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张爱玲满是跳蚤的晚年华服 ◎吴佳璇

楼主: ceva9876 (CEVA)   2010-09-01 23:37:25
联合文学 2010/09/01
【文/吴佳璇】
喜爱张爱玲(1920-1995)作品、研究作家生平与相关文化现象者都有个共同疑问:严重
困扰张爱玲晚年的虫患,究竟是怎么回事?
文学评论家水晶是最早向读者披露张爱玲染上跳蚤居无定所的人。在此之前,仅少数与张
保持通信的友人知情。发表于1985年9月21日《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的〈张爱玲病了〉
(注1)一文,直指虫患为心理病,引述的是与张有超过40年情谊的宋淇提供,同年3月17
日张致宋的私人信件影本。
此举当年掀起万丈波澜。无论是友人(多半兼具学者与忠实读者身分)与书迷,都难以接
受张爱玲患精神病的打击(包括水晶本人)。水晶于前揭文继续辩解:“……信写得细腻
深刻,写跳蚤的两段很合逻辑,有一贯的‘张爱玲笔触’,不像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呓语”

病中的宋淇赶紧写信为自己闯祸致歉,稍后得张回复,大大松了一口气(注2)。擅自引
用宋淇求助信的水晶,显然未得谅解,10年后为张追悼文时,仍深深懊悔当年的“粗疏与
不敬”。
基于景仰、爱护之心,此后张所接触者发言,倾向强调晚年的她“气定神闲、头脑清晰、
反应敏锐”,“始终思路清楚,对他人亦如往昔一样谦和多礼”,甚者认定“心理出了问
题全属无稽之谈”。离群索居是“美国式文明的基本权利”;汽车旅馆来来去去如大隐于
市,则是“神仙般的生活方式”(注3)。至于可怕的虫患,仅止于呼应少作〈天才梦〉
中绝妙好辞“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的感性层次。
1995年张爱玲去世,笔者刚巧也在那一年走上“探索人心”的精神医学之路。入行之初懵
懵懂懂,偶然拾起皇冠版《倾城之恋》与《第一炉香》,便如胡兰成坐直身体,从赞叹、
折服未受任何心理分析训练的张爱玲,极其精妙地驾驭文字展现其洞悉世情的天才开始“
看张”。
接受发掘故事“专业训练”的我不久又发现,要理解“张看”得进到“后台”,从不同时
期写给不同对象的书信、亲友忆往、甚至(生前)未发表文稿交叉比对、推敲,尽可能贴
近她的生命史。这功夫自非我所创,是人类学、精神医学里一门名为“疾病志”(
pathography)的学问。
拜近年张生前书信与未发表文稿大量露出之赐,使祖师奶奶弃世后方兴未艾的“张学”,
进入“一台弦外之音齐鸣的演出,没有前后台之分”(注4)的时代,连我这个文学“圈
外人”也想跑跑龙套。我直觉以为,张爱玲的读者与友人难以接受她晚年的虫患是精神病
的指控,应是精神疾病被误解与烙印化(stigmatization)现象的绝佳案例。为验证我的
假设,第一步便是以科学精神检验相关事证,重建事件发展始末,试图回答“张爱玲长年
遭跳蚤骚扰可是精神病的表征”?
“虫患”始于1983年秋(注5),公寓管理人通知所有住户配合出清橱柜喷杀蟑螂。由于
不配合者将逼迁,张只得暂将东西搬出屋外,稍后却发觉此次搬动带回邻居猫狗的跳蚤,
人蚤大战于焉展开。
除蚤无功,张爱玲搬离位于好莱坞住了12年的公寓(1825 N Kingsley Dr.),就近另觅
住所(1749 N Serrano Ave.)。相安无事十天,屋主不愿再租冰箱,建议她去买二手货
。张却发现旧冰箱底层带回一只特别厉害的跳蚤,即使花了上百元买的除蚤剂也杀不掉。
匆匆“把东西存仓库,从当年圣诞节起一天换一家汽车旅馆,一路扔衣服鞋袜箱子,搜购
最便宜的补上”,只是如此大费周章,“还是住进去数小时后就有fleas”。
1984年夏秋,虫患稍歇,林式同协助张爱玲找著一间宽敞的公寓(1538 N Vista St. W.
Hollywood),虽没跳蚤,蟑螂与另一种小爬虫倒不少。签了一年合同,且买了台新冰箱
,两个月不到跳蚤又来了,且“演变得更棘手”,只得恢复一天搬一次家,忙得睡眠不足
的生活。
自此及至1988年2月再度租屋,亲近张爱玲的友人莫不为她居无定所忧心忡忡,互相探询
她的状况,一片痴心的水晶更在1985年秋冲动发表〈张爱玲病了〉。
蚤患方酣,林式同是此段期间唯一见着本人的人。林文〈有缘得识张爱玲〉(注6)提到
,第一次见着张爱玲便是在近市中心的汽车旅馆,时间约莫1985年夏。历时五分钟的会面
里,林见到“一位高高瘦瘦、潇潇洒洒的女士,头上包著一幅灰色的方巾,身上罩着一件
近乎灰色的宽大的灯笼衣”,“脚上套了一双浴室用的拖鞋”,走起路则是“无声无息地
飘了过来”。自始至终含着笑脸的张爱玲气定神闲、头脑清晰、反应敏锐,让林有“被观
察”的感觉。
躲避跳蚤之余,张爱玲不忘留神金融讯息,无论是担心银行倒闭不辞劳苦换一家存钱,还
是留心利息高低,都是典型张氏作风,另面反应她自幼强烈的不安全感。
根据处于逃难、近乎失联的张爱玲所发出的有限信件,她描述跳蚤习性是“最善适应的昆
虫接受挑战,每次快消灭了就缩小一次,终于小得几乎看不见,接近细菌”;还说自己“
上午忙搬家,下午出去买东西补给药物与每天扔掉的衣履及‘即弃行李’──大购物袋”
。即使兵疲马困,她不忘斩钉截铁否决医生的诊断──无论是暗喻心理疾病的"a lace
in my bonnet"(女帽上的一条丝缎),过敏症或任何皮肤病。
直到1988年2月,张爱玲在整理累积多时(年)的信件时,偶然发现郑绪雷(笔名司马新
)介绍的皮肤科医生,立刻挂电话预约就诊。张称赞“医道高明,佩服到极点。诊出是皮
肤特殊敏感。大概fleas两三年前就没有了。敷了药效如神,已经找了房子定居”(注7)
。从藏匿两年的北郊先搬回市中心的汽车旅馆,等不及林式同代寻,直接进住附近小巧的
新公寓(245 S. Reno St.)。
6月初,张爱玲又提前搬离,这回不为跳蚤,为一位特殊“邻居”──一位来自台湾衔命
采访的记者,租下隔壁公寓边窥视作息,边掏张丢弃的垃圾做文章,令她“毛发皆竖”,
“皮肤病忽然又恶化”。
住进林式同新造的出租公寓(433 S. Lake St.)年余,蟑螂蚂蚁小花甲虫全有,蜜月期
已过,张爱玲担心“可能就快有fleas了”。1991年7月,为了多过好莱坞旧屋十百倍而应
付不来的蟑螂,71岁的张爱玲搬了此生最后一次家,来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所在的西木
区(10911 Rochester Ave.)。
除了跳蚤,张爱玲对虫反应向是风声鹤唳,连通讯邮箱发现蚂蚁都必须立刻换掉(注8)
。同时面对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难缠的感冒及牙病,忙着看病的张爱玲生活作息大乱
,睡眠障碍日益恶化。心力交瘁之际,曾发想“祈祷可能有效”,旋又自嘲“不信宗教无
法祈祷”。
1995年,皮肤病严重恶化,“药日久失灵,只有日光灯有点效力”。怕店里不干净,花
300美元买灯回家,一天照23小时。怕光照不进,还隔几天就剪发。烤干的皮肤保护力尽
失,脸上、耳朵、肩膀尽是伤口。同年7月底,还打算搬家,终究没力气再搬。9月8日林
式同收到房东通知张爱玲已经过世,赶往察看时,日光灯仍兀自照着躺在行军帆布床上的
张爱玲。
不同于近年台湾传媒刻意凸显汽车旅馆的情色想像,林式同分析张爱玲流转于汽车旅馆的
考量极其实际:“一是费用少,二是可以多搬地方──她平均每一星期就换一个旅馆”。
据此推算张爱玲住过洛杉矶地区上百家汽车旅馆并不为过。
汽车旅馆是应运一般大众达到以车代步生活条件而生的产物;洛杉矶向是高度倚赖汽车移
动的城市,即使近20年积极建构捷运网络,居民日常生活仍多以自家车代步。身形臞瘦的
张爱玲不开车,如何拎着行当长期在汽车旅馆间移动?
爬梳文字固能解决这疑问,但我以为下“田野”(field work)──直接去看看张爱玲住
过的汽车旅馆,体会又是不同。2006年底,终于找到落实这疯狂念头的机会(借口)──
研讨会论文通过审查,隔年4月将前往智利首都圣地牙哥报告,我便刻意安排洛杉矶转机
的行程,预定回程多停两天闯闯。
浏览张流离汽车旅馆时期的书信,发现她都是使用邮局租用信箱联系,使林式同〈有缘得
识张爱玲〉一文又成为我重要且唯一的依据。但林收信不留信封,时隔多年提笔为文,只
能勉力列出九家有印象的汽车旅馆地址(注9)。
先以Google map定位,再参照林式同文及张爱玲其他书信,汽车旅馆的分布位置包括(1
)早期好莱坞旧住所附近;(2)1986至87两年间北郊的Valley;书信中未提的(3)南郊
Gardena(1985年2月);(4)华人聚集的东郊Monterey Park(时间不详);(5)东北
部文风鼎盛的Pasadena(同前);以及(6)1988年2月虫患暂解“班师”回市中心找公寓
的暂时落脚处。
笔者2007年4月的走访行程包括张爱玲住过的公寓(注10)与上述汽车旅馆。原想师法张
爱玲以公共汽车与步行作为移动工具,未料数位熟悉当地的友人一致反对我的莽动,只得
接受热心友人安排,由一位侨胞驾车,极有效率地在一天内跑完行程。
驾车的杨先生来自台湾,定居洛杉矶从事旅行业将近20年,未曾听闻“祖师奶奶”威名。
听罢我对张爱玲虫患始末简述,直呼不可思议。我们以位于好莱坞,张住了12年的公寓作
起点,维护得宜的老建物周围花木扶疏,外观同纸本与网络资料所见。
虫患初起,张就近搬入的另一间公寓步行可及,让张爱玲弃守“公寓生活”的下一间公寓
,仍坐落同一区。另有两家汽车旅馆,现况不仅颇具规模,其中一家还加入国际知名假日
饭店(Holiday Inn)连锁。杨先生表示,此家是台湾旅行团可能下榻处,若有张迷意外
住进,当雀跃不已。
好莱坞往东行,看了三家汽车旅馆,都位于交流道与公共汽车站牌旁,街景荒凉,生活机能极
差,除其中一家对街有华人经营的大型超市。想像提着大购物袋充作“即弃行李”赶路的
张爱玲,在公共汽车上忍着脚磨破的痛(注11),一下高速公路瞥见汽车旅馆招牌便匆匆
投宿的光景,岂“落难”二字了得!
张爱玲住了两年的北郊只有两个地址。出发前查明较远一处现址已无汽车旅馆,故略去。
另一处旅馆虽在,但屋况不佳(注12),街市罕人烟,只见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呆坐公共汽车
站前,身边放著两个大购物袋,状似bag lady。
回到市中心,我站在因都市更新遭拆除的旅馆旧址前,想起1985年2月,张爱玲从此地发
了一封短信请林式同不必麻烦为她找房子,人蚤大战节节败退,“连日心境太坏,不想打
电话”。
接下来看到此行最破落的汽车旅馆,1988年2月,张爱玲见了司马新推荐的Kaplan医师,
病神奇地好了,住进这家外墙满是涂鸦,白天四周充斥无所事事非裔与拉丁裔人的汽车旅
馆,连忙写信催林式同帮她找房子。等不及回音,张迫不及待搬到不远的公寓;夏天,再
搬进林式同新造的出租公寓。这两家和四年前住过的公寓最大不同是少绿地,“水泥味”
重,正符合怕虫的张爱玲。林造的公寓另有一优点,有家颇具规模的综合医院(Vincent
Medical Center)相距500公尺不到。体弱多病的张爱玲应该光顾过吧!
最后一处是张爱玲辞世的公寓,很容易看出是当天所有走访点中地段最好的一处。健康快
速颓圮的张爱玲在此立下遗嘱,抢看病空档写《对照记》与《小团圆》,大概没空出门享
受唾手可得的新绿。改写《小团圆》的巨大压力终使虫患再度失控,重重咬穿生命那席华
美的袍……。
根据1985年3月致宋淇夫妇书信,张爱玲认定骚扰她的跳蚤分两批:第一波是1983年
Kingsley旧居邻家猫狗传入的黑色跳蚤;第二波则是1983年11月搬家后随二手冰箱隔热层
来的浅棕色中南美品种,随着她一路搬迁,变小后像细长的枯草屑。直到1986年9月,这
批跳蚤还在,且“每次快消灭了就缩小一次,终于小得几乎看不见,接近细菌”。1987年
9月,“一切跟上次来信时一样”。
在这段有一贯“张爱玲笔触”的描述里,问题不在逻辑,而是知觉(perception)的障碍
──即便第一波描述不足论断,第二波即是典型的“妄想性虫爬”(delusional
infestation)──罹患此症的病人相信有某种动物在身上四处爬动,虽然看不见,却能
清楚描述它。至于张坚信随她搬迁的跳蚤一次又一次缩小至接近细菌大小,精神病理学称
为“次发性妄想”(secondary delusion),为解释其他病态性经验──跳蚤骚扰的体幻
觉(somatic delusion)所产生的(注13)。
知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与触觉)与思考(包括流程或内容)分由大脑皮质不同区
块所执掌,不必然同时发生障碍。因此,单凭思考是否合乎逻辑,实不足评断精神病之有
无。
张爱玲又如何看待医生的诊断与处置?也就是她有无病识感(insight)?虫患发生一年
多,也就是1985年3月,张的医生从她身上采样化验,看是否有animal tissue(动物组织
),张在信中对医生认定她的症状是“最典型的sexual fantasy(性的妄想)”不置可否
,等待“两星期后听回音”。1986年9月,张全盘否定医生的诊断,别说是疑心或精神病
,连过敏或皮肤病都斩钉截铁被否决。1988年2月,事情出现转圜,张接受一位皮肤科权
威“皮肤特殊敏感,大概fleas两三年前就没有了”的诊断,“敷了药效如神”。很遗憾
,病人张爱玲一点儿也不服气平日写作喜爱援引的精神分析大师佛洛伊德的学说。
极获张爱玲信任的林式同,曾婉转指出她怕跳蚤是心理作用。他以自己皮肤也常发痒说理
,认为是皮下脂肪少,抗菌力不够,加上洛杉矶的气候,少雨而近沙漠,很干燥,什么样
的过敏症都有,张爱玲一样不同意。
另值得注意的是,既接受皮肤病诊断且敷过神药痊愈的张爱玲,1988年9月为何病况忽然
又恶化?推测与台湾记者准备发表掏垃圾一文,让她感受到莫大的压力有关。湿疹(
eczemaish condition)、过敏与气喘等疾病属于典型的身心疾患(psychosomatic
disorders)──也就是说,病程高低起伏受患者感知内外压力所影响。已对死亡做好准
备的张爱玲,1994年以后皮肤状况急速恶化又为了哪桩?容我大胆推测,极可能与迟迟未
能写出满意的《小团圆》定本有关。
注:
1.水晶:〈张爱玲病了〉,《鱼往雁返》(允晨文化,2007),pp. 83-7。
2.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皇冠文化,2010),pp. 249-53。
3.引自林式同〈有缘得识张爱玲〉文与司马新《张爱玲与赖雅》专书。
4.苏伟贞:〈导读:自夸与自鄙〉,《鱼往雁返》(允晨文化,2007),p. 28。
5.参考庄信正编注之《张爱玲来信笺注》与高全之〈为何不能完成英译本海上花──张爱
玲给麦卡锡的一封信〉。
6.林式同:〈有缘得识张爱玲〉,《鱼往雁返》(允晨文化,2007),pp. 218-9。
7.司马新:《张爱玲与赖雅》(大地出版社,1996),p. 228。
8.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皇冠文化,2010),p. 285。
9.分别是:(1) 777 Vine St., Hollywood. (2) 920 S. Figueroa St., LA. (3) 434
Potrero Grande, Monterey Park. (4) 420 N. Atlantic Blvd., Monterey Park. (5)
1605 N, San Fernando Blvd., Burbank. (6) 4222 Vineland Ave., North Hollywood.
(7) 2156E, Colorado Blvd., Pasadena. (8) 9111 Sepulveda Blvd., Sepulveda. (9)
1906 W. 3rd St. LA.
10.遗漏2007年2月发表于《印刻文学生活志》张爱玲致庄信正书信所提,1984年夏秋间曾
在西好莱坞区N. Vista St.的公寓住不到两个月。
11.庄信正编注之《张爱玲来信笺注》。
12.参考Google晚近发展之街景图,现址已改为停车场。
13.参考孔繁钟编译:《精神医学之症状及病征》(合记图书出版社,1992),pp. 25-45
,pp. 56-61。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PROJ_ID=11&f_ART_ID=267281&f_fun=QUY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PROJ_ID=11&f_ART_ID=267282&f_fun=QUY
作者: omena (本仮屋ユイカ命)   2010-09-02 15:3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