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太] 正太学笔记20220922

楼主: rainnawind (守序邪恶的雨飒)   2022-09-22 21:34:15
。正太的基本定义是“可爱的小男孩”,但其中可爱、小、男孩三者各有解释
。从文化演进的角度来看,“男孩爱好者”族群先于“正太”名词的出现
这有相当多历史迹象可以佐证,在此不便赘述
。词源上,正太控(ショタコン)的用法又先于正太(ショタ)出现
“正太控”是为“正太郎情节”(正太郎コンプレックス/Shotaro Complex)的简称
在1981年的日本,“正太郎情节”被发明用以描述“男孩爱好者”的喜好倾向
。按提出者浜松克树氏的解释,该名词是由于当年代热播动画‘太阳の使者 鉄人28号’
故他引用了少年主角金田正太郎的名字,作为“男孩爱好者”喜好的代表
正如同“萝莉控”(萝莉塔情节)的词源是纳博科夫的小说《萝莉塔》(Lolita)书名
。故,逻辑上将“正太”定义为某种形式,来框架所有“正太控”的喜好对象
其实是一种有问题的做法
因为“正太”本身不过是一个为描述这种爱好对象,所提出的举例
。实际上,“泛正太控族群”喜好的,可能是任何能被视为“可爱的小男孩”的角色
其中的次级族群、乃至个人的喜好也或多也所风格、属性差异
当然,也会有人根本不喜欢“金田正太郎”,从而产生“金田正太郎不是正太”的悖论
。由此可知“正太控文化”的主体性也一直都是在“正太控”而不是“正太”本身
由“男孩爱好者”的审美偏好、言论、作品、(犯罪或非犯罪性的)行为乃至社群
构成了这样的一个文化风貌
。但不是所有“喜欢可爱的小男孩”的人士都认为自己是“正太控”
他们可能自认只是“喜欢小孩”、“少年控”、“喜欢纯真”、“母(父/兄/姊)爱”
某部分对正太产生爱好的因素更是基于人类的本能
。碍于一些伦理、社会性的因素,抑或是由于由于名义上的标签化倾向
并不是“男孩爱好者”有强烈的“正太控”身分认同意识、乃至会去参与相关社群
更多潜在的、无意识的、隐藏的爱好者,则散点在社会各处
以不同的程度和形式喜好著“正太”,也就是各类所谓的“可爱的小男孩”
因此,在研究上,笔者倾向使用“泛正太控族群”这个称呼
。另一方面,“正太控”会这么具有标签化色彩
其实是由于其中“情结”的部份容易与恋爱、性意识等问题产生连结
而与儿童产生爱恋、性相关,又会牵扯到“儿童性剥削”的伦理问题
。潜在的“泛正太控族群”则通常没有,或是隐藏了这类倾向
尽管有时候他们仍不经意的表露出、做出某些相似的言行
不过基于爱好的原因不同、程度不同,言行上自然也是各有区别
。事实上,情结(Complex)本身在心理学的意义上
只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潜意识导致的冲动,与恋爱或性并没有直接关系
与本能、美感或是荣格理论中阴影、阿尼玛等原型问题更有关系
因此,“男孩爱好者”具有的情结其实只是反映了他们的心理活动
而不是必然会造成各类麻烦的伦理问题
今天的总结
。产生“正太控文化”的主体因素是“爱好者-正太控”,而不是“被爱好者-正太”
。“正太控”是一种为描述“男孩爱好者”所产生的名词
。“正太”是为描述“男孩爱好者”的喜好对象存在,不应被反过来做为一种框架使用
。通常正太控具有自我认同意识,但有社会上有更多潜在、无自觉、隐藏的泛正太控族群
。正太控一词常被和恋爱、性意识产生连结,从而导致各种伦理问题
。但事实上所谓的“男孩爱好情结”只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心理状态
作者: yuta02 (火车上面有鳄鱼~)   2022-09-22 22:45:00
作者: Vulpix (Sebastian)   2022-09-22 23:02:00
作者: M7bronyUP (彩虹小马团)   2022-09-23 03:23:00
推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