了一套逻辑体系:
中国制造在全球最低端,都是组装货”
听到这些错误信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会觉得好像真的是那么回事,
但是这显然不是事实,中国制造在任何领域都不是全球最低端
比方说,智能手机里的处理器和基带芯片这种高附加值的产品,
日本就造不出来,日本索尼,夏普,京瓷现在都还设计和生产智能手机,
但是核心的处理器和基带芯片都要从美国进口。
而中国华为则能自己生产
再比如说,支线民航客机中国的ARJ 21于2002年立项,
2015年底交付到现在已经商业飞行两年多了,
日本的支线民航科技MRJ于2003年立项,还要等到2020年才能交付。
导致2018年1月,失去耐心的美国东方航空公司
决定取消2014年9月下达的40架MRJ订单。
实际上,根据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1月26日的报道,在2011年的时候,
由于当时负责进行MRJ研发的日本三菱集团进展缓慢,
美国波音公司曾经向三菱研发中心前主管建议,
直接使用波音737的座舱,被有骨气的日本人拒绝,坚持自主研发。
到现在,MRJ的研发成本超过当初预估的接近2000亿日元(118亿人民币),
膨胀至近5000亿日元(295亿人民币)。
为了加快研发进度,三菱重工的宫永俊一社长
于2018年1月采取大量聘用外籍技术人员的方针。
目前MRJ约2千名研发人员中,外籍研发人员超过600人,占比高达30%。
日本研制一款支线民航客机,时间一再拖延,成本一再追加,
现在不得不依靠外籍研发工程师,这是技术上落后中国的体现。
再比如说,德国制造在我们眼中是高端的典型,
实际上,他们同样造不出手机处理器,同样也无力独立研发制造民航客机。
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虽然在制程上比起台湾台积电,
韩国三星,美国英特尔,GF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同样比德国要先进。
2017年Q4,中芯国际28nm先进位程占营收的比例已经达到11.3%。
另外一个例子是大水深载人深潜作业设备,
中国美国日本能造,德国就造不出来,
再比如国家电网的特高压输电设备,
就是不折不扣的高端货,同样领先于德国日本。
很多人说“日本放弃了低端的家电和电子终端产品,
转向了具备更高价值的核心零部件领域,
掌握了价值链的更上游”,这种说法反而是得到了很多人赞同。
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当然是错误的,而且是完全错误的。
这是完全忽略了品牌和系统集成的高价值,
低估了系统集成和工程的复杂性,
完全忽视了掌握系统集成技术和能力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
在商业竞争中,完成一个复杂精密的系统,
同时还要做的比竞争对手更有竞争力,
最终得到市场认可在市场上打响品牌,其实是一件高度复杂而困难的事情,
是供应链,渠道,研发,管理,市场,物流,营销,仓储等综合能力的集合,
越是复杂的系统,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越高,
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商业竞争力。
一个国家掌握了设计,制造到品牌的系统工程能力,
并且具备强大竞争力,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组装制造,只是打造品牌过程中一个环节而已。
家用电器的格力电器财报,2017年前三季度1120.27亿元
,净利润154.51亿元,净利润率13.8%
按照净利润排名,格力可以排在日本所有企业第12位。
如果单看制造业的话,格力净利润可排在日本第四位,
仅次于丰田,日产和本田。
其他的日本制造业公司,松下,索尼,日立,夏普,
日本电装,普利司通,铃木汽车,三菱化学,佳能,
住友电工,爱信精机,新日铁住金,富士通,三菱重工,马自达汽车,
日本电气,大金工业…..净利润都被格力超越。
单看制造业企业,2017年格力的净利润可以排在德国工业企业第8位,
仅次于戴姆勒,宝马,西门子,大众,拜耳,巴斯夫,大陆集团。
但看制造业,格力能在日本制造业净利润排第四位,能在德国制造业排第八位
格力的毛利率,更是高达30.43%,这是全球同行业最高水平之一。
格力还不是中国净利润最高的家电集团,海尔,美的净利润都比格力还要高。
所以真的是做家电品牌不赚钱吗?显然不是。
格力每100元的销售收入里面,30.43元是净利润+税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格力没有公布零部件采购费用,但是这个值肯定是低于69.57元的,我们按照60元来计算好了,
也就是说,格力掌握了系统集成和品牌,即使所有的部件,包括空调外壳全部100%进口,
中国仍然可以从一部空调获取40%的产值,这是做任何一个空调零部件都达不到的收益。
实际上,不只是系统设计制造和品牌,格力空调零部件基本是采购自国内,
旗下凌达压缩机就自产空调压缩机,空调99%的部件都国产化了。
我们还可以以做智能手机为例子,2017年智能手机前十位只有中美韩三家了,
以2017年9月IHS Markit出具的详细物料成本报告
一部64Gb版本的Iphone 8手机, BOM物料成本为247.51美元,
大约1671元人民币,而iPhone 8的售价高达5000多人民币。
做系统设计和品牌的增加值占到了手机的70%
对于华为,OPPO,VIVO,小米等也是一样。
以OPPO R11S为例,64G版本的售价是2999元,
但是其硬件成本不会比iphone 8的1671元的成本高,
我们就按照1400元算好了,
设计制造一部OPPO的R11S,打响品牌并且成功的以2999元的价格卖出去,
就算其硬件100%进口,中国也能从中获取至少1599元的收益,比例为53.4%。
所以对一个国家而言,只要是会做系统设计,制造和品牌,
做出了能够有市场竞争力的智能手机,
哪怕物料100%进口,也能产生巨大价值,养活从工程师,
物流人员,工厂工人,到手机专卖店销售员等大批国民。
而且获取的价值,能够随着品牌的中端化和高端化而不断提高。
一个在OPPO手机专卖店卖手机的小弟或者小妹
每卖出一台手机提成可能高达200元人民币,
实际上他或者她也是我国企业掌握了系统集成能力和品牌提升的受益者,
以前卖山寨机,他可能卖一部得200元提成吗?显然不可能。
OPPO工程师工资为什么能够超越索尼夏普?掌握系统设计和品牌的结果。
深圳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手机公司HR都知道,OPPO的年终奖高
挖OPPO员工总的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东莞OPPO的工程师。
之前从华为的兄弟了解到,他们去挖角OPPO,VIVO的工程师的时候比较头疼,
打电话过去聊,有意向跳到华为终端的不多。
一个在东莞OPPO工作的工程师,
本科学历毕业两三年之后普遍年收入也能够达到20-30万人民币,
这个收入在东莞可以过的算不错了。
事实上,不只是OPPO, 国内其他手机大厂,VIVO,小米,华为等,工资都不低。
中国如果要找一个大学生工作几年后,工资普遍在20万人民币以上的行业,
智能手机肯定是其中一个,这是系统集成和品牌带来的价值。
和日本电子行业同行比较下,
OPPO和VIVO工程师的薪资收入已经赶超了日本的标杆电子企业
譬如索尼,夏普。
国内总是有人攻击,说中国手机品牌都是组装货,没有核心技术,
日本不是做不出有竞争力的手机品牌,而是不屑于做低端产业,
转向了核心零部件等高新技术领域,赚大钱去了,所以才退出了竞争。
我们以2999元的OPPO R11S为例子,即使零部件100%来自日本,
那么中国获得的价值是1600元,日本获得的价值是1400元。
从以前可以做价值2999元的生意,到现在放弃了系统和品牌,
只做价值1400元的零部件生意,是进步还是退步?
如果以Iphone 8来看更夸张,售价高达5288元,而其零部件总价值只有1671元,
说日本是放弃了不赚钱的低端产业进军更赚钱的核心零部件产业,这是让人发笑的。
实际上,就是这1671元的零部件,日本也根本不可能获得100%的份额,
以苹果为例,苹果200家主力零部件供应商里面,日本公司只有40多家,占比20%多点。
这意味着1671元的零部件里面,日本能够获取的价值只有几百元人民币。
Iphone8的拆机报告,摄像头模组总价值为32.5美元,按照6.75汇率算就是219.4元人民币,
中国的欧菲光和舜宇光学已经成为全球摄像头模组的前两名。
华为Mate 10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就是舜宇,欧菲光则是苹果的摄像头模组供应商。
事实上,索尼做的CMOS传感器是摄像头模组的一部分,价值为几十元人民币。
放弃了价值5000元以上的系统设计和品牌,只做一个价值不到100元的图像传感器
诚然索尼在CMOS传感器上份额不断上涨,取得了战术上的成功,
但是总体而言,放弃了做终端品牌对索尼是巨大的战略失败,极大的浪费了其品牌价值。
如果日本从汽车系统设计和品牌败退,放弃了高价值的汽车设计和品牌业务,
转向只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值不会是现在的八千多亿美元,
人均也绝对不会是现在的三万多美元,而是会进一步下滑。
掌握了系统和品牌,中国的下一步必然是逐渐攻克零部件市场份额
先不要纠结于某某发动机,某某设备,某某零部件是进口的,
掌握了系统设计,打响了品牌,做出性能在中高端水平的系统,
实际上就已经可以掌握该产品产业链一半的产值了,
这个一半是个概数,有的会高点,有的会低点。
中国所有的产业,呈现出一个非常清晰的客观规律,
中国公司越是在系统和品牌占据优势的,上游的国产零部件产业就越强大。
所以中国的产业升级路线图其实是非常清晰的,
那就是先掌握系统设计和品牌,再逐步向上游核心部件扩展
※ 引述《zh9070 (我赢了)》之铭言:
: 原po说的内容没错﹐你分析我国领导人说话的风格也没错﹐正如你分析
: 的﹐这些话绝对不会是苗圩原话﹐甚至不是他表达的意思。但有个人就
: 在前几天的CCTV2就描述了类似的内容﹐他是谁﹖李毅中﹗此人曾在工信
: 部当过部长﹐按照年龄推论现在应该是退居二线了。他在CCTV2的一个谈
: 话节目里﹐就完整地描述了当今中国的经济现状﹐核心是﹕中低端的产能
: 过剩﹐高精尖的水平不够﹔实体经济效益太差﹐虚拟经济成本太高﹔一、
: 二产业发展不到一定水平的时候﹐第三产业注定上不去﹗高精尖水平
: 不够缘于材料、工艺、工作母机等方面。至于基建这方面﹐应该是有技术、
: 有工艺、也有吃苦精神﹐但谈不上高精尖。比如高铁﹐齿轮箱的确完全国
: 产化了﹐但它跟飞机发动机比水平就不在同一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齿轮
: 箱的制造设备、检测设备都是进口的﹐这才是很麻烦的。有些设备不是你有
: 钱老外就会卖给你的﹗
: 他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我国有一个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80%的一个产品﹐由
: 于核心部件是依赖进口﹐结果利润的40%给老外拿走了。中国那么多港口和
: 机场﹐进来的都是值钱的﹐发出去的都是不值钱的。
: 至于第三产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集团能为13亿人提供完全的服务﹐因此
: 只能马马虎虎就行了﹐大部分得自己服务自己。
: 好在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提出从先进制造向高端制造迈进这个
: 口号﹐科技投入力度也很大﹐这是好现象。20年前国内一家企业派专家出国
: 考察同行时问老外能不能拍照﹐老外很大方地说“尽管拍﹐摄像也行﹐图纸
: 要不要﹖”﹗随后老外嘀咕了一声“全给你你也造不出来”﹗10年前他们在
: 上海宝马展会上又遇到了﹐老外围着国内产品看﹐显得非常惊讶和不安。现
: 在这家外国公司已经被中国企业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