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墨子的精神动力到底从哪里来?

楼主: GodTaipei (上帝)   2014-03-20 20:34:30
墨子的精神动力到底从哪里来? 作者:南方在野
文章来源:共识网
浏览:1451 次
章炳麟说,墨子之道德“非孔老所敢窥视”(《诸子学略说》),思之有他的道理。墨子
所作所为,多非常人能为之。“裂足裹裳”,冒着生命危险止楚攻宋而无惧;“自苦为极
”,在乱世之中践行兼爱非攻而不休;“摩顶放踵”,独自奔波孜孜以求天下之大义而无
悔。——了解墨子一些事迹的人,不免要产生这样一个疑问: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墨子?
墨子的精神动力到底来自哪里?
  显然,作为当时的高级工程师,防御专家,身后有一大群弟子与粉丝的墨子,还不至
于沦落到非让自己过苦日子的地步。然而,到底是什么,竟然使得墨子“自苦为极”“摩
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这种博大深沉而源源不尽的对天下苍生的爱,到底来自哪里?难
道墨子的这种“兼爱”,仅仅是一种内心的道德吗?
  有许多论著都试图揭开其中的谜底。有一本书,叫做《自苦与追求:墨家的人生智慧
》,对此是这样点评的:
  “自苦”对于处于苦难之中的社会下层来说,是不具有感召力的,在这里,唯一可能
的解释便是已经摆脱了这些苦难而以解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宗教情怀,一如十字架上的耶
稣,故其自苦便有了代人类受难的意味。所以,“自苦为极”比“形劳天下”具有更强烈
,更明显的救赎意向。[1]
是的,墨子“兼爱天下”的这种行为方式,只有“宗教情怀”与“救赎意向”,才是唯一
可能的解释。“兼爱”对于墨子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种内心的道德,而更是一种神学信仰
。墨子自己所信仰所践行的那个“兼爱”,乃是一种来自“上帝”的启示,他是通过墨子
对“天志”的觉悟而体现出来的。如果我们读《墨子-天志》,我们就会发现。“兼爱”
在墨子那里乃是根源于“天志”——上帝的意志——“天之兼爱天下之百姓”,“天欲人
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墨子明确地说:
  “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
,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
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天志》中)
  与其说这只是墨子自己的想法,倒不如说这是墨子对天志的觉悟。墨子坚信:天所厌
恶的是“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天所喜
悦的是“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天喜欢努力工作,强力从事的人;而人的本
分,乃是顺服天志而已。从止楚攻宋到自苦行义,再到摩顶放踵兴天下之利,墨子无非是
遵从心中所信仰的那个上帝而已。正像秦彦士在他的专著《墨子与墨家学派》中所说的那
样:
  墨子的兼爱还有一个更高的理论依据,即本之于“天”。《天志》明确指出,“天”
是“爱天下之百姓”的,……所以兼爱就是顺天之意。[2]
兼爱就是顺天之意,这是天所鼓励的事,而这样的人是有福的。故此墨子认为: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天
志》上)
  “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天志》下)
  故天意曰:“此之我所爱,兼而爱之;我所利,兼而利之。爱人者此为博焉,利人者
此为厚焉。”(《天志》上)
  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法仪》)
  天不仅仅是明察而至公的,而且是兼爱而至善的。上帝的旨意乃是兼爱天下之人,乃
是希望人们之间相爱相利,而墨子愿意做一个先行的爱的播种者,让上帝的旨意行在地上
,让世界充满爱。
  然而,显然,墨子在那个时代做一个播种者,是非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心中普
遍只有对人的迷信,而无有对神的信仰。人类是知小而不知大的,表现之一,他们只知道
害怕世俗的强权,而不知道不知道敬畏至公的天德。墨子《天志上》开篇就说:如果一个
人处在家族中而得罪了家长,他还可逃避到相邻的家族去,然而父母、兄弟和相识的人们
尚且知道彼此相互警告劝诫;如果处在国中而得罪了国君,还有邻国可以逃避,然而父母
、兄弟和相识的人们尚且知道彼此相互警告劝诫;然而天下的士君子得罪了上天,却疏忽
地不知道以此相互警告劝诫。“焉而晏日焉而得罪,将恶避逃之?”。这不是知小而不知
大吗?
  表现之二,人们只服从于人的恶,却不知道报答天的善。墨子说:
  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高兴地珍爱他的孩子,全部精力,一切事务,都为了有利于
孩子。他的儿子长大后不报答父亲,所以天下的君子都说他不仁不祥。现在上天对天下兼
而爱之,长养万物以利于他们,而百姓得到利用,则可谓厚了。然而人们不报答天,却不
知这是不仁不祥。这就是我所说的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天志》中)
  墨子为人类的愚昧感到可悲,为人类的不明是非而感到可怜,为人类的失义于天而感
到罪恶。墨子在这里将天比作父亲,把人类比作儿子。在墨子看来,天对于人类而言,就
像一个慈祥深沉的父亲;人类对于天而言,就像一个不仁不义的儿子。在天父面前,人类
是有罪的。墨子作为人类中的一员,深为人类的罪恶而感到愧疚而自责。
  《天志》上中下三篇,可以说揭示了墨子在那个天下失义的时代,仰望苍穹,探求天
德的心路历程。仰望天空,心生敬畏,叩问良知,树立信仰。墨子说:“今天下无大小国
,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为贵、天为知”,获罪于天,无所逃
避。即便是深林幽谷,即便是关上门在一个无人的场所,天必然也是明察的。所以墨子说
“天之意不可不慎也”,“天意不可以不顺也”。
  墨子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墨子》记载了两个关于墨子行义的故事:
  故事一: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
,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
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著,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
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
呢?”[3]
  故事二:巫马子对墨子说:“你行义,人不会看见而就助你,鬼不会看见就保佑你,
然而先生却仍然这样做,这是有疯病。”墨子答道:“现在假使你有两个家臣在这里,其
中一个见到你就做事,不见到你就不做事;另外一个见到你也做事,不见到你也做事,这
两个人之中,你看重谁?”巫马子回答说:“我看重那个见到我做事,不见到我也做事的
人。”墨子说:“既然这样,你也看重有疯病的人。”[4]
  两个故事揭示了墨子眼中天下人的相互关系。天下人皆是兄弟,共有一父;天下人皆
是臣子,共事一君。那么,谁是这个父,谁是这个君呢?非常有趣,细想一下,两个故事
皆有隐喻,唯一的解释,这个父亲就是“天父”,这个君就是“上帝”。——“天父”的
隐喻,与上述《天志中》的比喻暗合,而“上帝”的隐喻,与《法仪》篇“人无幼长贵贱
,皆天之臣”之说暗合。这样,就好理解了。为何天下人皆不行义,墨子还要加倍行义?
为何人不帮助鬼不保佑,墨子还要独自默默行义?因为墨子行义,目的乃是取悦天父与上
帝。“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天志》上)墨子乃是因信仰而称义,因信
仰而行义。——这构成了墨子内心世界强大的精神动力,兼爱天下的宗教情怀与救赎意向
于是从中产生。
  所以孙中山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
是一样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墨子的兼爱与基督的博爱,蕴含着共同的“宗
教情怀”与“救赎意向”,都是人类仰望天空的文明产物。时至今日,经常有人抱怨中华
古典学术中没有神学信仰。然而这种抱怨显然是缺乏考察的。先秦诸子百家之中,墨子是
最信上帝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先知”。
  也许还是有人要说,墨子并不真信上帝,只是借上帝来传播自己的思想罢了。——南
方在野不得不说,这实在是现代人一点浅陋可怜的狂妄无知。墨子岂能自己不信而骗别人
信?墨子如果自己不是真信,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宗教情怀”与“救赎意向”?又何苦要
自苦为极,不休的行义?又何苦要兼爱非攻,置个人安危而不顾?——恐怕无信仰者是永
远也弄不清楚墨子的勇气与胸怀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 kkben (多想一步)   2014-03-24 13:09:00
是上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