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Qorqios (诗人Q)
2020-12-09 12:23:34名侦探.石川啄木 2020/12/09 中国时报 ◎苦茶
高级知识分子涉嫌杀妓?明治时代东京两青年,学弟姓石川,无业;学长姓金田一,东大
毕,在中学校当老师。石川年纪轻却是欢场老司机,怂恿未识女色的学长去浅草仲见世附
近妓院见世面。妓女阿泷与石川、金田一打过招呼后,接待金田一进她的房间。石川在隔
壁房偷听,惟过程并不香艳,两人疑似发生口角。金田一离开后,老鸨发现阿泷喉咙被短
刀刺穿惨死于房内,鲜血漫流。当时妓院内并无其他客人,石川也作证,和死者独处一室
的金田一涉有重嫌。
以上是我无意中在动画频道看到,一部日本动画影集第二集的情节。剧名《啄木鸟侦探社
》。
耶?又是“啄木”、又是“石川”,难道那个穿和服、马乘袴的年轻人是那位到处设立纪
念诗碑,作品编入国文课本,公认“日本国民诗人”的石川啄木?往下看去,果然是。另
一位金田一,一副西洋正装打扮,持成稳重,则是啄木在故乡盛冈,中学时代的学长,日
后成为语言学者的金田一京助。
石川啄木(1886.2.20-1912.4.13)于1908年5月,第三度来到东京,企图于文坛争一席之
地。前一年,离乡渡海到北海道,流浪函馆、札幌、小樽、钏路四城、遍历六个工作,一
事无成。上京一事全仗京助呵护打点。起先入住本乡菊坂町赤心馆,但无收入,欠缴租金
,在京助义气金援下(典当珍贵藏书),于9月6日,有些狼狈地搬进本乡的盖平馆别庄三
楼,一间三叠半(一坪约两叠)大的房间。这出动画就是以啄木与京助住宿盖平馆时期为
时空背景,系根据伊井圭原著《啄木鸟探侦处》改编,一部以石川啄木为主人翁的本格派
推理小说。
剧情进到第三集,京助被警方扣押侦讯,他的“歌友会”同人于牛奶厅“菊乳坂”围聚一
桌,推理那天阿泷房间内发生什么事、谁是真凶。歌友会同人,也就是诗人们,分别是野
村胡堂、吉井勇、萩原朔太郎,一番争论又引出旁听的夏目漱石老师、其弟子芥川龙之介
及文学少年平井太郎,都是日本文学史上的大文豪(第一集还出现陆军军医总监森林太郎
,即森鸥外)。议论纷纭,简直是来乱的(有人推理出凶手是猫),其中还是以平井太郎
的推理最为到位。不意外,他就是后来以推理小说闻名的江户川乱步。众人揣测时,殊不
知啄木早已掌握案情真相。
歌人、文豪们尝试推理办案,试图以逻辑重建现场,其思考热烈、粗糙、浪漫、不严谨,
一欲寻求答案却显露更多破绽。那种摸索探求,采集打造,就好像他们身处的时代,事事
物物刚起步,虽立足不稳,却急欲向西方看齐的文明开化。诗人能作侦探的工作吗?剧中
的啄木有一个看法:“或许歌人(诗人)与侦探,是共通的。歌人日夜锻炼感性,不放过
事物一丝一毫的微小变化。将其拾取吟入歌中,从风花雪月之景,到人们的服装举止,乃
至表情的变化,从人们不放在心上的琐碎小事中寻找出故事。”“如果歌人吟歌,那么侦
探品吟的就是现场。”诗歌的天才,就是侦探的天才。作诗即办案,办案即作诗,言之非
常有理。
啄木破第一集的“举发信”案后,认为自己颇有解谜天分,加上阮囊羞涩,索性在宿舍门
口挂起招牌“啄木鸟探侦处”,接案营业。如同一朵浮浪云的石川啄木成了帝都私探,老
实憨厚如牛的金田一京助则被迫担任助手。就此展开故事。
提到啄木鸟,可以谈谈“啄木”笔名的逸闻。
啄木本名“石川一(はじめ)”,盛冈中学校时期,曾以笔名“石川翠江”发表诗作。
1902年,17岁的他用“石川白苹”笔名发表一首诗于十月一日的《明星》杂志。《明星》
乃名诗人与谢野铁干1900年创办于东京的月刊文艺志。东北乡下高中生诗作可以登上帝都
最新潮的文艺杂志,是很了不起的事。1902是影响啄木一生际遇重要的一年,因为数学考
试作弊事件,脾气倔强、自傲自尊的他主动退学,离毕业仅剩半年。高中学历都没了,更
别说之后的大学。书生拿不出一个像样的学历,在当时社会根本吃不开,“退学事件”令
他后半生吃尽苦头。
退学后的十月底,上京闯荡。这是少年人的天真。不过,见到了一向赏识他的与谢野铁干
、晶子夫妇。1903年二月,又贫又病,被父亲带回故乡休养。养病期间持续写诗,发现诗
的新调韵律,以“处于林中”为主题写出五篇诗寄给东京的铁干。铁干将五篇汇成一组,
取名《愁调》发表于十二月号《明星》。铁干见诗中常出现“啄木鸟”一词,遂建议他把
笔名改为“啄木”。“石川啄木”之名由此而来。“翠江”、“白苹”都属雅致阴柔的名
词,说是女诗人笔名也通。而“啄木”却是令人觉得新鲜、振奋的动词,确实比翠江白苹
更超凡。不过,啄木的下半生果然好似啄木鸟,为了生活、事业、一口饭,连续不停地用
脑袋去撞击坚硬的现实世界。亦为一谶乎?
虽然动画剧集主题是各种奇案推理(通天阁闹鬼、蝙蝠怪人失事、人偶杀人、两分铜币秘
密、男装丽人、阁楼偷窥狂、临河密室杀人、连续杀人魔“告密者X”等等),编导同时也
不忘塑造主人公啄木及一班诗友的性格形象。萩原朔太郎多情敏感,芥川龙之介智慧短语
近似冷笑话,若山牧水嗜酒豪迈,吉井勇损友吐槽。比起探案,我反而喜欢啄木、京助及
诗人们为友谊情义奉献、争吵、冷战、和解、看上同一位女生等等往来互动。动画版啄木
个子不高,一头灰白色头发,模样慧黠又不失可爱,京助描述他:“英姿飒爽、爱说谎、
调皮、爱哭、注重友情、自命不凡、多嘴多舌、爱慕虚荣、喜好女色的酒坛子、个性浪漫
的虐待狂、具备先见之明的诗人”,接近真实的啄木形象。
他的短歌都诚实招认了:“连偷窃这事我也不觉得是坏的/心情很悲哀/可以躲避的地方
也没有”(周作人先生译)
“仿佛我的思想/都因为没有钱/秋风吹拂”(林水福译)
“曾经让我低头的/人都死掉吧/我祈祷”(林水福译)
“笨拙的处世/偷偷地/我当它是骄傲”(林水福译)
“心想不再撒谎了-/然而今早-/又撒了一个谎。”(林水福译)
啄木的性格真的很差。够“渣”。
动画中有一幕,啄木与京助漫步到上野车站,看旅客来去,啄木当场吟出:“怀念家乡的
口音/到上野车站的人群之中/听听那乡音”(林水福译)
京助为之一愣,同为盛冈人,诗中绵密的思乡情怀激起共鸣。啄木虽“渣”,但是触景生
情,随赋皆歌,直指人心,绝世诗才撼动京助,让他心甘情愿掏薪水、典当藏书及所有值
钱财物,无条件资助啄木。
话说回来,动画毕竟不是《啄木传》,难免调整、简化啄木的人设。剧中啄木是独居单身
自了汉,为了心仪女人含恨死去而自暴自弃。实则啄木抵东京的三年前就已结婚,还生了
女儿。上京时,把妻女留在函馆托好友宫崎郁雨照顾。自己都快养不活了,并无闲钱汇给
妻女安家,就算有闲钱,也是花天酒地再说。闲钱哪来呢?当然是向京助及朋友们借。颓
废了一阵子,1909年六月才接母亲及妻女来东京团圆。啄木人生最后4年,其实有3年是和
家人一起度过。逝世时有妻女、父亲、朋友若山牧水在侧。
制作单位考据严谨,剧中市井人情风物颇写实,例如当时人的和洋穿着、提琴洋书、炼瓦
街道、路面电车,一派明治帝都景象。而诗人们聚会的“牛奶厅(milk hall)”,乃文明
开化之后,应运而生的公共场所。是吃茶店、咖啡厅的前身,有女服务生,窗明几净,人
们可以在此约会、聚聊,喝牛奶、吃点心,甚至可以喝酒。
此剧重要地标“凌云阁”,位于浅草,高达52公尺,十二层西式塔状商业建筑,俗称“浅
草十二阶”,是当时日本最高建筑物,还装设日本第一座升降电梯。吸睛话题性等于今天
雄踞东京的晴空塔。
台湾仕绅洪以南1907年访东京时,曾游历该塔,有诗赞曰:“翘首遥瞻十二阶。蝉联高耸
入天涯。/登临绝顶倚天望。都会风云壮客怀。”
啄木亦曾歌咏:
“在浅草凌云阁的顶上,/抱着胳膊的那天,/写下长长的日记。”(周作人译)
凌云阁周边形成热闹商圈,酒馆林立,也夹杂不少娼寮妓院。啄木即是十二阶下妓院、酒
场常客。某集有艺人利用凌云阁进行高空凌飞“蝙蝠人”表演,应是符合世情世理的想像
演绎。可惜此塔没撑过关东大地震,损伤严重,业主无意修复,将之拆除。
日本全国男女老幼皆知啄木早夭。啄木以肺结核病逝于1912年4月13日。得年仅26岁。所以
不必爆雷,剧集初始即预告主人公死亡。第一集开头,已40岁中年人的京助,手持一册啄
木诗集《悲伤的玩具》缓步爬坡回到当年住宿的盖平馆,追想故人往事。离啄木去世已十
年矣。全剧即是京助的回忆。前段还颇欢乐,惟剧情到中后段,啄木先是嗑血,接着晕眩
,削瘦恶化,死亡的脚步逐步靠近,故事气氛也越发沉重。
啄木本欲以“小说”于东京文坛出人头地。初到东京时,一个月内写了6篇小说,约300张
稿纸,可怜无人问津。动画里,他携小说稿请夏目漱石指导,夏目看过后只说了场面话并
无特别好评。他醒悟于小说才华有限,索性一把火将手稿烧了。看到这幕我亦心痛,这亲
笔手稿无比珍贵啊。他的才华还是在发明新律、短歌革命,传统一行歌改为散文式三行,
并主张不应受“三十一字”限制。
啄木最重要的短歌诗集有两册。一是1910年出版的《一握之砂》,另一即《悲伤的玩具》
。《悲》集于他逝后两个月,6月20日由东京东云堂书店出版。所以动画里,京助带此集置
于啄木昔日居室窗台下,供献予故人。
《悲》集中并无悲伤玩具之诗。此集原名《一握之砂以后》,顾虑读者可能混淆,编辑土
岐哀果从啄木随笔《短歌之种种》最后一句:“短歌是我的悲伤的玩具”撷取,改名为《
悲伤的玩具》。
动画片尾曲,由女团NOW ON AIR演唱的《ゴンドラの呗(贡多拉之歌)》,系百年前大正
时代流行歌谣,重新编曲,由青春少女(恰合歌词中的“乙女”)演绎,先是慢板小调,
后转成快板舞曲,意外地动听无违和。词大意是“年华易逝,人生苦短,趁红唇未褪,热
血未消,青春少女恋爱吧,且视明天不会再来。”恰合啄木人生观。作词者正是啄木友人
吉井勇。这首歌曾经被黑泽明用在电影《生之欲》。飘雪的黑夜里,志村乔坐在公园秋千
上唱的就是这首。
困顿窘迫的苦难、无法拓展的事业、步步进逼的病痛,思乡、儿逝、母亡,各种艰难交逼
。啄木面对如此人生,仍以诗歌颂之叹之伤之,以啄木鸟之姿连击猛撞,探求生命的自由
,写下生命最真诚的纪录,爱恨分明,直至生命成为干燥的一握之砂,悉悉索索地自指间
滑落消逝。这何尝不是“生之欲”最完美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