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搞] 第三百五十八之二回 隽杰大义

楼主: jazzycat (做一个有颜色的梦)   2013-11-12 14:33:19
阳武一战,胜败已分。败者,仍有余力;胜者,也不敢大意。
五天后,时值秋季,河东边境气氛肃杀。
此处本应都是天子国土,却为了袁、曹之争,在两雄边境树立一层又一层的关防。
即使是远离一级战区的弘农城外,也看得见临时搭建的关卡,
和苦等著入关的人。
守关门的军官托著腮,看一眼手上的文件,又斜睨着眼前风尘仆仆的沧桑旅人。
‘姓张?’
‘是!是!’
军官又瞧一眼文件:‘张隽杰?怪名字。’
旅人按耐住满腹火气,只不住地陪笑。
军官手指外头一棵老树,‘到那边等!’
‘还要等?!’
‘打仗嘛!边境审查得久一点,忍耐一下!’
说完,军官自顾自地哈一哈腰,拿着文件转身进关内,两旁持矛甲士便趋前挡住关门。
旅人莫可奈何,走到老树下乘凉。
老树下已坐着两人,闲聊著河东风光。待旅人找块大石头坐定后,有一人突然冒出一问:
‘我说老李,你听说官渡的事了吗?’
‘我听说啦,老沈。好惨哪!主帅袁方失踪了,而袁家的上万大军,就这么...’
老李话未尽,用手指轻轻一抹喉咙。老沈也不住叹息。
‘想当初,一听到袁家大军南下,又是八奇之首带兵,本以为咱们就要走上公孙瓒的路子
没想到时势竟然一夕逆转,真令人想不到!’
‘我倒不这么认为,就算是八奇之首,终究只是一个人,怎敌得过曹营的三奇联手?
更何况袁方的背后,还有袁绍那三个好儿子在为他“撑腰”,腹背受敌,迟早出事。’
老李说罢,抬头仰望远处的狼烟,又发慨叹:
‘现在袁军败了,自古败军之将从无担当责任,只有争相诿过的。
袁谭、袁尚,想必要拿官渡一事当借口,假清查败战责任,行斗争异己之事。
那些为袁方而战的袁将们,大概都完了。
这当中最可惜的,就是张郃、高览了。’
老沈听到张、高二名,问道:‘但是张高二将,不是在官渡战前就做了曹军的内应?’
老李再叹:
‘张郃、高览,自讨伐董卓时便投身袁绍,岂有战前勾敌之事?这必是曹军的离间计
不过现在说什么也没用,就算是计,也还是被头儿的政敌抓到这么个把柄。’
说到这,老李忽然眼神一变:
‘如果是我,倒不如弄假成真,就这么降了曹操,总胜过回到河北,冒着污名被杀。’
老沈则不以为然:
‘说是这么说,但张、高二人若真为忠义之士,又怎会在袁家危难时轻易投降?’
老李又道:
‘舍小义而就大义,这才是真的忠义。
你看张辽,他对吕布也算是忠义,当年在白门楼大可随着吕布而死。
但他选择投降曹操,这是不忠不义吗?
非也!忠义之士,莫不以天下苍生为先,以朝廷盛衰为重。
曹操迎天子到许都,身为汉臣,忠贞不二,
若张高二人肯降,虽然看似降曹,但仍是天子之臣,为汉而战。
袁家虽然四世三公,但心怀不轨。
当年关东联军兵临酸枣,袁绍身为盟主,却只是天天设宴与诸侯寻欢作乐,
只有曹操和孙坚敢挥军战董卓救天子,虽败犹荣。
我敢说当今汉之忠臣,只曹操、孙坚二人。
孙坚已死,今天选择曹操,又何尝不是为了真正的忠义?’
听完老李的长篇大论,老沈也感叹:
‘“识时务者为隽杰”,就看这二将作何想了。’
此时关口处有人吆喝:‘那边三人过来!’
老李、老沈,和从一开始就默不作声的旅人一同回到关口。守关人指指旅人说:
‘你,可以走了!你们两个先留下!’
旅人拿回通关文件,只身过关,渐行渐远。被拦下的两人不知在被盘查些什么,
直到后方有个随从匆匆跑来回报‘通关的走了!’
守关人才说‘好了,你们俩回老树下!’
老李忍不住抱怨‘这么快!好歹让咱俩喝碗水吧!已经演三个时辰了!’
守关人看看远方山头的旗号没反应,转头唤随从‘来个两碗水!慢著!来三碗!’
三人就这样边喝水,边碎念
‘老爷真够绝,要咱们每来一批人就演同一遍戏。’
‘演这么久了,也不知道那两个“大人物”到底来过了没。’
‘老爷爱强迫人当学生的名声可不是假的...’
关卡处,三个假路人、真助教一脉轻松地闲聊。
关卡内,刚通关的旅人则是步伐沉重、漫不经心地走到一处茶水亭。
茶水亭出来一个店小二招呼‘客官休息一下吧!茶水免费!小菜自便!’
旅人便挑一个角落无人的位子坐下。甫坐定,面前就走来一个老者和中年随从。
老者浅浅一揖,问候旅人:‘张壮士?’
旅人一惊,回答‘您认错了。’
‘没认错。’老者手指身边随从‘老夫的随从好记性,且当年待过酸枣。’
旅人 - 张郃 - 眼看身分被揭穿,仍死不肯承认。
毕竟他和高览奉袁方遗留的锦囊指示:若官渡败,只身潜入河东,与郭援会合。
但眼前老者,似乎也洞悉一切:
‘看来张壮士在等人。如果人还没到,不妨陪老夫聊聊。’
张郃却不领情:
‘没什么好聊的!叫你的人来!都在这附近吧?’
老者也不动气:
‘壮士只身拜访,老夫也不便以众欺寡。
得天下隽杰而教之,是老夫平生之志。
学生子,越是固执,越是可教之材!’
张郃又反唇相讥:‘刚才在关卡,囉嗦的还不够吗?’
老者欣然微笑:‘老夫果然没看错,张壮士确实是个人才!’
然后,突然眼神一懔:‘但请回老夫一问:难道老人家的囉嗦,就没有半分道理?’
张郃默然。
此时中年随从递上两杯清茶,老者举杯笑道:
‘壮士乃一时隽杰,亦应深晓忠臣大义。何妨各言尔志?
老夫钟繇愿洗耳恭听。’
==
官渡之战后,河北谣传张郃、高览欲反,二人遂降曹操。
==
因为官渡之后,看张郃降的莫名其妙,有感而发落落长一大串...
作者: pilgrimangus (pilgrim)   2012-01-12 17:13:00
推 给鼓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