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删,关于红学的研究流派众多 但发现很多版友的印象可能都和实际文本有所出入
。
这里提几点个人觉得比较值得大家讨论的,手上虽有庚辰本,但懒得抄书了,就用网络资
料的文本代替:
一、版本问题
第一个要厘清的就是关于大家提及的很多情节都是出于后四十回的,也就是坊间相传由高
鹗和程伟元共写版本,不管此说真伪如何,笔法风格乃至情节走势,都和前八十回相去甚
远,放到今天来看,就和展场买的本子没差多少,包含大家喜欢讨论的黛玉归天等情节,
都是在后四十回,拿同人本的情节当作正史讨论,这点本来就有待商榷。
二、情敌说
林黛玉和薛宝钗从头到尾都不是情敌关系,所谓情敌,
必须建立在自由恋爱合法的基础上。但从书中的内容来看,非旦宝钗对于自己婚姻毫不关
心,甚至当黛玉遇到宝玉有任何一丝踰越兄妹之情的表现,都会有很激烈的反应。把自由
恋爱套用在当时的时空背景,本身就是非常荒诞的事情。
譬如〈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一节:
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的通红了,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
腮带怒,薄面含嗔,指著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了!好好儿的把这些淫词艳曲弄了来
,说这些混帐话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二字,就把眼圈儿红了,转
身就走。
黛玉如果真的是芳心暗喜,又何必眼圈儿红?这里是真正感觉自己受了委屈,因为宝玉的
轻薄话让黛玉作为贵族女儿的尊严受到屈辱,这点务必明察。
那么黛玉初期和宝钗的矛盾从何而来呢?以才情论,黛玉最自负的文才,宝钗能与之并论
(元妃认证:“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所及。”黛玉本想将众人压倒,但
宝钗令其未能如愿);宝钗又善处世,能照顾到亲长仆婢面面俱到,更非孤高如黛玉能比
。本来宝玉独厚黛玉,后来来了宝钗,黛玉便失却众人关注的核心地位,以她的年龄来看
,产生矛盾之情无可厚非,但和婚恋的考量并不构成直接关系,因为考虑婚恋这件事情本
身,对当时的贵族女儿本身就是一种亵渎。
另一角度来看,黛玉党最常说事的就是宝黛两人真个心意相通、才是灵魂知己云云,恐怕
也不太对。当宝玉心情苦涩,提笔写下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
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黛玉的反应是“不觉又可笑又可叹”“作的是个玩意儿,无
甚关系的”,宝钗却能精准的说出宝玉心境,甚至知道他这些想法是因为自己生日会上所
点戏曲而来,可见宝钗对宝玉的理解,恐怕不在黛玉之下。
那么二女的关系后来如何呢?确实前四十回左右二女的关系有些微妙,但四十二回〈蘅芜
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音〉的重要情节以后,二女关系急速升温,已亲厚如姊妹
,这点肯定和大家印象中的有所不同。
这段是黛玉偷读《牡丹亭》被宝钗发现,宝钗以贵族女子识字已属幸运,不应该耽溺描写
男女之情的淫书相劝,“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注意黛玉的反应是“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的撒
娇,这绝对不是面对情敌的表现,而是真正认同对方阐释的价值观,此后两人的关系变成
下面这样:
黛玉笑着,忙央告道:“好姐姐!饶了我罢!颦儿年纪小,只知说,不知道轻重,做姐姐
的教导我!姐姐不饶我,我还求谁去呢?”众人不知话内有因,都笑道:“说的好可怜见
儿的!连我们也软了。饶了他罢!”宝钗原是和他玩,忽听他又拉扯上前番说他胡看杂书
的话,便不好再和他闹了,放起他来。黛玉笑道:“到底是姐姐,要是我,再不饶人的!
”宝钗笑指他道:“怪不得老太太疼你,众人爱你。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过来,我替你
把头发笼笼罢。”黛玉果然转过身来,宝钗用手笼上去。
此后二女亲如姊妹,宝玉见了也欢喜。
三、地位说
直接说结论:黛玉根本就不可怜。
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如何,我们一定要去除粉丝滤镜来看。首先要知道贾府里面,贾母的
好恶几乎可以凌驾在其他之上:“别说是三五代的陈人,现从老太太、太太屋里拨过来的
,就是老太太,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轻易也伤不得他。”
贾母对黛玉的喜爱之深无可怀疑,甚至可以说宝黛两人的地位对贾母而言是同等重要,那
么贾宝玉享受到的特权,黛玉几乎可说是平起平坐。
再者从黛玉以潇湘馆为居,潇湘馆是何许地方?元妃亲自认证“有凤来仪”(潇湘馆),“
红香绿玉”(怡红院)、“杏帘在望”(稻香村)、“蘅芷清芬”(蘅芜院)四大宝地,怡红院
是宝玉所居,蘅芜院是薛宝钗所居,稻香村则是李纨所住,宝玉宝钗身分如何不用多说,
李纨是长孙媳,那么列于四处之首的潇湘馆是何地位,能住在这里的黛玉是何地位,不消
言说。
黛玉前期的性格如何?黛玉生得伶俐,“见一个打趣一个”,这句话出于史湘云之口,要
知道史湘云已经是书中最敢直接和黛玉说话的人了,但仍嫌委婉。黛玉几乎是仗恃自己特
殊的地位,能对众人随意指摘,众人对黛玉更是小心翼翼,生怕其有任何不快。黛玉的可
怜是对自己身世的顾影自怜,和她现实中的地位绝对不匹配,要说可怜的话,史湘云绝对
比黛玉值得同情的多,她甚至连大观园都不能住,这点务必明察。
当然湘云敢当面乱呛黛玉,除了个性豪爽如侠客之外,并不是因为她们感情不睦,事实上
湘云是黛玉少数认同的人之一,两姊妹以诗文结交,更有很多亲厚的情节,贸然把人物之
间的关系用爱憎妒恨来二元分化,是对创作者最大的亵渎。
至于为何晴雯敢呛黛玉?这部分有点复杂,牵涉到晴雯和黛玉的人物设计、身分安排问题
,太过冗杂,此处就不多谈。
四、宝黛婚约
前八十回当中我们几乎可以抵定,作者笔下贾府众人,都认定宝黛必定会结婚,黛玉/袭
人构成的正室/妾室关系,几乎是不用明说的事实。
作为从贾母移居宝玉房中的袭人,又以精乖敏锐著称,最可体察长辈们的心意,她表现出
的处处态度,几乎都把黛玉当作未来的女主人看待。甚至宝钗、宝钗之母薛姨妈也明确知
道这件事实。
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一节当中,可以发现薛姨妈安慰失怙
的黛玉,言谈间也认定宝黛两人属于众人认同的关系。(此处依版友意见稍加修饰)
对岸很多文章为了刻意塑造人物对立,常爱说薛家母女二人如何如何心机重,如何惺惺作
态云云,这显然和作者塑造的情节和人物都不相同,退一万步说,薛姨妈作为黛玉的长辈
,她根本没有必要在黛玉面前惺惺作态。
补述:很多人认为王夫人不喜欢黛玉,但这点多半是因为晴雯外型像黛玉,王夫人又不喜
晴雯之故。你不喜欢王绍伟也不代表你就一定不喜欢Kobe,王夫人对黛玉可能就是不特别
亲厚,但绝对称不上讨厌。
打了一大篇,出处都是系所的研究跟论文,但研究是非常开放的,仅提供建立在文本上面
的论证以及推断,供对红学有兴趣的版友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