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omos (没事发发废文)
2018-06-01 23:29:07https://kknews.cc/digital/896m9ge.html
https://ipkk.com/zh-tw/read/196149.html
http://www.bignosecafe.com/blogs/coffee-gadgets/6428
https://bear-oj.blogspot.com/2016/03/kalita-next-g-vs-kono.html
https://plus.google.com/114379842506307041692/posts/9vKjNzShauG
每家说的都不一样
看的我好乱阿
这些比较都没有强调冲煮
用同一种手法比较看似公平
实则不合理
应该用最适当的手法去配合磨豆机特性
而不是"杯测"磨出来的粉
作者:
b199059x (AHONG)
2018-06-01 23:38:00如果走豆子>磨豆机>杯测,这中间只有磨豆机为变因,如果今天改成豆子>磨豆机>手法,会因为手法有非常多种,造成无限多变因,到时候是要比较手法还是磨豆机都不知道了
作者:
qooh2 (Arthur K)
2018-06-02 00:29:00加进手法变因会超级大更不知道比什么吧.....
作者:
callTM (TMD)
2018-06-02 03:45:00那你是不是要找那个手法的第一厉害的人来泡...泡出最好喝的卡啡这样比
作者:
yanis (∀⊥S!┘∀Σ)
2018-06-02 06:01:00所以这些结果看看就好 但是你手法不固定至少就两个变因你是要比较什么你所谓的手法指的是冲煮方式吧 这样光水温时间加一加就不只两个了 另外加上磨豆机刻度校正 变因一开始就比想像中多真的要讨论的话 光是你要如何量化粉径就够搞了
2018-06-02 08:35:00
科学方法不就是要有控制变因跟操作变因吗?国中理化有教啊。
作者:
bbdog (.)
2018-06-02 11:06:00分享个个人经验。撇开豆子,磨豆机是冲煮的第一个变因可控设备。清晰、锐利、明亮的特性,有机会借由滤杯/手法来修饰风味走向。但反过来的风味修饰却是不可能的。我自己用过KNC。其实我的看法是KNC刀盘爆好,所以出粉品质极佳。但除了刀盘,KNC的其他方面都不佳,但这是台原价还不到5000台币的磨豆机所以也没啥好抱怨的。
作者:
archer646 (DozinessIsGood)
2018-06-02 14:55:00开大绝:即便设备、温度、手法控制在好最大的变因还是在人的身、心理上不同时间点去品尝甚至心情都影响味道所以我自己就随便弄去享受每次不同的味道以及差异XDD
作者:
wkwtctw (Wkw)
2018-06-02 15:55:00大绝:上“质谱仪”
作者:
qoopichu (非洲边缘鲁蛇)
2018-06-02 16:16:00那peak应该会多到你不想判读...
作者:
a9564208 (YOU OUT!!)
2018-06-02 17:43:00质谱仪…毛细管会先塞住吧然后那peak打出来太精美我不敢看以前粉磨好在实验室做粒径分析,差点没被骂死…
作者:
yanis (∀⊥S!┘∀Σ)
2018-06-02 18:28:00所以要能实施运用理论本来就是一门学问 但是不减少变因到底是要比较什么家里能作的东西本来就有限 要一项一项细节去控制本来就不可能有机会作得了所以要了解单一变因的影响 还是只能靠着去除其他变因来操作不然在每一项都是变因的情况下 要把每一种组合都try一次吗?这样是要每次冲煮都把水温从0到100都煮一次配合时间囉?
我是觉得手法要一样才有比较意义啦@@就拿那种一般泛用性稳定的手法就好,毕竟东西好坏是“大家觉得“不是“几个人觉得“就好的事,如果真的要以最好的特定手法当作比较结果的话...那如果出现了一个神人,就只有他可以把EES200做出来的咖啡屌打silvia的话,那要说EES200比silvia好吗?不对把!实验不是还要考虑再现率跟泛用性吗?而且太多变因反而会无法分析,我是觉得不太好@@
作者:
kuope (伯伯)
2018-06-03 00:46:00全部丢到美式机就行啦,至少去除人为因素
2018-06-04 00:21:00
你说的很有道理,事实上大家也都承认现实世界有很多变因无法控制,但真的要比较,你还是得有一个基准点啊,总不能数据做不出来,就塞给“变因无法真正控制”这句话吧?那老板可能会叫你走人欸?不然可能你内心的想法没有被真正传达出来,导致大家看你标题会觉得你逻辑很怪,其实说不定你掌握了真正的奥秘而说不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