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的小孩子的个性其实不好写
小孩子的思维逻辑很明显地和成人不同
并不是每个作者或是编剧都会去钻研儿童心理学
事实上要讨读者喜欢也并不一定需要这样做
去设计一些“天真”、“懵懂”、“好强”之类的性格模板
很容易就能做出一些引起读者某种感受的性格
天然 → 感觉治愈
傻气 → 惹人疼爱
好强 → 傲娇很香
而并不需要真正细腻的去思考小孩子真正在想什么
对大人来说,儿童心理的世界是很奇怪的
常被使用么描述是“天马行空”
就拿这个举例
当大人看到“天马行空”会去想是:这是怎样的马,牠有怎样的翅膀,会怎么飞...etc
一切都是符合经验法则下去推衍的“想像”
但小孩子直觉理解的“天马”可能就是“天上的马”
然后普通的马能在天上走路了
这时候大人又会想的是:那要怎么走?走的是什么路?踩着云吗?隐形的步道吗?
真正属于小孩的“单纯”是在这种地方的单纯,也就是“直觉而不在乎细节”
而通常被写出来的“单纯小孩”经常是一种傻气、容易受骗的刻板形象
其实小孩子懂的事情没有大人想像的那么少
信任和警戒、善与恶的决断等等,都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只是缺乏经验,而在处理逻辑推衍的过程中少掉某些环节,产生了不一样的结果
讲回创作的立场,除了不好描写之外
作者或编剧们的更常思考会是,这种设计讨喜吗?
现实是,思考方式上差异已经使得现实的小孩子很让现实的大人头痛了
不是每个读者都是对小孩子有包容力的正太控或萝莉控
甚至连正太控或萝莉控,可能也不见得喜欢偏向写实系性格的小孩子
那为什么需要去表现一个写实的小孩子该有的样子?
这中间的折冲权衡下
现在在戏剧或ACG圈里主流的小孩子写法
大多都还是大人用模板去做的某种设计
大部分读者或观众应该也习惯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