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spairile (.....)》之铭言:
: 上述的发言都忽略东吴一直以来的外族威胁-山越
: 关于外族 3个国家简单讲
: 魏-从东汉末开始 曹操开始讨伐至魏-蜀交战 把乌丸击垮(207) 却让鲜卑崛起
: 鲜卑整个魏史是一个大麻烦 最后是刺杀首领去解决 时间也到236年了
: 匈奴则只是依附东汉政府 简单说就是屈服于东汉政府的淫威之下
: 但是 曹操至少让北方的外族威胁衰弱至少5-10年 不然他怎么南征
: 蜀-南蛮征伐 不需要说了吧 夷陵之战导致南中叛乱
: 南中平定的关键在于诸葛亮直接打主要目标孟获 并且成功降服他
: 花1年时间平定南中(225-226)
: 吴-山越 吴的外族跟蜀魏最大的问题在于
: 他们在史书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最大老大做代表
: 另外山越广义上 甚至可以当作是不服东吴的所有人 因为每一家几乎都有部曲
: 而且山越都躲在山上 平时搞你 打不赢就躲回山上 这样打ㄐㄐ
: 最后孙吴采取了诸葛恪的建议 用坚壁清野的方式把山越逼下山才平定
: 时间从234开始 这年也是孙权跟诸葛亮第5次北伐连动的合肥战役
: 以史料来说 山越相对搞定的时间可能是抓237 甚至更晚
: 这让东吴长期以来是没有北征能力的
山越的历史背景就是那样,
两汉其实都没有特别处理这块地,
所以等到真正出现以江左为根据地的大势力孙家,
终孙吴五代发展,自然要跟这些山越抢钱抢粮抢娘们(?).
曹魏的对异民族策略就延续东汉,
安排话事人(护XX校尉/中郎将),
但是话事人手边都有配属兵力,真的做得起事,
除非事情太大条,不然曹魏中央不需要动手(动真格的大概就鲜卑Laoda Kobe能);
大概跟东汉比较不同的是,扣除护羌校尉可能凉州刺史兼任以外,
这些话事人不出包没出事的话,就是钉在那边一生只督你一族,
尤其搞怀柔与分化不可或缺,挑出听话的部族当头,不听话的部族,一定要拿棒子打.
蜀汉对异民族策略则是相对多点两汉红利些,
益州与南中异民族基本上很吃两汉官场这一套,
就连雍闿都传说是那个刘老三超讨厌但第一个封侯的雍齿后代,
最边境的永昌吕家也自传吕不韦后代,
南中以外,巴郡的板楯蛮则是刘老三嘉奖过的战斗民族,
所以产生了蜀出相,巴出将的环境风气.
加上诸葛亮南征以后其实没有对南中介入太深,
他要的是西南丝路的经济价值,按时有$$有兵源可以进来,
除了成都中央派去的政协委员兼话事人(庲降都督),
基本上就是南中人治理南中.
成都中央不会给政协委员很多兵,偏偏他的政厅又放在南中,
所以他必须要能够好好乔事,乔得好你吃香我喝辣,
不听乔事的,政委就要联合主要的南中大姓来压制不听话的,
真正处理内乱的兵都是大姓出的,让合作后有利可图的大姓们,觉得舒适很重要,
舒服了,成都中央抽起税来也是干干脆脆的,反正我大姓屯的财富可以更多,
大姓们活得超滋润,有机会还可以去成都做个2000石大员官,
自然是自告奋勇出来帮委员平乱,甚至编个无当飞军给丞相去玩玩也很OK的.
反观孙吴,越族本来就没有跟中原文化瓜葛多深的底蕴,
秦朝虽然废越王为君长,设郡县欲治理,但说穿了有没有实质治理都很难说,
加上为了充实人口变成罪犯流放地,反而强化了中原人越族化的底蕴,
秦末越王的子孙直接起兵造反之后建国,
还获得汉朝的王位认证建立东瓯与闽越,
就算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亡国了,
这些人民也没有实质依附汉朝,而是变成了一种集合体,
然后后世的人也不管这些人是啥了,一个山越的称呼统包了一切.
吃中原那套的南中,和不吃中原那套的越人,
也造就了蜀汉与孙吴对异民族政策的差异.
孙吴的作法一向是以高压剥削对待异民族,相当于“我把你当人看”,
先把人家粮抢光光,再逼人家下山当奴隶,
除了土地拿了麻烦以外我全都要,
要用军力彻底荡平也同样不可能,
不然不会到孙皓亡国那一年还有山越造反,
因此被安排当孙吴新手每日任务副本礼包不是没理由.
当然这样的对待异民族风气也延续到对付岭南越人,不听剥削我就剿,
加上孙吴的部曲制度,吴国皇帝要谁去交州吸瘴气,当然是整团带过去,
整团带过去自然也是要在当地剥削的,
就连接到那个九真郡のたわわ(?)的传奇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