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陈聪铭:论中梵关系近一年来新进展

楼主: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6-09-01 19:40:48
近一年来国际媒体频频报道教廷与中共密切协商,特别是今年初开始,双方的谈判小组已
进行了数次的会谈,已传出双方似乎以就最重要的主教任命问题达成协议。
纵然协议内容始终未公布,国际媒体大多预测双方建交之日已近。香港汤汉枢机主教二零
一六年八月四日亲自撰文《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的共融合一》中表示:“天主教会在此(
主教任命)问题的多年努力,终于逐渐取得中国政府的改观,愿意就中国天主教会的主教
任命问题与圣座达成谅解,共同寻求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几代教宗的努力终于有了初
步结果”。更使许多人相信教廷与中国政府已经达成最关键的协议,双方建交之日似乎已
近。
为了观察中梵是否已接近建交之阶段,本文讨论的三大主轴为一、中国目前政教关系、内
政与宗教政策;二、分析中国对台湾的政策考量;以及三、探讨教廷对中国的立场。
一、中国政教关系、内政与宗教政策:
中共在各方面的管控并无出现放松的情况,甚至有更严厉的倾向,这可由今年五月习近平
的人大演讲内容中查觉。如果双方谈判建交需有较佳的缓和气氛,则此间中共方面并无营
造较好的条件,如许多地下教会人士依旧被关押牢中、政府下令拆除基督宗教教堂、政府
许多内政管控措施依旧进行等等。
此外,中国天主教会内部问题复杂,最为瞩目的是主教任命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来,
较有问题的八位非法主教中,有两位最具争议。如要解决此问题,最好的方法可能是这两
位非法主教自行退让,如果不愿意妥协,教廷和中国政府也很难再找到解决之道。
另外,外界在谈论的“越南模式”就是教廷的政教协定(Concordat),在历史上教廷曾
与许多国家政府就各国国情之特殊性所达成的协议,主教任命常是主题之一。谈判,就是
谈判双方有所退让,并找到双方可接受的方式,但无论方式为何,教廷的角色与参与是无
可避免的。双方要达成协议并不容易,首先必须是中国政府要愿意放弃某些权力,教廷也
要坚守某些重要的原则。中国政府能否接受“越南模式”,完全要视中国方面是否愿意改
变以往由政府和爱国会主导的主教提名与任命之方式。
由主教任命问题衍生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关地下教会的争议。教廷与中共是否已就此
敏感议题讨论过?非法主教获承认了,地下教会的主教与其成员的活动是否同样也获政府
的允许可自由公开呢?
如果非法主教和地下主教的问题解决了,则地上与地下教会合一共融,自然是一件普世天
主教会大事。如真是如此,以马英林为主席的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应可获教廷承认,教区调
整之问题也可解决。
然而,政府可否保证不再为难以往地下教会的成员呢?从最近这几年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
走向看来,吾人不得不打上问号。这也可从陈日君枢机的声明中看出他忧虑之事,他呼吁
教廷在与中国政府谈判时,不能忘却地下教会对教宗的忠诚与数十年来的磨难。
一般媒体只注意到主教任命问题,事实上爱国会问题也一样重要,或许双方谈判也触及此
问题,只是在媒体上透露的并不多。爱国会可以视为中国政府直接对天主教会的控制,爱
国会存废或角色调整的问题应是极为关键的议题。一旦天主教爱国会的角色与职权有了调
整,是否将影响到其他宗教的爱国会?在此,也牵连到中国政府整体的宗教政策之调整,
影响层面极大。
二、中国对台湾的政策考量:
从去年(二零一五年)开始,两岸人士即猜测台湾今年总统大选中,如果民进党蔡英文当
选总统,中共将以外交拔桩的方式对蔡政府给予“惩罚”,而中梵建交将是重要的第一幕
戏码。
以本人的观察,到目前为止,蔡政府执政仅满三个月,并无明确地对外表明放弃“九二共
识”,且尚未完全施展外交政策,外交走向也不明显,如果中共政府欲“惩罚”蔡政府,
也将师出无名。是以,本人认为中共尚在观察台湾政局之发展。如果说中梵建交是中共外
交的一项筹码,中共将会选择一适当时机打出手中这张牌,只是目前时机未到。
三、 教廷对中国的立场:
教廷与中共卅年来即偶或传出双方接触协商之消息,但最密集、最具成效的应属这波的谈
判成果。从一九四九年以后的历史中可知,中国政府紧紧地掌控,并左右大陆教会的命运
与发展。因此,教廷的立场是明确的,那就是尝试与中国政府沟通,传达教廷友善的讯息

是以,教廷寻求以会谈的方式,使双方在重要议题中找到共识,目的是将中国教会一些不
符合普世教会原则之运作方式和现象,以双方可接受的方式谋求改善,并加以管理,使中
国教会得以重新进入普世教会大家庭。
以目前情况来看,虽然双方谈判已获某程度的进展,但本人认为中国方面尚有许多问题待
解决,双方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如主教任命、爱国会、地下教会、修院培育制度、中国
教会与教廷和普世教会关系之定位等等,尚未完全达成共识。这些问题均有待中国政府愿
意放出已掌控多年的权力,甚至中国内部与对外的许多问题也非政府可一手操控。中国政
府最大的顾虑是一旦让教廷参与管理中国教会,或与教廷建交,中国政府再无法完全掌控
天主教会。
虽然双方协议内容至目前为止并无公开,个人认为此番教廷与中国的谈判应属于“建交前
期协议”,也符合汤汉枢机的用语,目前双方以最关键棘手的主教任命之问题开场,尚有
不少难关待进一步协商,所谓的“前期协议”,在本人看来,距离正式宣布建交应还有一
段距离,只是需多久期间却未可知。
如果双方只就主教任命一项议题就达成协议建交,这或许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可预见的是
因双方在许多问题并无共识,无可避免的是未来政教冲突将更加剧烈。更何况教廷对外并
无正式表明这波的协商是以建交为目的,协商产生的效应是促进双方互相理解交流,也为
往后进一步的接触铺路,故此次协商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无论如何,此“前期协议”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因为目前已获致的谈判成果将成为往
后谈判的基础,如果中国政府不再坚持某些政治意识型态的原则,双方正式建交应是往后
趋势使然。
事实上,教廷始终为重返中国大陆做好准备,这可从在台北的教廷驻华大使馆的拉丁文名
称看出来:Nuntiatura Apostolica in Sinis,意指“中国”,这是自一九四六年在南京
首任驻华公使(internuncio)黎培理(Antonio Riberi)以来沿用至今的方式。
一旦北京政府与教廷同意建立正式关系,极可能就如一九九九年国务卿苏达诺(Angelo
Sodano)枢机所说,将台北的大使馆“搬迁”到北京。这对台北的中华民国而言,就避开
了教廷对一般国家不主动断交之原则,也回避了敏感的“两个中国”之政治问题。究竟,
此一历史难题如何与何时解决,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整体局势的变化。
__________
撰文:陈聪铭,台湾高雄市人,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比利时鲁汶大学南怀
仁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著有《中梵外交史—两岸与教廷关系 (1912-1978) 》,于二零一
六年一月由台北光启文化出版。
http://tinyurl.com/zctj7nv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