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bby530424 (亚斯卡雷)》之铭言:
:
: 中华民国相关作品,时间线在戒严前safe,
: 戒严后你只要能说服我这是ok的历史创作作品,
: 我也一定开绿灯。
:
前文恕删
说到这个“历史”,你要怎么去定义什么是历史,什么不是?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讨论:一
、什么样的事件才算历史?二、什么样的时间段才算历史?
就第一点来说,传统的看法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都属于“历史事实”,然而并非所有历
史事实都会被纪录或记忆下来,成为后人心中具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只有被历史学家
们注意到并记录下来的东西菜式历史事件,因此所谓“历史”,实际上是历史学家与历史
事实不断对话的过程及结果。
上述观点有兴趣的可以去看E. H. Carr的“何谓历史”,一本被无数历史系学生诅咒的书
。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几十年前的观点了;随着历史学的发展,这类观点早就被无数学者挑
战,如今的历史学管得可宽了,什么社会史、新文化史根本是小case,家族史、物质史,
乃至阅读史等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东西都能纳入学术研究的范畴。六十年前的Carr认为“
凯撒渡过卢比孔河”才是历史,今日我们说:“不!与凯撒一起渡过卢比孔河的某个士兵
在离家前吃的最后一餐也能是历史。”好吧,前提是你能找到史料。
也许我们真的找不到两千年前某位士兵的史料了,但如果是一百年前或五十年前的某个平
凡人的史料呢?很大可能找得到,而这也是今日历史学的回答:凡有史料,万物皆为史(
当然,你得说服教授那个士兵的午餐具有学术上的意义)。
其次,以时间段来说,学术界的定义通常是三十年,因为一般而言机密档案的封锁年限就
是三十年,档案解封后才能由民间学者调阅并进行研究。
不过ㄋ,这个标准其实不是特别严,一来史料本来就不仅限于文字档案,且民间文献受重
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关于地方史的领域,官方文献的重要程度可能还不及民间文献
;二来以台湾而论,有些档案过了三十年也没解封,这自然也让研究者更倾向于寻求官方
文献以外的史料,而民间的东西就更加不受时间的限制了。
因此近年来的历史学研究,对当代史的讨论可以说越来越多,虽然还不至于讨论到十年内
的情况,不过你很难再去定义哪些时间段才算是“历史”,哪些又不是。
总而言之,我认为板主要去定义“什么东西属于历史创作”是很困难的事,要嘛你聘请三
个博士学历以上的历史学研究者帮你投票“该创作涉及的事件具有历史学研究上的重要意
义”,要嘛你自由心证,然后和4-7没什么差别。
你越是想要去订标准,越容易出现漏洞,所以你要嘛全开、要嘛全禁,不然靠自由心证只
会落得被板友喷“双标”、“某阵营的人”之类的结果,吃力不讨好。
说白了,在一个民主社会,acg创作的范畴还要被限制本来就是很瞎的一件事。我是觉得
,政治相关的文,板友自会有判断,那种硬钓或带风向的文会被嘘,那种有梗和切中时事
要害的会被推。民主的代价是言论自由,民主的基石是人民素养与判断力,为了管理上的
方便而抛弃言论自由、拒绝相信洽众,我认为是本末倒置,也许会有短程的效果,但时间
一长必然出问题。
至于那些说政治归政治,西洽归西洽的,建议参考西边某强国推动的创作审查。要我说,
“禁止讨论政治”本身,才是真正的政治化好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