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在讨论佛经《金刚经》的经名意思
有些疑问。当中疑问点之一是
这个经名的翻译, 因为翻译版本的不同, 出现了两种情况
一种是最流行的, 鸠摩罗什的译本, 翻成: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另一种则多了 "能断" 两个字
如笈多译本, 翻成: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或如玄奘译本, 翻成: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如果去对照梵文原典, 经名本身是有跟 "能断" 一语相符的梵文原语没错
对此, 一般佛教学界的看法,
大多认为鸠摩罗什的翻法, 文辞简练, 偏向意译
所以省略了 "能断" 两字未翻
进一步详情可以参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89%9B%E7%B6%93
但是后来我查了一些汉语辞典和古籍文献
发现, 金刚的 "刚" 这个字, 除了刚硬、坚硬的意思,
也有动词性质 "断" (切断、割断)的意思;
所以我开始怀疑, 会不会, 其实不是鸠摩罗什省略未翻
而是《金刚经》的“刚”, 本身就是“断”的意思...
金刚一语, 可能可以读解为: 金断
传统上, 金刚一语, 是指一种高硬度的矿石, 现今叫做 金刚石或钻石
这已经是主流通说,
但我还是有点好奇, 我这个疑点, 在古汉语资料中,
还能得什么相关性的支持或反支持? 在这里求问并就教于高明一下, 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