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版规先发表心得:
记得以咖啡做为庶民经济主力的案例还有SHFT(shit hits the fan/糟糕透顶)的波士尼亚
内战地区,战争持续到1992到1995年才结束。
(节录来源-[分享]南斯拉夫内战余生录)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340814455.A.6DE.html
问:那时盐宝贵吗?
宝贵,但不是特别宝贵。比如咖啡和香烟就比盐贵。
问:香烟呢?
如果有足够金钱和时间,而且你有储藏的地方,那的确可以储藏一些香烟,蜡烛,
电池,以备交换。
======
(以下新闻)
报导出处: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425/846714/
非洲随想:比现金可靠的咖啡豆
http://imgur.com/t5Dug31
几内亚咖啡小农可马拉先生,在家族留下的荒废园地,种出品质优良的罗布斯塔咖啡豆。
2016年04月25日21:34
作者:冯淑华(苹果国际观察员、非洲)
在非洲生活和工作,说实话,常常失望又沮丧,经济、政治或社会发展总是进展缓慢。所
以每看到一些成果,会让人格外惊喜。就像几内亚的咖啡,在微微苦味中,藏着让人意外
的甘甜味。
之前一直想去东南方Ziama咖啡产区,但碍于伊波拉病毒威胁,迟迟无法成行。等疫情结
束,终于找到机会,千里迢迢下乡拜访。说千里迢迢,一点也不夸张,从首都开车过去,
一路不停也得花上十五个小时。这还没到呢,我跟咖啡合作社工作人员,先约在邻近小城
见面,再由他带路去咖啡园。合作社很体贴,特别安排了可马拉先生的园地,离小城只有
八公里的路。
八公里?那是我这辈子走过最差的路,泥土加石头,而且还大坑大洞,怎么都避不掉。坐
在车里除了系著安全带,还得紧紧抓着车门把,免得撞到车顶、车窗。颠了半个多小时,
总算到了,一下车,我花了点时间才让摇晃的脑袋和身体,平静下来。
可马拉先生有五公顷的咖啡园,是合作社里少数几位"大咖"。在Ziama产区,大部分咖啡
农都只有一公顷农地而已。因为园地大,可马拉先生甚至有专属育苗区,自己培育树苗,
省下了跟合作社买幼苗的费用。
他先带我参观咖啡园,采收季节结束,豆子也晒干、去壳了,一袋袋整齐地放在储藏室里
,破旧木门还用大锁牢牢地锁著。可马拉先生说,豆子就是钱,日常开销、年幼孩子的学
费、家族的婚丧喜庆,全靠这些豆子来支付。在乡下,没人把钱存在银行,太麻烦又不放
心。
细聊后,可马拉先生才说,咖啡园其实是爸爸的,在法国殖民时期就有了。可惜几内亚独
立后,当时政府瞧不起这些金黄小豆子,管理得一踏糊涂。没多久,原本是非洲咖啡大国
的几内亚,产量和品质一落千丈,很多咖啡农只好改种经济价值高的棕榈树来谋生。
可马拉先生年轻时,五公顷的咖啡树根本养活不了全家,爸爸只好慢慢砍掉,改种稻米、
香蕉、蔬菜,就算卖不了,至少饿不死。不想跟爸爸一样,被咖啡拖累,可马拉先生干脆
穿过边境,跑去南边的利比里亚做小生意。
卖了二十年的杂货,直到爸爸过世,可马拉先生才带着老婆孩子,不情愿地回到故乡,接
下破落、荒芜的农地。在Ziama咖啡产区,这种硬著头皮、半路出家的咖啡小农很多,他
们不知道几内亚咖啡豆的独特性和经济价值,只能随便种种,再贱价卖出。
很幸运地,可马拉先生接手咖啡园没多久,在几内亚和欧洲农业专家协助下,先成立了合
作社,给单打独斗的小农们技术支援。为了让农地永续经营,合作社推广林业与农业混合
种植的方法,让天然的树木和咖啡树交互生长,在不用农药、不洒化学肥料前提下,慢慢
种出极品的罗布斯塔咖啡豆。
新方法得花时间照顾,还得定时除草、清理农地,可马拉先生花了十年时间,才慢慢把咖
啡园恢复。当我们在幼苗区阴凉树下聊天时,可马拉先生边回答问题,两手停不下,一直
弯腰清除落叶、杂草,还把长歪的幼苗重新扶正。
问起对未来的想法,他张嘴傻笑,说日子还过得去,可以送孩子上学,不用再为三餐烦恼
。合作社工作人员特别跟我说,在可马拉爸爸那个年代,乡下市场交易时,一千公斤咖啡
豆顶多卖个一、两百块美金。现在呢,豆子价格稳定成长,三年前,几内亚咖啡获得非洲
产地认证资格后,去年卖到法国的精选豆子,一吨价格已经超过两千块美金。
那天离开咖啡园前,我特别拿了几颗生豆子当纪念品。这不仅仅是几内亚咖啡小农的努力
成果,也是未来非洲的希望之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