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MUV-LUV 浅述战术机系谱 日本帝国篇 (完)

楼主: IronSkull (铁颅)   2021-10-25 11:33:03
这是最后一篇了
仔细想想,AL除了美国有出个F-15和F-18
其他全是日本战术机
好像根本没必要写这么多篇啊......
《日本帝国》
在开始讲日本帝国战术机之前,需要先讲解一下日本帝国的军事体系。
日本帝国的军队可分成“斯卫军”和“帝国军”两大体系。
前者成员主要来自贵族子女,负责守护大将军等贵族要人。
后者成员则大多来自平民,负责防卫日本国土和支援友邦。
由于两方战略目标不同,后勤系统也有落差,所以对战术机的需求颇有差异。
1.“F-4J / 77式 击震Gekishin”
https://imgur.com/WF9nEZh
‧F-4家族一员,日本帝国战术机技术的滥觞。
‧和其他F-4型号相比,为了使用日本特产的74式长刀进行改造,并强化了躯干骨架。
(日本战术机对肉搏谜の执著的开始)
‧尴尬的是,由于零件被优先送往战况吃紧的欧亚战线,日本帝国迟迟拿不到自己下单的
F-4,使得那些特地出国深造的技术人才,有一年多的时间都只能对着已经送到机库的
74式长刀干瞪眼,除了磨刀之外什么也不能做。
‧远赴海外支援中共期间战损惊人。
‧欧美网友在评价F-4系列惨痛的战绩时,时常借用“Gekishin”这个名号,半开玩笑的
称呼F-4系列为“GekiShit”。
‧负责的三大重工“富岳”、“光菱”、“河崎”,对应现实中的速霸陆、三菱和川崎。
2.“F-4J改 / 82式 瑞鹤Zuikaku”
https://imgur.com/a9160BO
‧日本帝国首次尝试自制战术机。
‧号称准二代,其实只有1.5世代。
‧城内省看到帝国军有新玩具后,跑去找三大重工,吵着要他们也给自家斯卫军变一个。
‧问题是这时三大重工已经被击震搞到焦头烂额了,根本没余力去研发新型机。
‧后来在“肉搏性能绝对优于击震”这个前提下,斯卫军同意了三大重工提出的折衷方案
,让他们用击震改良版作为斯卫军的第一款战术机。
‧最后的成品就是82式“瑞鹤”。
‧吸收了来自欧洲战线的肉搏战数据,减重20%、引擎出力加大10%、重新安排了装甲模组
,还增设了光线攻击预警系统。
‧因为有不少霸王硬上弓的乱来改造,生产保养比击震来的困难,机体寿命也降低了。
不过对总是在国内当家里蹲,后勤稳定的斯卫军来说,这种程度的缺陷问题不大。
‧西元1986年,在技术人员和卫士的努力下,奇蹟般地在演习中击败F-15C,促使帝国政府
决定继续走国○国造路线,保留自制战术机的“耀光计画”。
‧外传“TOTAL ECLIPSE”中,女主角篁唯依与斯卫军同僚驾驶此机体保卫京都。
最终小队全灭,只剩下她一人被及时赶到的友军救下。
3.“F-15J / 89式 阳炎Kagerou”
https://imgur.com/ej1uv9x
‧西元1983年,日本帝国启动了国○国造的“耀光计画”,但是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主要的问题在于国防省开出的性能要求实在太过惊人。
‧明明在计画开始的1983年,连第二世代鼻祖的F-15都还没出场(1984年服役),国防省却
开出了第三世代等级的性能要求。
‧国防省:“就照这个条件去做吧YO!”
三大重工:“做得到才有鬼啦YO!”
‧幸好有1986年的演习战让高层意识到技术差距,使他们决定暂缓计画,先订购一批F-15
给三大重工当恶补教材,弥补与他国的战术机世代落差。
‧虽然一开始为了学技术没有改造,不过在研究完之后,毫不意外的进行了配合74式长刀
的肉搏战改造,成为了日本特有的F-15J。
‧外传“The Day After”的主角龙浪响驾驶过此机体。
4.“Type-94 / 94式 不知火Shiranui”
https://imgur.com/MniqFif
‧日本国产第三世代战术机,也是最早投入实战的第三世代战术机。
‧在经过F-15的补课,和吸收欧洲提供的技术支援后,耀光计画终于得到成果。
‧考量到巢穴中作战补给不易,不知火刻意拉高操作系统的敏感度,确保每一发子弹、
每一滴燃油的价值都能在卫士手中最大发挥。
‧虽然用意不错,但相对的上手难度变得非常高。
‧外传TOTAL ECLIPSE中,负责不知火贰型试飞的勇哉和塔莉莎,都抱怨过不知火操作系统
那高到莫名其妙的敏感度,勇哉甚至对日方人员直言这机体是破铜烂铁。
‧日本国内同样也担忧以击震受训的卫士无法适应,所以将不知火部分性能降低,改装成
新一代训练机“97式 吹雪Fubuki”,避免开惯第一、第二世代机体的卫士,换装不知火
后直接被那高机动性搞死。
https://imgur.com/c024hVe
(吹雪同样也被勇哉评价为破铜烂铁,一直说搞不懂日本人为啥敢给新兵开这玩意)
‧可靠性和性能都非常出色,但过于压榨机体潜力的设计,导致几乎没有升级余韵。
‧MUV-LUV系列最常出任主角座机的机体,出场率也非常高,除了“Schwarzesmarken”、
“The Euro Front”等少数例外,堪称无役不与。
5.“Type-00 / 00式 武御雷Takemikazuchi”
https://imgur.com/djhSLWv
‧第三世代战术机,名称来自日本神话中的建御雷神。
‧1992年,城内省为了得到下一世代的战术机,开始“飞鸟计画”。
‧虽然很想按照惯例找三大重工,可是对方手上还有不知火的研发,完全空不出手。
‧于是城内省退而求其次,让三家中负担最轻的富岳和另一厂商“ONDA”联手,靠着耀光
计画的数据进行新机体研发。
‧问题是,城内省机掰的程度比起国防省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开出比不知火更高的性能
要求,还设下必须在1997年以前完成了门槛。
‧富岳 & ONDA:“根本不可能做到嘛!”
‧开发组只好直接沿用了不知火的骨架,把重点放在装甲和武器等外部配备。
‧即使省工到这种程度,武御雷还是拖到了2000年才正式服役。
https://imgur.com/QElkHUQ
‧完成的武御雷成了日本帝国肉搏美学的经典体现,不仅同时装备高出力引擎和高敏感度
的操作系统,还在全身上下27处部位装上刀片,其他战术机惯例的前臂战术刀刀鞘,也
被改良成类似袖剑的武装节省拔刀时间。
‧极端的设计也使武御雷不论生产、整备、上手都难度极高,除了全员菁英又不怕没补给
的斯卫军,几乎没什么部队能用。
(所以某个小队拿到武御雷不久就能冲巢穴还挺神奇的)
‧帝国军也曾想要武御雷,但在听过这些缺点后就放弃了。
‧武御雷根据驾驶员出身不同,由低到高会分别涂装为黑色(C型)、白色(A型)、黄色(F型)
、红色(同为F型)、蓝色(R型)、紫色(政威大将军专用R型)。
除了颜色不同之外,性能也会随着驾驶的地位越来越高。
‧这种奇怪的配置是出于士气的考量,希望带头冲杀的领导者能激起士兵的勇气与信心。
‧可是这样设计,不怕领队机一倒就军心崩溃吗?
‧1998年京都防卫战,在高层许可下四架还在测试中的武御雷出动支援,并救出篁唯依。
‧樱花作战是武御雷首次海外部署,在这之后,由于在巢穴中优异的作战性能,使联合国
开始考虑采购武御雷。
‧开发者之一的ONDA...嗯...这在台湾应该不会有人听不出来是影射谁吧...?
6.“Type-04 / 04式 不知火贰型Shiranui Second”
https://imgur.com/o0t7f0n
‧在升级方案“不知火壹型丙”因为巡航时间和维修成本被放弃后,日本帝国开始寻求能
升级不知火的方法。
https://imgur.com/LR5DT5i
(不知火壹型丙)
‧之后国造派提出美日合作的“XFJ计画”,想藉著美国的技术力升级不知火,同时把美国
的技术光明正大A回日本。
‧关于XFJ计画详情请参阅外传“TOTAL ECLIPSE”。
‧XFJ计画完成后,日本开始量产不知火贰型,并升级现有机体,在2004年正式服役。
https://imgur.com/zDN0w6M
(樱花作战后的不知火贰型,身后是在樱花作战中首次出现的光线要塞级)
作者: bladesinger   2021-10-25 11:41:00
你们这群陆军马鹿整天拿海军的名称来用,要知耻阿ONDA应该是HONDA吧
作者: Satoman (沙陀曼)   2021-10-25 11:54:00
陆航的名字也挺率的,飞燕、疾风、钟馗、吞龙
作者: l22573729 (寅猷襹鵀)   2021-10-25 12:09:00
就史实有的飞机军舰的命名
作者: cloud50266   2021-10-25 13:17:00
看完这篇才意识到日本战术机的设计真有够疯狂的...对了,篁唯依、勇哉这些外传角色有被交代他们的后续发展吗?
作者: cwjchris (飞碟)   2021-10-25 13:48:00
速霸陆以前叫做富士重工业
作者: w5553819 (呆呆鸿)   2021-10-25 17:04:00
说真的把TE角色塞樱花作战的剧情感觉很糟糕...硬要加戏弄得好像没有勇哉.作战就会失败的那种吹捧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