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堂安侗寨徒步行

楼主: gimifa (鸡米花)   2014-09-12 23:13:38
图文版:http://gimifa.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12.html
早晨的肇兴依旧天空昏暗,不过总算没在下雨,这是来黔东南第一次早晨没下雨的日子,
今天我们要从肇兴出发,徒步往返堂安。这条徒步路线是肇兴地区有名的八寨一山徒步,
肇兴地区是侗族人聚集之地,在这片偌大的山野中,隐藏许多的寨子,寨子间彼此的交通
方式就是徒步,也是构成八寨一山徒步路线的雏形。八寨是指肇兴、堂安、厦格上寨、厦
格下寨、纪堂、上地坪、登江、己伦等八个侗寨,一山是指侗族人的圣山"萨罗山"。典型
的徒步路线有半日徒步或一日徒步,半日徒步的路线包括"肇兴-厦格-堂安"或"肇兴-纪堂
-登江";一日徒步则是"肇兴-纪堂-登江-来马-宰柳-上地坪-肇兴"。我们选择的是半日徒
步的"肇兴-厦格-堂安"路线,因为我们想去见识中国与挪威合作的侗族生态博物馆。
往肇兴村外的水稻田方向走去,就会步上去往堂安的路。水稻田正值插秧的季节,不时都
能看到村民辛勤扛着斗担装着秧苗,行走在纤细的田埂间,或者是看到村民深陷田中,不
疾不徐地插著秧苗,为今年作物丰收立下一个好的开始。走到山腰,回头一望肇兴侗寨,
一片片的水稻田拼贴似地错综著,村内的吊脚楼交错排列,炊烟从各家的烟囱中窜出,寨
子仿佛被一层大雾迷濛住,如此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风景,此刻映入我的眼帘。乘着徐风
,略带凉意,我们继续往上爬,一路上又是惊喜不断,一幕幕的梯田景色不断出现,山边
的民居依山而建,吊脚悬空,与梯田相得益彰,展现和谐自然的祥和景色。
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就会至厦格,不过我们只在村口的商店歇憩一会就离开,并没到里头
的村里给它逛了一会,因为我们最想去的还是堂安侗寨。继续步上路程,旅伴却提议要走
村民种田走的田埂路,因为徒步路线要一直绕山头,多走很多路。听从他的指示后,我们
开始不断地行走田埂小路,由于近期不断地大雨,田埂路可是相当地松软,一不小心就会
陷入泥土堆之中,小心翼翼地穿梭在田埂与树丛之间,我们终于到了堂安侗寨。堂安一开
始就用风雨桥欢迎我们,看到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地不规则却有序的排列,内心
就有种满足感,从肇兴辛苦徒步来都是值得。
堂安的房屋不像肇兴是建设在山谷之中,堂安是依山势而建,整体更显壮观气派,尤其是
在水稻田往上看一层层的吊脚楼更显气派,虽然堂安整体规模没肇兴来得大,人口也就
800人,完全比不上肇兴的6,000人,不过在堂安能看到更真实的侗族生活,带着一颗好奇
期待发现的心能寻觅到更多的惊喜。老人在鼓楼下聊天打牌,小朋友在一旁打闹嬉戏,穿
梭在寨内的小巷弄,踩着脚底下的石板路,虽然我只是个过客,却已被原汁原味的侗族文
化所渲染。
在寨内找寻许久,依旧没看到"堂安生态博物馆"的踪迹,一问村民才惊觉,原来整个侗寨
都是生态博物馆,我们在寨内所看到的一切,包括鼓楼、戏台、吊脚楼民居、石板路、古
葬墓群、古瓢井以及石锥、坊车等历史痕迹的古物,都是展示内容。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
内容是生活在村内的居民,因为有了他们继续遵从祖先的生活方式,守护这片土地,传承
悠久流传的文化,侗族文化才更显耀眼,更受人尊重与赞赏。
与堂安侗寨说告别,内心期待着,这隐没在山林间的寨子,要继续保持这种原始的风貌,
可别因为外来交通的逐渐发达,而走向普罗社会上的功利主义,丧失自己文化的初衷。晚
上我们回到肇兴再住一宿,晚上的肇兴特别异常的安静,街上也没什么人在走动的迹象,
鼓楼也点上灯,迎接这恬静的夜晚。结束了堂安的徒步代表着黔东南的原生态之旅要画下
句点,又是和旅伴分离的日子,他要步上返乡的路程,而我则要去往阳朔,寻找那叠山倒
影的美景,继续谱写下一段旅行的乐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