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 MAVO 过萃滤杯 测试心得。

楼主: kikolo (dear)   2025-11-15 09:39:29
看起来还蛮时尚的滤杯。
首先会由开箱,然后再来口味测试来评。
图库我不太会用,
所以图片我放在BLOG上。
https://reurl.cc/5bGWby
这边就是文字测试心得
[测试一]
豆子:咖乐迪-吉力马札罗
过萃滤杯:C40-22格
Orea V4 : C40-26格
BWT的水。
都是水温93,15克豆子,30克预浸,断水120/180/225
过萃滤杯时间:2:20
酸味比较重。
整体味道比较强烈一点,带点苦感,冷杯后苦感会慢慢消失
Orea V4 : 1:53
温和酸感,耐喝
过萃滤杯 :
真的过萃了
相比Orea而言
口感很强烈
所以应该蛮适合本身口感重的豆子
好坏味道都会出来
没太多修饰的滤杯感觉
[测试二]
第二次测试
15克的中焙豆、曼巴
C40-26
都用咖堂滤纸,
花瓣滤杯的比较。
30-120-180-240
最终时间,
花瓣2:08秒
过萃2:28秒
味道
花瓣滤杯 :
酸调性明显,bady厚,不错喝
过萃滤杯 :
有过萃的感觉,酸橘皮味,味道比较尖锐感觉。
但by pass后非常好喝
[测试三]
浅焙 萧邦
星芒滤纸
刻度26 C40
预浸30秒30克
30-120(大绕)-180(小绕)-225(中央)
流速差不多二分钟结束。
Orea V4 :
圆润蜂蜜酒香
香味较好,层次较佳。
Bady稍厚。
咖啡进阶者,喜欢享受口感的。
过萃滤杯 :
比较直接的清爽酸感,
橘皮味酸,层次感稍薄弱。
有高流速滤杯带来的口感,比较适合咖啡初学者。
(星芒竞争对手?)
[测试四]
哥伦比亚 萧邦
刻度M47旅行版手冲刀盘
3.5.5
水温93
15克豆子预浸20秒
然后直冲到底
过萃滤杯跟Orea V4滤杯的口感差异跟上面差不多。
Orea V4的香气会浓郁不少
而过萃滤杯也跟我想得高流速滤杯差不多,
酸值凸显,很容易在浅焙喝出明显酸调性。
其实跟M47手冲刀盘蛮搭配的,直冲到底即可。
但同时高流速滤杯也会失去更多层次感跟尾韵。
如果觉得星芒滤杯觉得不太方便携带又喜欢这种口感的,
过萃滤杯是个不错又美观的代替品。
滤纸就用星芒滤纸即可
[测试五]
同上 换吉力马扎罗豆子
过萃:表层带酸值的咖啡,酸值明显,稍水一点
orea:
层次比较多,bady饱满
酸值不明显,甜感不错,甜感带点酸值上来,不刺也不苦
小份量测试
跟27比较
都是萧邦10克
C40-26
93度注水150克
中央绕圈注到底
时间差不多。
deep 27 滤杯 :
可以喝出不错的果香,酸调均衡,尾韵甜感。
非常好喝
过萃滤杯 :
酸调不明显。
尾韵稍微酸感,
层次未出来,相比水感较重。
[测试六]
测试,花瓣滤杯浅焙滤纸,搅拌
哥斯达黎加
C40 - 26
花瓣滤杯 :
清爽的酸调,
后味是微醺的酒感。
过萃滤杯 :
酸调比较重带起些许酒感。
后味是橘皮酸味。
初尝会觉得过萃不错,
但尾韵则是花瓣不错。
[总结心得 ]
大概前前后后也冲了四十几杯了。
漂亮的滤杯,使用上没技巧,
纯粹是看水质 + 豆子品质 + 磨豆粗细来决定口感。
口感会比较偏向表层口感,毕竟是高流速滤杯。
比较容易复刻,因为水质跟豆子品质就可以决定最后口感了。
以浅焙精品豆而言,会觉得深层口感以及尾韵缺乏。
以普通的中深焙豆而言,豆子好坏很容易喝出来,比较没有修饰性。
星芒跟过萃同样是高流速滤杯,都是追求表面口感来看,
星芒感觉表面口感的酸值比较好,很容易冲出好味道
而过萃比较可以反应水质跟豆子品质的好坏,冲煮也比较容易复刻出口感,毕竟是很直接
地呈现。
比较没有太多花样可玩,但很容易复刻口感。
不过如果想要更深层尾韵口感,Orea V4或者花瓣滤杯都会更好。
追求甜感尾韵带酸值,那就Orea V4宽版。
想要做小杯咖啡,Deep 27会更合适,但滤纸耗材贵。
就看自己喜不喜欢玩花样,追求稳定同时也有好水质来源跟好豆子来源,
那么过萃是很稳定表现的。
但想要深层玩花样,过萃会比其他讲求技巧的滤杯更难以玩出花样来。
[一个简单朴实的滤杯,但是外型好看。]
漂亮的滤杯,使用上没技巧,
纯粹是看水质 + 豆子品质 + 磨豆粗细来决定口感。
口感会比较偏向表层口感,毕竟是高流速滤杯。
比较容易复刻,因为水质跟豆子品质就可以决定最后口感了。
以浅焙精品豆而言,会觉得深层口感以及尾韵缺乏。
以普通的中深焙豆而言,豆子好坏很容易喝出来,比较没有修饰性。
是无脑萃取时用的,
但是口感好坏就是只看水质跟豆子了。
所以如果水质来源并没那么优秀,那么还是得靠其他滤杯做修饰。
不过如果要论无脑滤杯,
我还是首推Deep 27,滤纸贵了点,
但是可以中央注水到底就可以喝到非常好的口感。
水质跟豆子也不太用去挑,
而且小份量就可以冲煮了。
过萃滤杯有点感觉造型漂亮不用可惜,但出杯成本昂贵。
原因是水质来源跟豆子品质非常挑剔,因为几乎没修饰的口感。
可能可以当测试用滤杯。
新豆子先看过萃滤杯的直觉口感,
然后再用其他滤杯跟手法修饰。
平常我多数还是会使用Orea V4来做冲煮。
毕竟豆子不可能把把好,能修饰就修饰吧。
但是回归现实面来讨论,我是一直都在犹豫要不要卖掉的。
毕竟水质我个人平常都是饮水机而已,这是不可控的。
豆子我也都挑中等品质的豆子还喝得很慢,不修饰实在是很难入口。
虽然为了测试我另外有准备比较好的水,效果也不错。
但平常不会这样冲咖啡。
其他可以修饰的滤杯反而会比较合适。
所以优缺点应该都还蛮明确的滤杯,
如果家里的水质不错跟豆子不错的人,应该会蛮喜欢的。
建议搭上酸香明显的磨豆机使用,细粉多的磨豆机不合适
例如A5/M47搭起来就不太好了。会出苦感。
有C40以C40为优先选择搭配使用
因为中央通道下半部为高萃取,上半没肋骨会堆厚粉壁
但观察下半肋骨中空部分其实很少咖啡液体旁边留下
推测是上半粉壁太后,水流会往中央通道跑
导致上半萃取率极低,下半萃取过度,所以要慎选磨豆机
https://youtu.be/V4d7avMSiLg?si=qnR7HRqEDtOGZRil
虎记影片应拍蛮明显的
7:22下半肋骨是空蛮多的。
8:17水流会往中央通道挤,所以下半部是高度萃取过度。
而上半粉壁过厚没肋骨,水流会往中央挤。
加上水流顺,上半粉壁萃取可能没有很好。
至此,上半的粉反而是极低萃取有点浪费
总之这是滤杯设计导致的水流状态,比较难靠手法弥补。
所以别想太多手法,甚至浸泡式的冲法都行
也由于中央通道下半粉可能会过度萃取,
所以也可考虑比较低的水温+可耐过萃的豆子会比较合适。
或者考虑上下层分别不同研磨粗细度。
这些都是对应这个滤杯可思考的冲煮改进方向。
但原则上都不是指手法,大概都是从研磨度跟豆子以及水温等去掌控。
作者: Carter068 (Carter_S)   2025-11-15 09:59:00
作者: PnPn (dent)   2025-11-15 10:28:00
好奇原po味觉如此敏锐 在豆子消耗很慢的情况下怎么不换更好的豆子xd
楼主: kikolo (dear)   2025-11-15 10:29:00
没钱
作者: iverson0621 (一哥)   2025-11-15 11:19:00
赞 感谢分享
作者: lotuszoe (怎会这样)   2025-11-15 12:13:00
作者: selfvalue (ime)   2025-11-15 17:49:00
推 我喜想马^买非常好的介绍! 谢谢
作者: masala (masala.zone)   2025-11-17 11:13:00
推实验纪录分享,很实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