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theologe (そなたは无能だ)》之铭言:
: ※ 引述《alchem (mathematician)》之铭言:
: : [心得] 圣经>信经>信条>信仰纯正的历世历代圣徒的言论
: : 在此提出一个观念,相信正信的基督徒应该毫无异议,就是当我们使用资料时,权威度与
: : 准确度高低为:
: : 1.圣经>2.信经>3.信条>4.信仰纯正的历世历代圣徒的言论。
: : 做为头脑清楚的基督徒,请先确认此一优先级的绝对性,以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 1.信仰=做门徒
: 2.做门徒=听道+行道
: 所谓的“权威”,应当指的是听“道”的来源。
: “正确”与否应是与圣灵当下的互动为准(严格来讲,不纯然是“真”的概念,
: 更多是“善”与“美”乃至于“信.望.爱”),
: 而这些互动相当大程度包含着与这些来源的互动过程。
: 3.所以“正典圣经”、“三大或四大信经”、“7世纪左右为止的七次大公会议”这三者
: 都可说是听“道”的主要来源及判准(canons)的核心。
: 所谓的“正统信仰”在形成以上三者的过程中大致确立了基础。
: [信仰中的“真”应当有“历史性”的概念,也就是上帝在历史中的作为表现其真实;
: 故谈“权威”、“判准”等等不应脱离历史性;但当然“历史”不只是facts....]
: 当然“历代圣徒的言行”也是帮助我们走入正道的途径,但仍应以以上三者为主。
: 而以上三个来源其实是紧密相连的有机体,很难分孰先孰后。
: (辩论孰先孰后正如一些推文指出的,是假议题或难逃自我矛盾)
: 但无论如何,确认好以上来源只是“听道+行道”的必要条件,但仍非充要条件。
: 赞同某推文讲的,关键还是在圣灵。
: 而圣灵论的核心,我认为是从路德到康德的“自由”概念(自由地行道或遵行神旨意);
: 当然,回到信仰的语言,“自由”就是“听道+行道”不断循环的过程。
: 而个体的自由到群体的自由的发展(通过“听道-行道”的循环发展),
: 就能够将信仰的资源,延伸到生活、工作乃至政治领域
: 也就是主祷文“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发展
: 基督门徒应遵行神旨意,参与“再创造”或“末世盼望-新天新地”的过程。
: [murmur]
: 信望盟不只是少了爱,还少了太多神学的反省与梳理
: (其实各方面的知识常识也很缺乏),
: 这样就想搞政治,是要败坏多少教会的名声才满意呢......
信望盟不是某教会授权成立的,它当然不足以代表整个教会,其作为亦或有可议之处。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跟其划清界限,亦可同非教友一般给予无情的批判,如同只是批判另一个政党罢了。
但请不要忘记:我们和「他们」所诵念的是同一个主祷文,头一句都是「我们的天父」,代表我们有共同的父亲,也就是其实我们和他们同样都是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身为一家人,当家人怀着好意却因无经验而犯错时,除了如同和其无关系之人般给予抨击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的真谛?更何况他们所努力到达的地方,我们可能根本就连那第一步都没踏出过!我们又知道当他们到达今天如此规模,付出了多少心血?如同其他国家,台湾的政治势必需要注入源自于基督信仰的生命力,如耶稣在会堂所引用的以赛亚书;而愿意开始这么做的,我会想先给
予鼓励,而非先一味批评。
否则,这不就是耶稣最痛恨的法利塞人的行为?尽管把沉重的负担加诸于别人身上,自己却连跟手指也不肯动。
在教会做事,最令人厌恶的不是那些冷淡教友,而是那群什么都不做只会批评的「热心」教友。所谓「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沫」正是如此。
"When the shits hit the fan, some guys run and some guys stay." 当我看到有人在做一件需要做的事却做得不够好时,我会选择支持他甚或加入他,想办法让他做得更好,而非冷眼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