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请愿谅“中世纪时代”的天主教

楼主: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6-07-19 15:15:52
对于天主教会而言,中世纪是一个尴尬期。平心而论,教会在那时代的确出现过生活腐朽
政教合一的场景,陷入了弯路,也成为教会的诟病。时至今日,这仍是教会其中一个被批
评的话题。不过随着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坦诚承认教会的错误,和几位教宗努力带领教会在
“梵二”后走出教会、走向社会服务,教会已成为这时代正能量的标记。
不过,大抵是受国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心理因素,教会的诸多发展和革新仍
难于改变人对教会的坏印象,反之,教会出现过的瑕疵却被人肆意放大。迄今,有些不明
就里的教外朋友还把天主教停留在中世纪时代,甚至一提到天主教,他们马上想到中世纪
的“赎罪券”。
有一次和朋友们聊天,他们知便问了教会的某些问题,其中一人问:“现在你们教会还出
售赎罪券吗?”这问题实在让我无语,一千多年过去了,竟然有人把目光停留在过去?
记得康熙皇帝曾说过类似的话,我是满人,所以即便比汉人要做十倍百倍的成绩,说不定
人们不一定就满意。同样,天主教做为舶来品,也属于“蛮夷”,即便做出很多成绩也容
易被人视而不见,人们更多在乎“缺陷”。
个人认为,教会的罪人犯错正常,而犯错也不必要掩盖和辩解,而应懂得悔改,所以教会
历史中的成员有了错误,我们只有正视才可以更好进步,而正视也可以更好的引以为戒。
同样,对于罪恶,应该懂得包容,而不是幸灾乐祸。罪恶可以让人更好成长,但有人看到
他人的罪恶便喜欢传播,喜欢指责诋毁,还希望别人也一起诋毁,这样的人实在可怜。
记得以前上学时,我还没认识天主教,因此对教会的印象完全来自历史课本。而课本记载
的天主教完全是负面,如伽利略被教会烧死,伏尔泰认为天主教是迷信的恶魔,马丁路德
打击了天主教的腐朽统治、某某教案导致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等等。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件负面的事情,也不是单方的错误。就算这些事情的错误完全由教会
承担,但教会两千年的历史呈现了不少的文明,对于这些正能量,历史课本为何只字不提
?当我们谴责日本修改教科书时,能否扪心自问,我们的教科书是否完全中立客观?是否
有倾向性?是否要让这样的倾向去误导人?
我那时受课本的印象,在完全没有直面接触下对教会产生了坏印象。好在后来认识皈依后
得以拨云见雾。但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去认识教会,那么很多固有的不公印象要伴随一
生,所以当有人搞笑的问,现在教会是否还出售赎罪券,我实在痛心。
对于他人错误,如恶意扩大也是一种罪恶。我们看当年的“赎罪券”,若仔细研究教会史
会发现,起初的本意是正确的,教会建造圣殿,需要人捐献,所以有了赎罪券,只是人们
在推广和传播中,出现了偏差。天主是公义的,行善工会让天主记住,我们献给天主一元
钱,天主会善赏赐我们更多。如同现在,神父有时要求教友奉献金钱,为了更好发展教会
,我们也相信天主会给我们更多的回报。但如果是教外人,就可能要攻击教会了:教会怎
么问教友要钱呢?对于弥撒献仪,也有教外人认为这一种金钱交易,神父在贪污钱。
当年的赎罪券也是这样,被人利用来攻击教会。奉献被抹杀,被认为是拿钱买罪赦。但当
时政治势力也不喜欢向教会纳税,于是便利用了马丁路德。就像两人闹矛盾,关爱的第三
方应该是调解,而不是向着一个说“那人就是可恶的,该死的”,这样的第三方看到了他
人的罪,殊不知这时自己也有了罪。
咬住天主教会曾经的错误不放,到底是什么动机?是不了解教会还是恶意渲染呢?大约是
这样的心理──我不喜欢教会,我也希望别人认可我,也同样不要喜欢。
中世纪的天主教虽然走过一段弯路,归根结底是因为政教合一造成,所以政教问题应该“
凯撒的归凯撒”。再看,现在中国大陆的教会,官方一直喊著“自选自圣,民主办教”的
口号,既然政教合一导致了中世纪教会的弯路,为何现在又这么急切的喜欢政教合一的路
子呢?实在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__________
撰文:翔空,中国大陆一位天主教徒。
http://tinyurl.com/jl2rygt
楼主: monarchist (ドン・キホーテちゃん)   2016-07-19 15:16:00
伽利略并没有被烧死......
作者: Pietro (☞金肃πετροσ)   2016-07-19 22:08:00
这和地圆论没遭到禁止一样是常见的迷思
作者: bmcat (黑嘴猫)   2016-07-20 09:03:00
有一位被烧死的很有名Giodano Bruno罗马小 花广场有雕像纪念
作者: Pietro (☞金肃πετροσ)   2016-07-20 23:30:00
但是布鲁诺却常常被遗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