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baozi (风のように)》之铭言:
: 阿NO~米娜桑~抠尼几挖 哟了不嗯~阿腻唷哈seiyo 打给厚 胎嘎齁
: 这几天有人说活侠传这种题材进不去欧美?
: 所以为什么东方武侠仙侠踏不出中文圈呢?
: 连想拍大卡司电影, 3A大作游戏都乏人问津?
: 日本武士道文化输出也太猛了吧?
: 有C洽咪?
以前就讨论过了, 主要两点
一是中国清朝以后就不是文化输出强国,
确实欧美对于中国的艺术品 功夫(少林寺) 西藏的藏传密宗等元素带有浪漫的想像.
但也仅此于此, 比起 你(黄猴子)去告诉他们(西方)这些东西是什么
他们(西方)更愿意凭自己的想像将上述的要素融入他们的创作里.
刚好刺客暗影者是个很好的例子, 到底符不符合史实并不那么重要,
重点在作品呈现给消费者的东西是能满足消费者浪漫想像的东西就够了.
二是所谓的武侠, 想作为面向大众的文化输出符号过于薄弱,
不管是武士道或是忍者, 你提到这两者大众脑中会马上浮现代表性的符号,
例子我就不举了, 同样的暗影者预告片去看过就知道了,
基本上预告呈现出来的东西就是你对大部分人提到武士 忍者时,
脑子里第一时间会冒出来的东西, 除了黑人这部分啦...
而武侠就很缺这些有足够代表性能刻痕在大众脑海里的符号,
你看托尔金的魔戒, 同样是创作物, 我自己也没看过小说
但你提到托尔金 魔戒 等关键字, 就能想到哈比人 精灵 戒灵 索伦这些,
你提到哈利波到就能想到 巫师 魔杖 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等
这些都是不用看小说就能直接联想的符号,
四大学院, 你不用看过小说也能知道四大学院有啥不同,
但你没看过小说, 能搞懂 少林 武当 崆峒 峨嵋吗? (少林可能可以拉 就和尚呗)
如果你尝试真的去拍个电影, 舍弃小说中的详细设定
而是将这些门派像四大学院那样 符号简单化 大众化,
肯定会有一票人跳出来说你这不符设定 不懂武侠 不尊重原作巴拉巴拉,
另外所谓的武士道, 其实只限定在织田信长到德川幕府的时期而已,
但武侠的时代跨幅就很大, 清朝的武侠 明朝的武侠 宋朝的武侠,
以小说的形式呈现问题不大, 但若以视觉作品呈现
那观众就更难辨认.
所以武侠注定只能在华语圈自嗨, 甚至越来越小众.
比起来传武就这点有优势, 因为都是清末民初开始冒出来的东西,
所以拍成影视作品反而还比较容易掌握重点元素.
作者: coollee (EloC) 2024-06-22 17:33:00
其实对这要素的开发 华人世界就没很重视金庸各种翻拍电视剧 成品都是省预算无法搬上台面之作结果西方还能先生出 功夫熊猫以及降世神通等作品
作者: poprabbid 2024-06-22 18:52:00
也不是不重视,而是发展程度差距过大,你们说的文化大国都是发达国家,要技术有技术自然好作品也多。中文圈的一个不被当成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从技术到作品全方面被屌打只要中国能做出火影忍者或哈利波特这种程度的作品自然都不是问题,但问就是没有,没钱没文化自然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