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在屈辱过后仍得面对战争也太亏了吧

楼主: LengJC (LengJC)   2022-12-28 12:15:41
在历史上,还真有先受屈辱后再回头继续战争的,
即建炎年间,宋金所签属的33绍兴合约。
在金人入主中原之后,一举将北宋给灭了,
宋朝被灭之后,原先赵宋血系都要送到北方作为俘虏,
然身为赵王的高宗,因为长的太像小孩,
金人送来的赵王是假的,便把他轰出去,
后赵王逃亡至南方,建立南宋。
高宗在建立即位之初,北方金人作为外患,国内骄兵作为内忧,
作为他即位之时的强烈政治问题。
建炎三年(1129),发生刘苗兵变,国内禁军逼迫高宗退位,
禅位给他三岁的儿子,后在将领韩世忠、宰相吕颐浩的协助下结束。
同年十二月,金人南下,破明州,这有多严重?
我们来看的简单的地图,在北宋年间,明州位于越州的右方。

南宋年间,同处的行政划分为下。

越州被改成绍兴府,即后来的首都,明州则改成庆元府。
换句话说,金人都打到高宗他们家的后院了,
如果在加上靖难之祸,很难想像高宗的PTSD有多严重。
确实高宗还真有PTSD,他当时在跟宫女打炮到一半,听到金人来袭,
此后变成33阳痿。
为此,南宋初年,几乎可说是从废墟中重建,
不过外患问题,并非是高宗的首选。
这边必须引用学者的著作,
北京大学邓小南老师,在《祖宗之法》一书中,提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大致上,宋代以来的立国君主,一言概括,“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
太宗也提及到“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意思与上述同理。
那他们在防弊什么?
太祖建立赵宋以来,同样有内忧与外患,外患为南唐等强而有力的国家,
内忧同为禁军、藩镇问题,
赵匡胤同样如五代其余军主一样,是兵变上任的,他为了防范宋代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
故此,他的主要政治目标,即是防弊地方权力过大、军人权力过大为重。
出现所谓杯酒释兵权处理禁军问题、
以及赵普上言“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等三项策略,以治理藩镇问题。
然来太祖、太宗建立的传统,成为宋代很重要的政治语言,屡屡出现“祖宗之法”。
可以说,太祖防弊军人干政等问题,深深烙印在赵宋一脉的血系中。
故,当国内禁军问题浮出台面,优先处理顺序必定高于金人。
当时南宋初期,军力强大,得以与北方金人相抗衡,不过也由于势力过大。
出现“今诸将之骄,枢密院已不能制”等言论,枢密院即宋代皇帝控制军队的重要机构。
同时,当时地方军队打着“_家军”等口号非常常见,
如大家熟知的岳飞,即岳飞打着“岳家军”的口号对外战斗,
看在高宗的眼里,定不是很滋味。
在绍兴年间,国内主战派,如张浚等人执意北伐,原先高宗也同意了。
然而张俊的路线相当失败,当时中央为了控管军队,设置文人作为军队的副首。
而文人姿态摆得过高,导致张俊统领的十万大军,投靠到金人建立的伪齐政权。
在宋代开国传统以来,军队叛变、高级将领难以控管,是最不能接受的,
因此,即便接受屈辱性条约,也要优先把军队问题给解决,故出现杀岳飞,以杀鸡儆猴。
题外话,“莫须有”一词,若按照上下文来看,并非翻译成“为什么有理由”,
而是“难道没有吗?”更为精确。
在绍兴年间签定的绍兴条约,对南宋来说,是相当大的屈辱。
最主要的一条,即是金册封宋为皇帝,白话就是“老子金人说你是皇帝你才是皇帝”。
而且还不是金人皇帝亲自册封,是派使臣过去册封。
可见,宋高宗宁愿被当乌龟玩,甚至阳痿了,也不要让禁军权势过大。
南宋开国受到这般屈辱,后来来是继续战争,
孝宗朝的北伐,最后让君臣关系改为叔姪关系、减岁币等措施。
然而,南宋开国,高宗选择受到取辱,
应当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同时防止自身不会遭受兵变,
等到国内问题解决后,再进行北伐调整条约内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