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品] 问卷后续与咖啡相关毕业制作过程分享

楼主: umatuna (鲔鱼)   2018-05-26 05:08:25
大家好,小妹是大同工业设计系大四学生
约莫半多年前有在版上发了“对咖啡饮用习惯及咖啡周边器具相关使用经验”这份问卷,
想先谢谢有协助填答的各位,对我毕业专题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这篇主要是要向各位报告在这份问卷之后的后续,关于我做咖啡毕业专题ㄧ年来的过程与
想法,任何建议都欢迎,要鞭还请下手轻点><
文长慎入
-
-
-
-
-
简单向各位说明,其实最初这份问卷诞生时,研究方向是想运用竹材来做咖啡周边器具,
试图将在地文化特色与咖啡这样代表西方的产物做媒合,思考竹材在食器上的运用之不可
取代性为何?(例如:竹蒸笼、竹面勺)与探讨传统竹材仅能联想到茶具这点,也想试试
竹材对于咖啡风味上有无加乘的影响。在经历几次发表与老师们讨论和实验后,结果不如
预期所想,也了解不该继续执著运用新媒材,试着将思考的主轴放在“在地文化”与咖啡
的结合上。
第二次的研究方向顺势走向“复方咖啡”,透过改良手摇磨豆机,设计一款方便大家在研
磨前配方(咖啡豆与茶叶、花草、中药材等),磨豆机内部也直接做成可筛粉与直接冲煮
的构造,反复测试了机构与实际找了些咖啡师讨论后,却在这段期间那边找参考资料发现
国内外有些类似的想法正在开发(某台湾品牌上个月发表了一件手摇磨豆机有内建筛粉器
,供大家参考),发觉以我现在的资金与时间能做的,远远不及持续在做开发的公司或大
厂,因此才有了现在的方向。
现在这样产品的客群(身边一些朋友的启发),主要是一些还未接触过单品咖啡的人,或
是对咖啡有刻板印像是有苦又涩因而不喜欢的人,咖啡其实是有很多风味的的,像‘风味
轮’是对咖啡所有可能的风味表述, 可以看到其实有许多都是这些人还未体验到美好与
新鲜的部分。
而我将咖啡融入台湾饮料文化的器具。加入“手摇”的元素,使用滤球装咖啡粉,直接加
水摇动萃取,让萃取达到降低温度和缩短时间的效用,经过多次实验,用此方式萃取出来
的咖啡也真的能够完整表现每支豆子想要呈现的风味。并使用滤球定量设计,亦可添加其
他食材搭配萃取(前面提过的复方),让单品咖啡成为一件容易入门又有趣的事,稍懂咖
啡的人也可以借由这项产品带领其他人一起使用与讨论,让更多人可以认识单品咖啡。
这样产品设计也是导入了游戏化设计的思维,强调使用者的“动机”与核心动力而非产品
本身上的“功能”。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运用到了游戏化里面‘创造与回馈’‘不确定性
与好奇心’的两个论点,当使用者投入创造过程(试着用咖啡粉搭配茶叶),一再找出新
的事物,以及尝试不同组合的时候,正是赋予创造力与回馈的表达。使用者也能不断在过
程中设计出各种玩法(冲煮配方),就能保持对游戏(冲煮一杯咖啡)的好奇与热情。且
当没有办法预期每次冲煮可能的结果时,大脑就会不停地想,从每次实验中获得成就感,
愈好玩就愈有吸引力。
而在这份问卷当中许多人提到在冲煮咖啡上的困扰:香气呈现的稳定度、水温掌控、携带
上的便利性、过程的繁琐与否,其实回过头来看,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改善了一部分这些问
题。
-
最后也想在这里邀请大家,有空的话,5/26 ~ 5/28 作品在台北世贸一馆的新一代设计展
有展出,大同大学工设系E17区,现场展示了最后产品的模型与提供此萃取方法的试喝,
希望各位也还不吝指教,除此之外,也还有其他许多很棒的作品可以认识,再次感谢协助
填答,有更多想法也可以再与我联系!
作者: forgenius (否鸡)   2018-05-26 09:00:00
推有后续,第一次觉得自己填的问卷有意义XD
作者: milkpa (风中狂歌的傻子)   2018-05-26 09:58:00
有后续有推
作者: thehent (KK)   2018-05-26 11:26:00
作者: imbm0322 (Wolong Coffee Studio)   2018-05-26 12:09:00
建议可以贴一些作品上来,此外,若参展需要豆子,小鲁妹可以“无偿提供”,需要的话可以站内我。加油啊!!
作者: hexanon (莫非)   2018-05-26 12:34:00
推有后续,第一次看到,赞一个
作者: FantisyP (天使的脚步)   2018-05-26 13:55:00
GOOD!
作者: jasonewis (jason)   2018-05-26 20:33:00
好可惜没机会看展览QQ 想看看设计的东西
作者: jaster21 (一直想打球)   2018-05-28 10:11:00
有后续推一个 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