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opper594 (世界のももクロ No.1!!!)》之铭言:
: ※ 引述《mofass (废文产生器)》之铭言:
: :
![]()
: : 我是不喝咖啡啦,不懂那种烧焦的豆子有什么好喝的
: : 什么滤压咖啡冰滴咖啡,什么蓝山摩卡冰美式
: :
![]()
: : 台湾咖啡店真的靠北多的,但卖最好的还是超商咖啡吧?
: : 那么多家专业咖啡店,真的懂咖啡的有多少人?
: :
![]()
: : 喝咖啡机的就好了吧,反正也喝不出来
: 就我自己接触自学玩咖啡(手冲 冷萃 浓缩等) 开始喝到现在快两年的心得
: 其实咖啡本身就像耳机或音响这种
: 不是你真的木舌(木耳) 而是你没去试过真的好的单品咖啡(耳机音响)
提到这个,我想到,不只是咖啡,
应该说"饮食"的文化中,对于使用者体验有比较特别的期许。
音响系统的选购,首重试听,比起网络上写得天花乱坠的评论,
带着你常常听的音乐到音响店,去试听妳想买或者店家推荐的音响器材,
最后由你的听觉体验来决定最后的选购。
只要你有试听,听了之后觉得“高价耳机也没比较好听”,
甚是比较少见的“低价耳机比高价耳机更好听”,都算是正常的结果
毕竟就只是每个人对于不同的声音表现有不同的重点。
但是一旦扯到饮食上,如果吃了个高价或精品类型的食物后,
觉得“这跟某个低价食物差不多好吃”,
常常就会有类似“你不懂吃”“味觉不灵敏有待训练”之类的描述
对比音响系统,两支耳机听不出差异,
不会说“你不懂听”,也不会有人叫你去“训练耳朵去听出其中的区别”,
而是“硬要听出区别干嘛?没有意义”“还要特别听才听得出差异就是没差”。
这种差异是因为饮食常常会跟品味连结的关系吗?
至于喝咖啡,我也只知道 Dark Roast 和 Medium Roast 之间,
我通常比较爱喝 Dark Roast,因为 Medium Roast 常常有股酸味
泡出来就是牛奶加好加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