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再思《圣经》“概念合一”语法的翻译 (摘录)

楼主: df62 (老渔)   2024-06-13 08:12:39
介绍一篇论及‘错误翻译’对于华人基督教神学影响的文章,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网
路上可以找得到,也可以下载,所以,我就摘录几段有意思的话,给大家参考。
其实,圣经的翻译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有兴趣的可以找一些具体有争议的经文来讨论,会
更有意思。(读墨也有这篇文章:https://readmoo.com/book/2101799140001;作者的下
载URL:https://readmoo.com/book/2101799140001)
先简单的说一下这篇文章在讲什么。新约圣经有一个频繁出现的短句—— τοθεο κ
α σωτlο。第一个字是‘神’,第二个字是‘与’,第三个字是‘父’。所以,这个
短句的翻译应该是:神与父。但是,基本上所有的中译本都翻译为‘父神’。‘父神’的
翻译有两个问题:1)把kai这个介词给扔了;2)把τοθεο和σωτlο的次序颠倒了
。对于普罗大众等级的基督徒而言,这种无关痛痒的问题拿出来写文章,无疑等同与找伟
大的和合本的麻烦。但是,就是因为这种无关痛痒的问题,导致华人基督教【根据和合本
译本】写的解经书与英语世界【根据正确的英文译文】写的解经书对于这个短句的解释出
现了脱节的现象。而华人基督教错误的解释也有趣的体现了其固有的【基督一性论】的错
误教义。
题目:再思《圣经》“概念合一”语法的翻译
摘要:
新约《圣经》有许多“概念合一”的语句,其中 τοθεο]神)κα]与)σ
ωτlο]救主)是一个对基督论而言重要的词组,但《钦定本》和《美国标准本》
皆未顾及这特定语法,是待《英国修订版》和《新标准修订版》修订后才表达出“概念合
一”。《和合本》和《现代中文译本》也未顾及这特定语法,而《思高本》、《圣经恢复
本》和《圣经新汉语译本》的翻译才表达“概念合一”。另一个重要词组是 θε
(神)κα]与)πατl(父),英语和西班牙语译本皆译出 καA且多位西
方神学家指称,“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是神的“新约头衔”和“正式惯用语”,取代“
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这旧约头衔;但大多数汉语译本不译连词καA
只译为“父神”,未表达“概念合一”,且大多数汉语注释书也就未提及这“新约头衔”
及其诠释。两种的翻译与诠释各因英汉语法传统而有其合理性,但以全球对话视角观之,
其间的歧异是不容忽视的。
摘录:
1.
二、《圣经》汉语译本有时不译 κα
在英语译本中,κα多数会被译出为 “and” 或 “also” 或 “even”。但汉语译
本有时不译 καA就如刘宓庆(1997)所说,“精简连词是汉语的历史传统,精简连
词可以使文句更加洗炼而洒脱,符合汉语‘以简驭繁’的传统”(页 374)。刘宓庆(
1997)又指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以及句子与句子之
间的连接常常凭借内在的逻辑关系,不必言明或不言自明,句子连接的灵活但并不含糊”
(页 374)。以〈太 28:19〉为例,本文将比较《圣经》希腊原文(NA26/UBS4)、3《
钦定本》(King James Version, KJV)(1611 年出版)和西班牙语 Reina-Valera(
1960 年出版)。4 而汉语译本则呈现《神天圣书》(1823 年出版)、《委办译本》(
1852 年出版新约)、《深文理和合本》(1906 年出版新约)、官话《和合本》(1919
年出版)、《思高本》(1968 年出版)、《吕振中译本》(1970 年出版)、《新译本》
(1976 年出版新约)、《现代中文译本》(1979 年出版)、《圣经恢复本》(1987 年
出版新约)、《和合本修订版》(2010 年出版)和《圣经新汉语译本》(2010 年出版新
约)等。
2.
三、西方神学家对 θε καπατl 的诠释
要理解西方神学家对 θε καπατl 的翻译与诠释,需先看其上下文
。根据《美国标准本》的译文,表 6 所列 14 处经文可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是“主耶
稣基督的神与父”:“the God and Father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罗 15:6
〉、〈林后 1:3〉、〈弗 1:3〉、〈彼前 1:3〉)、 “the God and Father of the
Lord Jesus”(〈林后 11:31〉)、“his God and Father”(〈启 1:6〉)、和 “
He...to God, even the Father”(〈林前 15:24〉)。第二方面是“我们的神与父”
:“our God and Father”(〈加 1:4〉、〈腓 4:20〉、〈帖前 1:3〉、〈帖前 3:
11〉、〈帖前 3:13〉、〈雅 1:27〉)和 “giving thanks...to God, even the
Father”(〈弗 5:20〉)。耶稣复活后曾说:“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
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和合本》〈约 20:
17〉)这说出,原来是耶稣基督的“神”与“父”,在耶稣复活后也成了耶稣基督之“弟
兄”的“神”与“父”;显然的,“神与父”这称呼是与耶稣基督有关,也与接受救恩的
信徒有关。西方神学家普遍的诠释进路是与其翻译进路结合,以“神论”、“基督论”和
“救恩论”的进路来诠释 θε καπατl。以下将举几个西方神学家的
注释为例。
加尔文(Calvin)是十六世纪改教神学家(杨牧谷,1997,页 171-176),加尔文在解释
〈约 20:17〉时说:
基督称神为祂的神,是基于祂降卑自己取了奴仆的形状(〈腓 2:7〉)。特别是指着祂
的人性而论。以祂完整的人位而言,祂是神也是人。另一句话提到:升到祂的父就是我们
的父。在祂和我们之间是有不同的,祂本性(by nature)就是神的儿子,而我们是只因
儿子名分(by adoption)为神的众子。(Calvin, 1844-1856, verse 17)
加尔文明显的指出,以基督完整的人位而言,祂是神也是人。所以,基督称神为祂的神,
是基于祂的人性,基督称神为祂的父,是基于基督的神性。并且,基督本性就是神的儿子
,而我们是因儿子名分为神的众子。
卡纳克(Charnock)是十七世纪英国清教徒长老宗的牧师。他在一篇“神是和好的创始者
”的论文中解释“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
祂用一个崭新的风格宣告自己乃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祂被称为基督的神(
〈弗 1:17〉),这不是从基督的神性而言,在神性里基督是与父同等(〈腓 2:6〉)
。这话是基于祂的人性,祂作为一个受造者,顺服于神,……祂往往承认,祂乃是藉著父
的权柄行事,就是祂的父比祂大。(Charnock, 1699, section 2(1))
卡纳克特别指出,当神宣告自己是“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时,是用一个崭新的风格

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 是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英国清教徒解经家,因其《马太
亨利圣经注释》(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 on the whole Bible)而著名。马太亨
利对于〈彼前 1:3〉的诠释如下:“这位当被称颂的,根据基督的人性而言,是祂的神
,根据祂的神性而言,是祂的父”(Henry, 1983, p. 1005)。马太亨利对〈林后 1:3
〉的诠释是:
在旧约里,我们经常遇到这头衔:“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表示神与他
们和他们的后裔的立约关系。在新约里,神被命名(styled)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
父”,表示神与那中保(the Mediator)和他的属灵后裔的立约关系。(Henry, 1983,
p. 607)
马太亨利指出,神在新约里被命名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是与“亚伯拉罕的神、
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这旧约头衔相对。
吉约翰是十八世纪英国神学家,他对于〈彼前 1:3〉中“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的
解释如下:“基督作为人,神是基督的神;基督作为神,祂就是基督的父”(Gill,
1746-1763, 1 Peter 1:3)。他对于〈弗 1:3〉注释如下:
祂作为“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而受众圣徒颂赞的原因是,这些是祂的新约头衔(New
Testament titles),由于这头衔,祂能更清楚的自我介绍,并且祂以这头衔为乐。(
Gill, 1746-1763, Ephesians 1:3)
吉约翰在此指出,“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是神的“新约头衔”。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是十八世纪福音复兴运动和循道运动的领袖(杨牧谷,1997
,页 1187)。他在〈彼前 1:3〉的注释中说:
颂赞归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 祂的父,乃是基于祂的神圣性情;祂的神,乃是基于
祂的属人性情。(Wesley, 1755-1766, verse 3)
兰格(Lange)的 25 册《圣经注释》于 1870 年出版,兰格在〈弗 1:3〉注释中指称,
“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是“正式惯用语”(solemn formula),并且说:“实际上
,这个普遍的基督徒惯用语取代了犹太人的‘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
Lange, 1960, p. 28)。
《剑桥圣经注释》在〈弗 1:3〉注释中指称,“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是“神圣惯
用语(sacred formula)”(Perowne, 1882-1921, Ephesians 1:3)。兰格和《剑桥圣
经注释》分别指称,“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是“正式惯用语”和“神圣惯用语”。
3.
四、汉语神学家对 θε καπατl 的诠释
大多数的汉语神学家对 θε καπατl 的诠释进路,是与多数汉语译
本将其译为“父神”有关,是采单纯的“神论”进路,以“父神”或“主神”作为诠释的
基础。
贾玉铭(1959)认为:
耶稣常称神为“我父”(〈太 7:21,10:32—33,11:27〉),有时称“我的神”(〈
约 20:l7〉,〈太 27:46〉),有时将这两个称呼连在一起(〈林后 11:31〉,〈弗
l:3〉),“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是将我们与主并立,要与父神的关系连起来。(
页 374)
贾玉铭指出,耶稣常称神为“父”,有时称“神”,又有时连在一起称“父神”。但未说
明这两个称呼各自代表何种意义。]
张永信与张略(1997)的注释指出:
彼得以当时书信中常有向神祝颂的话作为开始,这种祝颂,在旧约中很常见(如〈创 9:
26,24:27……〉),在七十士译本中,“愿颂赞归与主神”共出现过十二次;“愿颂赞
归与主”共十一次,“愿颂赞归与神”共十三次。这种描述是要表明神在以色列人的历史
中启示了祂的行事和旨意。(页 92—93)
他们也指出,“这位配得称颂的神,也是以‘主耶稣基督的父’的方式向人启示的一位,
这是新约神的子民对神独特的体验”(张永信、张略,1997,页 93)。他们强调,神也
是以“主耶稣基督的父”的方式向人启示,并且这是“新约神的子民对神独特的体验”,
但仍未说明“神”与“父”的各自代表何种意义,仅以“主神”作为诠释 θε
καπατl 的基础。
卢俊义(2003)在解释彼得前书时说:“如果我们要用一句最简单的话来说明基督教信仰
中的上帝,我想第三节就是一句很好的经文”(页 17—18)。卢俊义也是单纯的将〈彼
前 1:3〉中的 θε καπατl 作“上帝”解。
《新约圣经恢复本》在〈弗 1:3〉译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其注解说:
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祂是人子说,神是祂的神;就祂是神子说,神是祂的父。按祂的人
性,神是祂的神;按祂的神性,神是祂的父。(李常受,1987,页 816)
《圣经恢复本》采取的翻译进路与《钦定本》、《英国修订版》、《美国标准本》和西班
牙语 Reina-Valera 相同,其诠释进路也与西方神学家相同。
4.
五、讨论与小结
由对照词组 θεοπατρ 和 θε καπατl 的翻译和上下
文来看,对于 θεοπατρ,英语译本相当一致译为 “God the Father”,
汉语译本相当一致译为“父神”,其文章脉络也一致强调“父神”是三一神的第一位。但
是,对于 θε καπατl,虽然英语译本相当一致译为 “the God
and Father”,其文章脉络也一致强调神与父的概念合一。不过,汉语译本却不一致,大
多数译本仍译为“父神”,未表达“概念合一”,只有少数译本译为“天主和父”或“神
与父”。
总结前文所引述,多位西方神学家都指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这称呼是基于基
督的完整人位,基督称神为祂的神,是基于祂的人性,基督称神为祂的父,是基于基督的
神性。除此之外,卡纳克(Charnock, 1699)特别指出,当神宣告自己是“我们主耶稣基
督的神与父”时,是用一个“崭新的风格”。马太亨利(Henry, 1983)强调,
在新约里,神被命名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吉约翰(Gill, 1746-1763)认为
,这是神的“新约头衔”,由于这头衔,祂能更清楚的自我介绍,并且祂以这头衔为乐。
兰格(Lange, 1960)指称“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为普遍基督徒之“正式惯用语”
,并且取代了犹太人的“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剑桥圣经注释》又指
称它为“神圣惯用语”(Perowne, 1882-1921)。
至于汉语神学家贾玉铭(1959)虽然指出,耶稣常称神为“父”,有时称“神”,有时将
这两个称呼连在一起,但最后贾玉铭仍以“父神”为结语,未说明这两个称呼对基督有何
意义上的讲究。张永信与张略(1997)虽提到,神也以“主耶稣基督的父”的方式向人启
示,“这是新约神的子民对神独特的体验”,但仍仅以“主神”作为诠释 θε καπα
τl 的基础。卢俊义(2003)将〈彼前 1:3〉中的 θεκαπατl 作“上帝”解。显
然的,贾玉铭、张永信、张略和卢俊义的释经
进路是与多数汉语译本将 θε καπατl 译为“父神”有关。
综整而言,多位西方神学家非常重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与父”这称呼,指称是神的崭
新风格自我宣告、“新约头衔”、“正式惯用语”、“神圣惯用语”等等。但是,在多数
的汉语译本与汉语神学家的诠释里,未见“神与父”这译词或“新约头衔”、“正式惯用
语”、“神圣惯用语”等相关诠释。因此,大多数汉语《圣经》读者对于表 6 所列之
14 处经文的理解,是与英语和西班牙语《圣经》的读者不同,而这歧异又牵涉基督徒信
仰中的“神论”、“基督论”和“救恩论”,这对基督徒全球对话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 kazukazu22 (卡兹)   2024-06-13 08:48:00
作者: barnabas (巴拿巴)   2024-06-13 10:45:00
谢谢您的分享!祝您及各位主内肢体有美好的一天!
作者: boffy13   2024-06-13 16:26:00
就是父神、天父 因为中文在and连接双重身分而非两个人时就不会翻出"与"父神在英文新约常作God the father 很好理解的而父神口语则作Father God除了KJV d大的推荐版本为何神-父子灵 三位一体是基督教主流 愚寡闻没听过基督一性论
作者: jdcbest (杀生为护生 斩业非斩人)   2024-06-14 16:51:00
本文内附的两个网址是同一个
作者: NewCop (新警察里王)   2024-06-18 15:47:00
各种语言中“与、和”的用法不一定完全相等,在中文白话的习惯用法中,一般人容易觉得“与、和”的两边是独立个体旧约的那个称呼其实也不是中文白话习惯的用法,一般中文习惯会说成“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