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编辑: ohwahahaha (118.238.253.114 日本), 11/22/2025 12:09:49
: → ShinHsin: cama线上购物好像也有,不便宜 11/22 12:53
: 推 YCL13: 形状算是冷冻干燥的操作程序不同的差异,你可以把问题简化 11/22 21:19
: → YCL13: 化成是冷冻干燥产生的咖啡砖在破碎时的方式不同 11/22 21:19
: → YCL13: 至于味道则是前面粹取和冷冻的设定较有关 11/22 21:20
: 推 gkwilly: 中国满常见的,好几年前就有了,有一家专门做这个的叫三 11/23 14:31
: → gkwilly: 顿半,回收空罐还可以兑换各式各样的outdoor礼物,也常常 11/23 14:31
: → gkwilly: 会跟有名的品牌联名,从数字系列现在出到字母系列了 11/23 14:31
牛小咖的yt有看过,当时只觉得业业的,没有太留意
只觉得是靠小杯子当噱头再买即溶咖啡而已
: 推 nra1118: 冻干咖啡在一些场景真的很好用,品质也稳定,但是台湾好 11/24 09:23
: → nra1118: 像流行不起来 11/24 09:23
: → neverfly: 台湾咖啡豆太容易取得了,超商咖啡也到处都有,这种即 11/24 10:25
: → neverfly: 溶粉的基本上香味都没了,有咖啡味没有咖啡香 11/24 10:25
我也是觉得自己磨的最好,因为冷冻干燥技术能保留的香气很有限
不过这种大片结晶即溶咖啡对我来说,观感改变是最主要的差异
我的工作跟日本国际展览有关,所以有时候为了服务客人
很多日本当地的平价咖啡都试过了
例如:
AGF:低阶品牌-Blendy
中阶-“稍微有点奢华的咖啡店”(品牌名真的就这样写)
高阶-高阶通常都直接跳滤挂了,例如“煎”
UCC:113、117,但日本业务用的可以买单条,而不是一般大家熟悉的玻璃罐装
卫生也方便许多
片冈:moncafe(滤挂)
说真的,日本即溶咖啡中难喝中的难喝大概就是Blendy XD
UCC 113 117可能使用另一种冷冻干燥技术,所以有保留住泡沫,看起来感观不错
但兑鲜奶的话,“即溶味”就跑出来了
滤挂咖啡,无论包装的日文写的多华丽,对我来说味道其实都很像
而且普遍都会有一种“炭烧味”
但我自己做咖啡明明就喝得出来老板写的味道
各家滤挂最大的差别我觉得只在于“咖啡粉的公克数”
这个会影响做咖啡欧蕾的风味,越贵越高级的通常公克数越高
例如“煎”,公克数我记得11~12g
但我自己用pico做浓缩就有18g了,手冲20g
所以有时候在展场忘记带pico或是pixa
我就会很奢侈的拿3包“煎”装在随身带的v60滤纸里面,总萃取咖啡液到30g就停
味道浓很多,但跟真的浓缩还是有一段差距
回到蓝瓶即溶咖啡的话题
老实说第一眼看到里面的大片结晶只会觉得这东西是真的 XD
前面讲的Blendy (细粉),UCC 11x系列(粗粉),其实感觉都不如蓝瓶的这么强烈
曾经一度以为blendy这种超细粉状的该不会是绿豆粉+咖啡色素吧
UCC的11x系列比Blendy细粉好一点,但也不会觉得特别厉害到哪里去
蓝瓶的即溶咖啡老实说香味保留的也很有限,但至少味道没有什么即溶味
而且开始觉得我在展场或是飞机上也许再也不用那么忙
不用忙磨豆,忙填粉什么的就可以喝到真的咖啡
就这点来说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