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ristopherl (Crystal~++)》之铭言:
: ※ 引述《acbwanatha (小杰富力士)》之铭言:
: : 事实上,中产阶级如电资医牙都还在啊。
: : 你够聪明然后做对选择的话依然可以成为那一份子。
: : 这两个条件表示了有的人不够聪明,
: : 所以无法去选择那些行业。
: : 而我在板上比较在意的是那种明明就够聪明,
: : 但是他选系可能选了台大心理系或是法律系或是财金、会计系,
: : 只是因为当年被“兴趣”二个字洗脑才误走了那一途,
: 完全不同意。
: 当教育部在那边玩弄教改的时候,我们能反抗吗?
: 来看一下,当年我们的教改改了什么。
如果有意识到学习 选择兴趣 背后的意义 代价 和价值
家境又没到太差 (被讨债 家暴 毒酒瘾 好赌 有重大伤残家属照顾负担)
其实都有机会找到真正的方向去努力
只可惜很少人有能力去思考教育的本质
很多人也没有实际模范可以从旁参考学习
多数人都是盲从...
另外台湾人很喜欢去国外取经但又只学到表面 也没有针对国情调整
这也造成教改四不像 越改越惨的情况
: 1. 快乐学习
: 简单来说,就是洗脑没出过社会的学生,
: 跟他们说,学历不重要,考试不重要,快乐就好
真正的快乐学习不是轻松学习 而是找到学习的目标和乐趣
自主学习 乐于学习 努力学习
我知道这件事是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那时候家里要我去补习英文 但我不是那么喜欢
也导致自己英文学习上进度相对很糟
(至今那时的阴影还影响到我现在的所有语文学习...)
相反的 其他没有补习的科目 我自己有兴趣自学的科目 都学得很不错
大概小四~小五的时候就把国一国二的理化 生物学会七成左右
那时候也没人逼 家人丢给我几本商务出版社的基础物理 基础化学 基础生物
就这样看完了.....
至于不是那么有兴趣的科目 还是会给自己一些有趣的目标去达成
很多学习都不是从课本 而是去买或借相关的课外书来阅读
长更大的时候 (高中时期)
知道有些目标总不是自己喜好 但为了达到更喜欢的目标
必经之路上还是要认命弄懂 学习某些知识和技术
: 课本太厚→砍! 上课时数太长→砍!
: (不过考试内容还是一样多唷。而且课本里都没有。想考好学校,自己去补习!)
: 等到出社会发现:
: 阿!压力根本没减轻阿。
: 找不到好工作,还不是要考公务员。
: 而且还输从国中就超前补习,应届考上医科的同学一大截。
真正快乐学习就是给他更多压力 但他克服后会表现更积极更好
本质上是要找到自己的目标 自己愿意去学习 体会辛苦之后的快乐和成就
: 2. 适性扬才
: 简单来说,就是冷门科系的教授,想骗学生去念
: 编一堆,兴趣是生科、数学、历史的学生,被爸妈逼着考医科的可怜故事。
: 把学生骗去填冷门科系。
: 等到毕业后发现:阿,原来有钱才能培养兴趣阿。
: 故事里那些兴趣是画画的、生科的、数学的、历史的,
: 他们都是富二代,不用养爸妈,不用担心取妻生子,可是我要养阿。
工作兴趣和休闲兴趣有很大的差别 我在这版上有过几次心得文
在台湾多数家长 校方都无法协助学生了解什么方向是工作兴趣 哪些又是休闲兴趣
另外也不像欧美 有较高比例学生是先工作后再选择就读大学
因为和实际就业 工作环境的认知脱节 造成选择科系上的思考不周全
不少人抱怨当初顺着分数填志愿 这又能怪谁?
家长帮忙填志愿 这在国外真的很悲惨... 大多数人都成年了
真的适性扬才 更要竞争 才能让大家提早觉悟 或 有觉悟 而不是浪费大学生涯
: 3. 广设大学
: 这个政策最脑残,把大学学历变成废纸。低阶中产消失。
: 以前爸妈年代,只要认真读书,就算没考上医科,至少还是低阶的中产阶级。
: 现在不只要考上大学,还要考上医牙、名校理工才能当中产。
: 然后再来嘲笑那些低阶中产:“阿哈哈,当初选系就要选对阿。”
: 社会学有个名词叫作“文化资本”:家庭因素,会决定你未来是否能选对科系
: 尤其在20年前网络不发达的时候,一般穷人工作就很忙了,谁会关心教改改了什么。
: 当年教改能选对科系的,很多都是高社经的家庭,有本事获取第一手的资讯。
在台湾 不少人大学学历变废纸是必然
因为广设大学但是真正有能力 有意愿在大学学习的人不会等比例增加
大学的环境学习自由 但也代表没有自制能力 读完大学也不见得有学到什么东西
另外台湾的大学入学和毕业门槛都太低 以前两者门槛皆高时
当然毕业证书是品质保证 但现在......
大学选科系和选科系后的准备 这部份文化资本确实有明显差距....
读过早期大学研究所的家长 大概知道哪些事情在大学时期是很重要的
如果自己子女能听进去 通常在学校也会有比较多的收获 (不是只有课业成绩)
: 现在进行式:
: 4. 延后上学、第八节不可强制留校
: 快乐学习的翻板。洗脑学生上课很累,又没有补习班教得有用,快乐就好。
: (怎么不说是因为第一次教改,害大家都要去补习班学习?
: 觉醒青年不要再洗脑,害那些没出过社会的学生好吗?烂透了!)
说到底就是学习动力从何来?
发自内心的自主动力是最持久 最可贵 也最不变成纯粹痛苦的
早期没自主动力的人会被家长逼去读书 但到了某个阶段 会有一个联考绩制把关
这机制其实想想反而帮了不少不适合 也不太喜欢读书的人
提早去学一技之长或先去社会闯一闯
(读书只是学习的其中一部份 有些人读书差 但在其他方面学得更好)
: 5. 新型学测+学习历程档案+繁星计画
: 学测让指考名额愈来愈少。
: 繁星私立高中崛起。以后的第一志愿恐怕是薇阁、复兴实、常春藤。
: 穷人去死吧。
私立高中会崛起 不是繁星计画
而是上课秩序 分班教育
因为公立高中普遍来说 要好好上课越来越困难
大家习惯补习 正课也就兴趣缺缺 另外什么都不能管 秩序就靠学生自己维护
想也知道多数结果.......
私立高中扰乱秩序可以用很多方式退你学 约谈家长 让你家长难堪
但公立高中职很困难
另外公立高中的基本学科程度鉴别度因为升学政策改变 变差了
在无法能力分班的情况下 班上程度前后差距拉大 老师上课难度更高
(不然潜水 游泳训练干嘛分级? 全部新手老手一起上课 看看会不会死人)
私立高中可以用很多名目分班教育 其实这样反而对大家都好
(除了自尊心外)
看到这点的有钱家长 除非自己子女真的天资很高自制力更高
不然多数不是往国外送就是去读这些私立高中.....
(以前前几志愿同侪效应真的很强 但这几年真的变弱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