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南方发展都是后来的事
三国经济发展, 也大多都是在讲如何开发南方, 河南
作为最大国, 曹魏是GDP贡献最大者 (如果三国有GDP的话)
开垦了最多荒地, 做了最多的水利工程, 并实现在粮食产出上
当然蜀吴也各有贡献, 并有特色的高价值产物
比如蜀的蜀锦, 比如吴的绵丝
但在大规模粮食产出上还是不能跟中原比
而且各类手工业, 贸易, 中原和北方都有
也就是, 如果从曹操的角度来看
袁绍和官渡, 可能才是他这一生最大的敌人, 和最重要的胜利
也可以看到他之后剩下的几个重要议题;
. 经济开发
. 外交边防
. 最高权力 (皇帝)
. 零星地方判乱
而他本人对于刘孙的态度, 也已经不像面对其他军阀一样积极进攻
这局势终究会是曹魏的天下, 只要把时间拉开, 终究会显示在国力消长上
这点我认为并不是司马懿的独到, 而是后世并不会去强调曹操这样的态度
然后把这个特色留给司马懿, 让司马懿的人设更鲜明, 故事更有趣
当时的天下人应该心里都是清楚这个牌局的
包括孔明的北伐, 还有孙吴反反复复态度
而曹操自己也是长期都留在邺城, 封国首都定在邺城
曹丕完成了最高权力的任务后, 也是选择迁回洛阳
都不是靠南方的城市
也就是整个发展史上, 如果以曹魏角度来说
就是取得对袁绍的重要胜利
然后以北方还有中原为基础
积极进行大规模开发充实国力
剩下的就是帝位, 还有跟刘孙的消耗战
也就是取得最好的资源, 投资开发
并且持续扩大组织管理, 最后挑战最高权力
(顺便说明, 像夏侯惇这种人对领导者的重要性
以整个组织发展来说, 曹操一代, 搭配以夏侯惇为首的诸曹夏侯为创业班底
到了曹丕曹叡二代三代, 就陆续繁殖出诸曹夏侯的菁英二三代了
其他什么五子, 对权力中心来说, 都是高级打手)
所以就整体当年的战略角度而言
当年的得陇望蜀一问, 要是我是曹操
其实也真的没有做积极进攻的必要
只要笑一笑展现风采就好
他那个时候的战场, 可能是在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