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eaze 2006-03-31 00:57:57【2006/03/30 联合报】 @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READING/X5/3236950.shtml
呼喊正义,传诵乐生
【张苍松/文】
这块远离尘嚣的净土,宛若五○年代的山居景象
丹凤山东南麓林木郁郁葱葱,山坡上多栋历史建物错落其间,这里是三百多位痲疯病康复
者永远的家园酖酖乐生疗养院。窗外树影摇曳,不仅仅是卧室,就连厨房,洗手间的窗
外,也是绿树环绕,这块远离尘嚣的净土,还有乐生院民以残缺的双手种下的玉兰、桂
花、含笑、柚子和爱染桂……莳花种菜,宛若回到一九五○年代的山居景象。
有位生活在乐生院四、五十年的富子阿姨,从故乡花莲带来面包果树苗,种在乐生院区
的彩云舍外的庭院,悉心地植栽照料,日式木屋前已然绿荫如盖,美景相伴,驱动了她
创作歌谣的潜能,歌唱陪她走过疗伤止痛的日子。
为了构筑捷运新庄线终点站,乐生院方和捷运局联手采取断水断电的铁腕措施,轰隆隆
地开进怪手,捣毁院区西南侧的龙寿村、五云舍的家屋百余户,老树和许多院民的共同
记忆应声化为尘土,面对形同迁村的大规模搬家,有二十二对夫妻档,因为分配的居所
不敷使用,其中十七户的子女不得不到院外赁屋而居,阻隔了互相照应的时空。搬迁的
过程,多人负伤,对多属高龄的中重度残障院民而言,无异是一场严酷的身心磨难。
政府出卖的不只是土地,更出卖了弱势族群的人权
富子阿姨这几年的生活,因着捷运施工引发空前的动荡。二、三年前搬进院方辟建的组
合屋社区后,她咀嚼在院内圣望教会唱圣诗的余绪,哼哼唱唱地追忆彩云舍的大树、蝉
声和逝去的岁月;质朴的清唱方式,竟交织了六首自创的旋律和歌词,她唱出勇气和原
地保留乐生院的殷切心声。
命运多舛的乐生院,一九九三年,省卫生处曾计画就地整建为“公共卫生中心”,终因
捷运终点站预定地相民乐生院,转型计画胎死腹中。三十公顷的广阔土地,分二次卖给
捷运局,售得九十五亿元酖酖政府出卖的不只是土地,更出卖了弱势族群的人权。
前任乐生院长陈京川为了执行就地整建计画走马上任,尽管高层的政策急转弯,他却始
终反对悉数卖掉乐生院土地;随着捷运破土在即,衍生迁建乐生院的重大决策,他积极
地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征询院民住的需求,几番统合后,初步决议规画数栋三层的建
筑。然而陈京川终究是有志难伸,一次和院民代表(舍长)开会时表示:“我永远站在
你们这边,就算丢官也在所不惜!”个中有担当也有难以启齿的无奈。凡事多为院民权
益设想的陈京川,遭受申诫和调降的处分,黯然离开乐生院。
去夏,一栋违背院民生活机能的大楼在反对声浪中竣工启用
另方面,前立法委员邱创良,于二○○二年一月二十三日行文乐生院,关切拆迁案,为
避免改弦更张后的大楼建筑无法符合院民需求,督促院方及时召开院民和建筑师面对面
的协调会,倡议成立二十人委员会以便强化沟通机制。遗憾的是,后来邱创良没能当选
连任,人息政亡。去夏,一栋违背院民生活机能的大楼在反对声浪中竣工启用了。
在院方恩威并施的手腕运作下,超过半数的院民搬进早先接受度极低的新大楼。目前仍
有近百位留在旧院区及组合屋社区,守护着这块见证台湾公卫史的净土;这片残留的菁
华院区,命运未卜,不知哪一天会发生第二波拆迁行动?
“青年乐生联盟”成立二年来,陪同叔叔、阿姨、阿公、阿嬷四处奔波,绵密地展开请
愿和控诉运动,从地方到中央,再到总统府,从国内到海外,再到日内瓦的“联合国最
高人权委员会”,抑或回到院区举办“音乐‧生命‧大树下”的露天义演,号召年轻学
子、剧场工作者、校园乐团、黑手那卡西携手投入志工团队,陪伴院民度越不确定感的
惶惑时光。热情的年轻人和年迈的院民建立了厚实的革命情感,但从不沾染政治色彩,
更不为了“反捷运”而聚合,大家同心协力地维护最后的正义酖酖确保人权、反对强制
搬迁、尊重专业审定乐生院为古蹟而与捷运共构。
“汉生病问题研究会”期盼
台湾政府原地保留这座构筑于日治时代的旧乐生院
日本熊本学园大学社会福祉研究所所长羽江忠彦和几位来自不同学府的博士班研究生桑
洋一郎、境野健太郎等人组成“汉生病问题研究会”,素来关切癞病患者(癞系痲疯之
旧称)人权恢复之历史社会学,癞病复原者之生活史等诸多深刻议题,曾两度专程来台
了解乐生院民的处境,因何非搬离旧院区不可的作法,令他们感到不解和忧心,疗养院
必须兼具医疗和生活的功能,新大楼的空间规画,非但院民无法亲自用双手经营各自生
活,况且把生活步调和方法不尽相同的个体集中在设备格式一致化的硬件里,必然丧失
选择生活方式的自主性,了无自律性可言,流于他律性的刻板生活,心灵将日渐枯槁;
而旧乐生院刻记了院民鲜明的个人生活史,以及台湾和日本的社会史,研究会期盼台湾
政府原地保留这座构筑于日治时代的旧乐生院,持续地传递“两国之间一如以往和睦的
友好关系”的讯息。
去年岁末,板桥地方法院的法官和书记官前往乐生院洽公,却以没戴口罩为由,坚持在
门外等候调阅的医师证明,害怕被传染的迂腐观念表露无遗,殊不知百年来日本全国十
三所公立疗养院的上万名医护从业员从没有被传染的纪录,设立七十六年的乐生院亦然。
同样是法学菁英的日本律师,气度大不相同,挺身向日本政府求偿,替日治时代在台湾、
韩国被强制隔离的汉生病友兴讼的律师团,频繁地轮番前往乐生院,首次到访的律师们必
然抽空走一遭“乐声巡礼”,当灵骨堂出现眼前,他们立即本能地反应,动作划一地双手
合掌,行礼示敬;久保井摄前赴韩国小鹿岛会见汉生病友,说明将要替大家打国赔官司,
被拒绝的当下,她捧起院民的碗筷,把吃剩的饭扒进自己嘴里,此举一出,立即打破隔
阂,建立了互信基础;去年十月二十五日,东京地方法院宣判乐生院原告胜诉后,原告
和声援团体一起转往“厚生劳动省”请愿,表达希望日本政府放弃上诉的诉求,户外寒
气袭人,迫田学脱掉西装上衣为原告汪江河保暖;再回首二○○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当
小泉首相宣布放弃上诉那一刻,刻意回避了记者会的律师团团长德田靖之,为真正的胜
利终于降临而伏案放声大哭三十分钟。
问题来自决策的过程不够透明化,以及官员相互推诿
“乐生保留自救会”赴日声援国赔官司的同时,也把保留乐生院的诉求,向国际媒体发
声。打赢了这场官司,返台前的话别现场,久保井摄在“保留乐生院我的家”的连署书
上,专注地写下:“把这个判决当作粮食,尽全力地全面解决台湾汉生病问题!”
原地保留乐生院面临的困窘,往往来自决策的过程不够透明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以
及官员相互推诿,导致浑沌的不确定感,追本溯源,它的远因和教育问题不无关系酖酖
文凭挂帅的思维模式,学校往往挪用美术、音乐、班会等授课时段,用在补强升学考试拿
高分的学科,不单单艺术教育(及其延伸的感情教育)、人格养成、民主素养受到抑制
和排挤,这无异是由学校、老师带头做不诚实的事,不当身教积累已久而不自觉,更种下
“急功近利,任事欠缺忠诚度”的苦果,这种社会习气啃噬世道人性,若以官场为例:
它左右了握有权力和资源的衮衮诸公“独尊官僚本位主义,宰制弱势族群权益”及“发展
经济建设,牺牲文化资产”的决策走向。唯有彻底根除祸源,才足以防杜日后不会再有第
二个乐生院沦为祭品,黎民众生也才可望走出这个不确定感充斥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