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5日是日本的儿童节(こどもの日),又写作“子供の日”
相对于3月3日女儿节,源自于端午的儿童节常被认为是属于男孩子的节日
近年又当作“正太节(ショタの日)”庆祝
是推特上正太控们蓬勃旺盛的日子之一(推特上一年有数不清的谐音节日)
我从2017年起就在PTT发布一系列有关正太控文化、正太控审美的文章
也包括一些正太定义上的冲突,或正太控族群内部的歧见
比方说:正太到底是男童还是少年呢?
正如同“萝莉”的定义,从词源的萝莉塔(Lolita)
指涉的“12~14岁的少女”,经不断发展后,逐渐被降版成“女童”的代名词
同样情况在“正太”一词的来源《铁人28号中》作为“少年”角色的金田正太郎
最初也并非被设计成“男童”的角色定位
造就了有人声称“正太郎不是正太”的“金田正太郎悖论”
准确来说,“正太”一词存在“男童”和“前少年期男孩”(tween boy)的二重范畴
一些年龄较大,但脸型或体型仍相当可爱的少年或青年有时也会被认同是“正太”
比如《排球少年》中16岁的日向翔阳、《英兰高校》中17岁的埴之冢光邦、
《七大罪》中实际年龄超过800岁的金恩,和实际年龄3000岁的梅里奥达斯等
甚至被其他领域挪用,代指“年幼的宠物猫狗”,甚至“同志小鲜肉”等非本意的用法
毋宁说,广义上的“正太”可以是任何能够被称为“可爱的小男孩”的角色或人物
但并不是所有正太爱好者都能认同这些用法
而其中为什么不行?哪一些可以?
牵涉到的是“正太”所带来的审美感受,属于一种“美学”
什么?有人提到“正太控的美学”吗?
那是我开的粉丝团啦!↓传送门↓
https://www.facebook.com/AestheticOfShota
咳哼...
正太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包括外在容貌、性格和价值观等不同层面(装没事
而当这些“要素”和适当的“心理条件”相呼应时,就能产生:
“哇!这个小正太软绵绵的超可爱啦!”
“尊尊尊尊尊!傲娇小少爷正太真是太萌了!”
“热血运动正太的汗水!青春!!”
这类喜悦到不可自胜的反应,“被萌到”就是作为正太控最经典美学体验
但是,诚如“到底是小孩还是少年”有所争论
每个正太控会被萌的点也不尽相同
不同的“气质”要素,对应不同的心理条件就会形成人们各自的萌点
所谓“可爱的小男孩”其中的可爱是一种复合的感受,包括了:
正向的情感、崇拜、同情、照护欲、奇幻、有趣、吸引力与疗愈等等(陈晓筠‧2018)
这中间还有一系列常见的二元命题:
软萌 vs 元气
怯弱 vs 强势
乖巧 vs 顽皮
中性 vs 阳刚
朴实 vs 中二
被动 vs 主动
受 vs 攻
当然,就算同个角色身上也可能有着反差的属性
比如,一个软萌怯弱需要照顾的小男孩,偶然给你一个惊喜,然后露出了顽皮狡黠的笑容
...等等,我先擦一下鼻血
这岂不是要上天了
这些正太身上带有的“气质”属性,造就了他们经常被归在不同的角色类型
如果你是一个创作者,掌握了这种抓住人心的属性,对于角色塑造绝对有很大帮助
如果你是一个阅听者,也能透过分类检索,也能很快找到自己心仪的小男孩
正太学的实用也莫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