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野秀明早期的TV版作品,如果硬要说缺陷的话。
那就是他太急于想把他知道的东西塞进作品里,但从观众角度来看,
表达方式有改良的空间。随便举个例子:
你知道为何古希腊人那么喜欢看戏剧,特别是悲剧呢?
因为这就跟你看动画一样,在看到你喜欢的角色死去时,
比如说无限列车中猗窝座成功逃离后,炭次郎在那边吠:
不要逃啊,卑鄙的家伙,大哥没有输,他战斗到最后,守护到了最后。你才输了啦
由于你在观看的瞬间已经代入炼狱与炭次郎的情绪,而对这两人的苦难
感到感同身受的同情。你才会觉得这一幕很好看。甚至想要继续在网络看他人反应
来寻求认同这种好看的感觉。
也就是说,如果从哲学角度来看,你唯有先抛弃"你"的个体意识,让你融入
"看无限列车"后觉得好看。而当你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人的"自我"存在
其实只是一个你和他人比较后所想像的幻觉,人可以用消除个体界线的方式存在,
就像你看动画并沉醉其中认为它是神作一样。
这个思维又形成了后来希腊的酒神节、意大利的嘉年华会(Carnival)
在这些节日中,你可以暂时丢弃你的工作、社会角色、你可以暂时不用管你是谁。
只要尽情的享乐就好。感受人跟人之间各种界线消除后纯粹的快乐状态。
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界线。有没有觉得跟AT力场与人类补完计画很像?
因为这些东西很有可能就是庵野所提取的概念原型。也就是:
你是谁?你要怎么知道你是谁?而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区别,那就是乐土了吗?
庵野本来应该是想讲这些东西,但在福音战士的铺陈比例实在差太多,
碇真嗣花了整整20多集服从著老爸与拿夫,来满足众人对他的期望。
你叫他搭乘福音战士,他服从了。
你叫他杀了第一个了解真嗣的朋友,他最后也杀了。
如果按照尼采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寓言,真嗣就一直是个
服从任何要求的骆驼而已,那些强制必须接受的各种设定,包括杀使徒
搭乘福音战士并承受各种风险,他完全都不会质疑,也不想质疑而去履行。
但他的内在是很空无的,结果就是他不断背着众人期望而奔向荒漠。
如果这头骆驼没有体认到这种无条件扮演,企图满足他人期望的"自己"
其实非常荒谬,他必须质疑并抗争这些要求后,他才能获得"自由"与寻找他自己
也就是寻求自己的自我认同,不然他迟早会陷入对自己的强烈厌恶。
等着他的就是陷入忧郁症的未来。而这第一步就是要先学会照顾好自己。
也就是26话的英文标题:Take care of yourself.
才会变成像这种宛如公案的精神拷问:
https://youtu.be/-TISVubPMeM
虽然这一话相对于整部作品来说,他的表现相当地突兀而且似乎没有必要。
但如果考量"这是真嗣的人生",那真嗣到底有没有在这一话想通反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事实上就算我们把"真嗣"去掉,把你代入到主词,这句话也是可以成立的。
因为即使到了现在,也有许多人不了解你自己的价值并不是满足他人的"你应做什么"
而是你自发地讲"你要做什么"。
碇真嗣乍看很笨拙,直到了26集的最后5分钟才想通并获得掌声鼓励。
但这其实并不容易,有的人可能要花7~8年后,才能从25集走到26集而想通。
然而真的有必要做到那么意识流连续弄2集灵魂拷问吗?
我个人认为是不用做到这种程度啦,反例就:
https://youtu.be/UiFCsIg33QU?t=18
天元突破的西蒙也大约铺了3集来描述他想扮演大哥角色但怎么努力都还是当不好,
最后终于想通了"大哥已经死了,我就是我。我就是挖洞的西蒙"
其实这种平舖直述的表现也不会很差,也不会让观众感到黑人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