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38岁留美博士失业2年,妈妈心痛自白:叫

楼主: antonio888 (安東尼)   2016-08-31 15:55:42
38岁留美博士失业2年,妈妈心痛自白:叫儿子用功读书、卖房送他出国,是我错了
七月,台湾失业率飙破4%,社会又陷入焦虑中,也因为正值毕业季,青年的高失业率再度
端上台面讨论。
和全体失业率相较,青年失业率达三倍,在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确是一个棘手问题。但是
请注意,失业率还只是计算到劳动人口,另外有15万名想工作却未找工作的“怯志人口”
并不计入劳动人口里,其中近四成共5万8千人属于青壮年,年纪在25至39岁之间,最让人
忧心!
社会期待,侷限了人生的多元性
宝宝心里苦,但是妈妈心里更苦。一位中年妈妈和我谈起他的儿子,38岁,留美博士,在
家里蹲了两年,她没有怪儿子,反而是充满自责。
妈妈说,儿子拿到学位刚回台湾时,有出去找过工作,可是大学关校并校的传闻满天飞,
找不到教职缺,而民间企业又觉得用不到博士学历,而且36岁毫无工作经历,因此求职也
四处碰壁。说著说著,妈妈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再也收不住,一颗一颗的掉了下来,
哽咽的说:
“是我错了,不应该从小要儿子好好念书、考上好学校,以为这样就可以拥有美好的人生
,让他有过高的期待,没有办法接受现实的人生不如他的理想。”
打从儿子念小学起,成绩数一数二,逢年过节亲戚看到他,就期许他长大一定要念医科或
当律师,念博士到大学当教授也挺光耀门楣。这位妈妈自觉有责任好好栽培儿子念书,住
南部的她还为此调职台北,陪儿子在台北念大学,甚至卖掉房子送儿子去美国攻读博士。
孩子认真自律,一路没让父母失望过,整个家族都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过度关心,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就在儿子开始求职后,人生从彩色变成黑白。不知情的亲戚逢年过节看到他,也不察言观
色就口没遮拦的问:
“念完博士,现在那一所大学任教呢?”
“念完博士,大企业应该抢着要你,现在那里高就啊?”
每一个有口无心的问句,都像尖刄一般插进儿子的心窝,他受不住了,于是躲起来不见人
,最后变成家里的隐形人口,好像不存在这个人似的,父母不会主动提及儿子,即使有人
问起也是支支吾吾带过。说到这儿,这位妈妈难过不已的问:
“难道,我的儿子已经走到人生的终点站了吗?”
回顾过去38年,是不是早知道念到大学毕业就好了?这样,孩子就不会背负过重的社会期
待,不会走进外在价值的牢笼里自闭,也许可以轻松一点,享受平凡人的幸福人生,她也
能捡回一个快乐的儿子。
人生无法倒带回去重演,但是可以重新开始,只要有开始就会有转机,需要给予时间耐心
等待。花了38年在儿子脑海里打造的自我形象与自我评价,恐怕也是要花不少年时间才能
重建,这个过程可以想见的是儿子苦,妈妈也苦。
三个不,帮帮放弃求职的青年
老实说,这样的妈妈,我的身边有好几位,都是说得上贴心话的至交好友,她们一辈子认
真扮演各种角色,最尽职的就是妈妈这个角色。她们的孩子也努力用功,品学兼优,但是
都在求职上跌跤后再也爬不起来,愈退缩愈不顺利,愈不顺利愈退缩,退到最后则是关起
人生大门,失去信心,不再外出求职。
孩子长到三十多岁,父母能尽力的有限,最多就是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专家常会建议,父
母要下狠心把孩子赶出去,让他独立面对经济的现实,就会去找工作。这个推理是对的,
对于二十多岁的还管用,三四十岁就难囉,因为赶不出去啊!
做亲戚朋友的我们,要知道孩子今天会变成这个样子,很可能是因为之前的一句话,在孩
子的心里种下“恶因”,强化了不理性的“社会价值”,那么此时此刻我们能做的事,便
是拉开距离,做到以下三个不,给他们一个安全安心的时空去修复心灵,以及找回自己:
1. 不询问:当父母不想多谈孩子,就不要“善意关心”问起孩子的状况,因为每一个询
问都带有社会价值,代表某一种社会眼光,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2. 不上门:家是孩子最后的堡垒,他唯一能藏身的地方,任何外人上门都会带给他和父
母的尴尬与不便,约在外面会是比较贴心的选择。
3. 不拒绝:碰到这种情况,父母与孩子都有如走上绝路般的无力与无助,如果他们开口
请求帮忙,请尽力给予协助与提携,甚至做必要的承担与背书。
http://goo.gl/sRJ8bb
作者: pipsqueak002 (莫非定律纪录保持者)   2016-09-01 13:02:00
做行销,国外业务,PM助理,都可以,选择很多身段放不下,或是妈妈意见多,那才是问题
作者: gardenless20 (吱吱叫)   2016-09-01 13:34:00
这也不是妈妈的错唷!谁知道未来会变成怎么样不过怎么不在国外找工作就好,去大陆工作也可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