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专访》浪漫夹着遗憾 飞越万里寻郑问,《千年一问》纪录英雄

楼主: laptic (无明)   2020-05-24 09:41:32
专访》浪漫夹着遗憾 飞越万里寻郑问,《千年一问》纪录英雄无奈心绪
https://www.storm.mg/article/2663206
吴尚轩 2020-05-24 08:10
https://i.imgur.com/geFcua2.jpg
郑问纪录片《千年一问》剧组工作照。(贝壳放大提供)
“能为偶像拍电影,没有比这个更浪漫的事了。”大叔说著,仰头看向遥远彼方,可能是
在对那位已故的偶像倾诉,也可能是沉入自己的青春,那段青春里,他还是个青涩少年,
一个个壮丽新奇的冒险故事,从黑白纸页往他脑里扎根,在很久很久以后,终于开出了花
蕊。
大叔名叫王师,曾经行销过《看见台湾》、《返校》等著名国片的资深电影人,而在他脑
里那尊偶像身影,名唤郑问。如今,王师监制的《千年一问》纪录片历经3年拍摄,即将
问世。
武林神话骤逝 漫画搬进故宫只是起点
郑问本名郑进文,1958年生于桃园大溪的他,很早就展露天分,从小便趴在庙前画神像,
学生时代开始画漫画自娱娱人,而后在1984年起,正式于报刊上连载《黑豹战士》、《刺
客列传》、《阿鼻剑》等作,逐渐闯出名号,后来在1989年,他得到时任讲谈社总编辑栗
原良幸赏识,远征日本连载《东周英雄传》,并在隔年获日本漫画家协会“优秀赏”,成
为20年来首度夺奖的外国人。
郑问的画作,揉合西方油画写实与东方水墨写意,对表现手法的挑战也未曾止息,不只被
称为“天才、鬼才、异才”,在日本更被封为“亚洲至宝”,对台湾漫画界来说,他几乎
是行走的神话。
然而,神话仍得划下休止符。2017年3月26日,他因心肌梗塞病逝于自家,倒卧于整日埋
首的工作桌前,这则死讯成为当日最大新闻,各界人士纷纷哀悼,隔年,郑问大展于台北
故宫登场,他成了第一个踏入故宫殿堂的漫画家,开展当日,日韩漫画家川口开治、王欣
太、尹胎镐皆亲赴现场致敬。
https://i.imgur.com/EvCukoV.jpg
郑问的画作,揉合西方油画写实与东方水墨写意,不只被称为“天才、鬼才、异才”,在
日本更被封为“亚洲至宝”。图为郑问原作作品“郑问之三国–长坂坡”。(资料照,陈
明仁摄)
亚洲至宝的影响并未就此止步,曾经沉浸在他玄妙故事里的少年们,如今个个成为大叔,
大叔有种浪漫,最快活的不是事业有成、享受得起美酒名车,是能比以前更挥霍少年。
于是3年前,王师在友人一通电话下,毅然决定扛下《千年一问》的监制任务。
本不识郑问 王婉柔用“细腻客观”角度描绘
要为偶像拍摄纪录片,王师不可能怠慢,对导演的选择,却更让许多人吃惊。《千年一问
》由曾拍摄《他们在岛屿写作》、《拟音》的纪录片导演王婉柔操刀,而王婉柔在此之前
,甚至不太清楚郑问是谁。
“他就一通电话来,然后叫我去Google,我查了一下,知道是个漫画家。”王婉柔说著爽
朗的笑了起来,说她接着开始看漫画,《东周英雄传》、《阿鼻剑》,直到《深邃美丽的
亚细亚》,终于真正着迷了起来,“这是我看过最怪的漫画,也是看到这里,开始对郑问
产生很大的好奇。”
问她究竟怪在哪里?“你不觉得超怪吗!”说着她爆出一阵大笑,“它没有一个起承转合
,他完全打破既有的叙事方式,但每个角色都很迷人,他有种很迷人的怪,会开启你很多
想像。”
https://i.imgur.com/WTSmmrJ.jpg
《千年一问》由曾拍摄《他们在岛屿写作》、《拟音》的纪录片导演王婉柔(前)操刀。
(贝壳放大提供)
敢把偶像一生的纪录片交给王婉柔,王师说,是因为她可以用细腻客观的角度描绘郑问。
舍去台湾漫画史、历史背景 《千年一问》只看郑问
角度与观点,往往决定一部纪录片的成败,而在传主已逝的状况下,如何捕捉故人身影,
对导演来说也是挑战,“它会长什么样子、可以用什么手法拍摄,觉得都可以挑战,也是
会接下的原因之一。”
于是这一回,王婉柔把步调放慢。拍纪录片时,摄影师总要做好准备,随时机子扛了就上
阵,但王婉柔最初便舍弃这个念头,“这样临时、机动的状态,一定会有技术上的不完美
,我完全不要有这种东西,所以每一场都是当电影画面在拍,每个访谈都是打好灯光我再
开始。”
规格、工作模式确立后,接下来王婉柔面对的,是要如何呈现郑问的人生?毕竟他人生之
精彩不下于笔下江湖,际遇起落,更紧扣亚洲漫画界发展,《千年一问》访谈逐字稿便达
20万字,要如何浓缩成短短2、3个小时?
“我后来删掉很多东西,先把郑问在什么时间点做什么事、结果怎样厘清,其他产业状态
、历史背景就没交代太多。”王婉柔谈到,如他们访问了资深漫画研究者洪德麟,不只谈
郑问,更一路从60年代的台湾漫画侃侃而谈,讲郑问小时候被什么漫画影响、这些漫画怎
么影响台湾小孩,“但篇幅太长了,我后来都拿掉,就是把这个人的人生好好告诉大家。

https://i.imgur.com/sADFjcD.jpg
图为郑问弟子重现郑问作画技巧。(贝壳放大提供)
王婉柔带着团队,踏上1万5000公里征途,横跨台湾、中国、香港、日本,访谈对象包含
作家张大春、日本漫画家池上辽一、千叶彻弥、港漫教父黄玉郎、《无间道》导演刘伟强
、香港漫画大师马荣成……几乎走遍亚洲文化界,在众多与郑问交手过的人与人里,王婉
柔说,《深邃美丽的亚细亚》正是他被编辑影响最深的时期。
一击必胜气魄征服日本 郑问作画心法:“你不怕他,他就会怕你”
即便摆在郑问的作品里,《深邃美丽的亚细亚》也是难得的异数,在此,郑问透过倒霉王
、理想王、完美王、溃烂王等神人非人的争斗,带出一个善恶莫变的玄幻世界;当年,讲
谈社只定下这个标题,便交给郑问自由发挥,栗原总编没说出口的是,深邃美丽的亚细亚
,指的其实便是郑问。
在这段往事里,王婉柔捕捉了郑问的不服输。尽管讲谈社提供在日本的吃住照顾,但由于
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郑问后来仍搬回台湾,只透过传真与编辑沟通。
当时由于是长篇奇幻故事,日方希望往正邪对立的方向发展,郑问则要在想像力、风格不
退守的情况下完成创作;每周,他会将后面2、3周的草稿、分镜稿传真过去,编辑台看过
后再将意见传回台湾,接着就没有沟通了,下回收到东西,便是透过DHL快递过来的原稿

王婉柔说著谈起一个小故事。当时,栗原良幸会对郑问提出各种要求,有天,郑问问他:
“编辑长,这些要求,你会对日本的漫画家提出同样要求吗?”栗原才恍然大悟,说他好
像不会这样要求,郑问听了,只露出一个略带得意微笑,“我知道了,会尽力试试看。”
也是在日本连载时,郑问开始挑战复合媒材,如以塑胶袋沾墨水作画、在画纸上洒砂石表
现粗糙质感等,当时一周连载要30页份量,对许多漫画家已经非常吃力,然而,郑问只是
默默地继续画,就连发烧40度,依然趴在地板上继续画,曾有电视台采访郑问时问道,如
此高难度的创作手法,不怕失败吗?郑问指著画说:“你害怕,他就会欺负你,你不害怕
,他就会怕你。”
https://i.imgur.com/CANFG4A.jpg
郑问纪录片《千年一问》剧照,郑问弟子重现郑问作画技巧。(贝壳放大提供)
这样的气魄折服了漫画国度,漫画家高桥努形容,郑问每张画都有武士般一击必胜的气魄
,但另一头,栗原良幸则说,第一次见面时,看到郑问是外型个很普通的人,让他思索这
是否是台湾男性的温柔特质。
“我觉得他一定有很矛盾的那一面。”王婉柔说,从画作里就可以知道,郑问的内在强烈
、好胜心强,但对外又要求自己,英雄就是要有礼貌且坚持,这是有矛盾的。
一生漂泊如失根兰花 王婉柔:这才让郑问是郑问
强烈的矛盾里头,或许有部分是有志难伸。在当年郑问的访问片段中,他说到日本后,对
在台湾的努力感到不平衡,“发烧到40度也爬起来画,《阿鼻剑》一年只收到10封读者回
函,去日本很快就拿奖,一个月就有200多封回函。”
挖掘出这段愤慨之言,王婉柔不禁感叹起来,“他蛮直接的,大家会好奇,你去日本拿那
么大奖、卖那么好,读者回函那么多,感想是什么?结果居然是这个。”
过去政府的漫画审查制度,差点让本土漫画死绝,即便审查制度解除后,当时漫画在台湾
,仍被社会视作不入流的怪力乱神,也是如此背景,才让郑问选择远赴他乡,但后来讲谈
社换了社长,调整方针下连载也被迫中断,郑问只是淡淡对弟子说,“放心,还有下个计
画”。
接着他去了香港,画《漫画大霹雳》。港漫产制流程高度工业化,从铅笔稿、墨线、上色
都由不同人负责,一名画师在这个产业链下,终其一生,可能只会画兵器、衣服,于是初
来乍到时,郑问也有碰撞,能配合的助手难找,干脆连墨线都自己上,也常与上色公司的
意见相左,坚持用别人原来不敢的颜色。
“他如何适应这样的工作方式?是要配合人家、改变人家,还是想去了解学习人家?不知
道,但他一定有想尝试的。”王婉柔说,期间又可以看到郑问的矛盾,不只是工作上,更
有文化上的冲突,香港人非常直接,对比先前在日本,人们说话会拐个弯,郑问自己也觉
得文化水土不服。
香港终究没有留住郑问太久,到了网络兴起、游戏渐露头角的时候,他凭著一句“游戏才
是未来”,应邀前往北京,加入华义公司制作《铁血三国志》,但因为公司体制,除了美
术外还得身兼场景设计,夙兴夜寐却枉徒劳,碍于技术迟迟无法突破,《铁血三国志》最
后无疾而终。
https://i.imgur.com/AkwkdcC.jpg
郑问在日本发行以其为名的《郑问之三国志》。(资料照,取自钟孟舜脸书)
《千年一问》是部创作者看了会哑口无言的电影,或许是见识郑问的强大后,又对他的际
遇感到惋惜。王婉柔说,这是他们团队落泪过最多次的片子,“到每个地方他都有不得已
,除了环境外,还有个性的冲突,他没办法完全发挥的遗憾。”
就连郑问也曾自叹,自己宛如失根的兰花,《千年一问》不仅刻划亚洲至宝的光辉,也映
出英雄无语的惆怅。王婉柔说,拍到最后,她开始思索何为成功、失败,“但你知道事情
就是这样,也可能事情就是这样,才让郑问是郑问。”
拍摄过程重新认识偶像 王师无愧少年梦
3年前开始的计画,终于在今年秋天要划下句点,王师把童年托付给王婉柔,自己也扮演
后盾,一路扛着资金压力,谈到影片即将面世,他话里充满期盼,“影片的拍摄划下句点
,但它面对观众的生命力才刚要开始。”
作为《千年一问》的监制,也是最初的观众,王师对郑问的认知,在过程里已有改变,“
我小时候就是看,不会知道产业如何、创作者跟环境的事情,就只是觉得,为什么新作品
好久没出来了、为什么有些漫画都是跟东立、讲谈社取得授权…… 所以对我们来说,这
是个重新认识郑问的过程。”
王师谈到,《千年一问》拍摄机会千载难逢,可以在郑问所有伙伴、合作编辑、家人、弟
子都还记忆犹新、情感仍然浓烈时访谈,以后不会再有这样机会,留下来的成果,对后世
研究者来说,都会是重要史料。
https://i.imgur.com/xwuKWAN.jpg
郑问电影纪录片《千年一问》曾一度面临资金筹措困境。(贝壳放大提供)
或许郑问留下最珍贵的遗产,不是磅礡万钧的画作,是在他的助手、弟子,以及一整个世
代之间埋下种子。
王师说,向他这样看郑问漫画长大的小孩,如今都已是40、50岁的年纪,开始在社会上有
影响力,郑问过世后,有动画团队要改编《东周英雄传》、有电影公司要翻拍《万岁》,
甚至像刘伟强,苦熬著“3年又3年”的时机等待改编《阿鼻剑》,大家开始有能力,把过
去对偶像的崇拜,化为更具体的行动。(相关报导:高职生10年锐减近10万、科大变一般
大学二军 技职衰退“黑手变师傅”恐不复见|更多文章)
“我觉得,我们完成了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成果,对得起过程中把这些交给我们的人。
”王师脸上露出满足神情,当年那个少年,大概也想不到20多年后,自己能为偶像拍摄传
记,再也没有比这更浪漫的事了。
作者: hedgehogs (刺猬)   2020-05-24 11:02:00
期待
作者: MAZX (宏杰克)   2020-05-24 11:55:00
既伤心又期待的电影
作者: abb123456 (abb123456)   2020-05-24 12:45:00
作者: s1001234 (亦凡)   2020-05-24 13:0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