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一首歌让他们广为人知 习大大看望的这个少数民族有何特别之处

楼主: PigIsBignana (台挠)   2016-05-31 20:04:35
http://www.tibet.cn/tibet-rediscovery/summarize/1464225440623.shtml
据人民网报道,5月24日,正在黑龙江调研考察的习近平来到抚远、同江等地,实地考察
当地民生情况,看望赫哲族群?,并登上了位于中国东北端中俄边界的黑瞎子岛。那么问
题来了,总书记看望的这个少数民族,有何特别之处呢?
  首先,这个少数民族人口比较少。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赫哲族是全国七个人
口在1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他六个少数民族分别是门巴、鄂伦春、独龙、塔塔尔
、高山和珞巴族。据报道,全国的赫哲族人口只有5300多人,比北大、清华等高校每年
招收的新生数量多不了多少。
  △习近平看望赫哲族群?。
  但是尽管人口少,赫哲族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却是相当高,还走向了世界。
而且有趣的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是从同一个来源得知这个民族的。是什么来源呢?
  原来,习近平在看望赫哲族群?时说,“我是第一次到赫哲族居住的地方来,感到很
亲切。《乌苏里船歌》唱的‘船儿满江鱼满舱’的美好画面早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对了,答案就是被传唱了几十年不衰的《乌苏里船歌》。“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
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这首曾被收入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文化教材中的歌曲,体现了赫哲人逐江而居、以渔?业的生活,已经成了赫哲族民
歌的代表作,也成了赫哲族的文化象征和标志。
  △赫哲族
  据这首歌的词作者胡小石说,1962年秋天,?创作这首歌,他深入到赫哲族主要聚居
地、也就是这次习近平前往的同江八岔等地体验生活,正赶上大马哈渔汛。赫哲人原始
、壮阔的生活景象奠定了整首歌的基调,“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是当
时的实景,并非夸张。
  这首歌最早由郭颂演唱,一度红遍全国,国内的听?只要听到《乌苏里船歌》,就知
道这是赫哲族民歌,而只要谈起赫哲族,也都会提到《乌苏里船歌》。但这首歌在“文
革”期间遭厄运,词曲作者胡小石、汪云才和演唱者郭颂都受到牵连。2016年5月19日,
《乌苏里船歌》的演唱者郭颂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
  △赫哲族
  赫哲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和渔猎民族的古老文化。赫哲族是明代女真人的一个分
支,中国北方唯一依靠渔猎?生的民族,其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的三江流域。他们自古临水而居,以渔?生,吃的是鱼、用的是鱼,穿鱼皮衣,有犬陪伴
,也被称?“鱼皮部”和“使犬部”。
  20世纪初,赫哲族仍处于原始公社末期向阶级社会发展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夕,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烧杀和土匪的劫掠杀戮,加上伤寒、天花、霍乱等传
染病流行,一度只剩下30O余人,民族濒于灭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鱼皮衣。
  新中国成立后,赫哲族人获得了新生。他们被称?中国东方最早迎来太阳的少数民族
,世世代代以渔猎?生,留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鱼皮衣,还有天然的鱼皮画和神秘
的萨满舞,以及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名录”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其中鱼皮衣是把鲢鱼、鲤鱼等鱼皮完整地剥下来,晾干去鳞,用木棒槌捶打得像棉布一
样柔软,用鲢鱼皮线缝制而成。整个过程全部都是手工制作,耗时数月,一套鱼皮衣服
需用鱼皮一百余张。
  △4月28日,新疆喀什阿亚格曼干村村民?习近平戴上维吾尔族花帽。
  当然啦,习近平看望过的少数民族远不止赫哲族一个: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
朝鲜族群?,到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东乡族群?,再到内蒙古锡林浩特市
的蒙古族群?和新疆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群?,从祖国腹地的湘西到西南边陲的云南……
正如他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的那样:“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
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
(中国西藏网 文/苏文彦 图片来源网络)
  △2014年1月27日,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乡)冬季那达慕“五畜祈福”仪式上
,习近平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
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
(责编: 周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