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出版生死战》台湾本土漫画欠曝光度 业界人士寄望“跨界合作”开活路
https://www.storm.mg/article/1642245
吴尚轩 2019-08-30 08:10
https://i.imgur.com/htsQ868.jpg
文化部近年力推台漫创作,除抛出破亿辅导金,扶植漫画家、创作团队的第一哩路外,位
于台北后火车站的漫画基地,也在今年正式成立。图为漫画基地2、3楼展出各类作品。(
资料照,吴尚轩摄)
文化部近年力推台漫创作,除抛出破亿辅导金,扶植漫画家、创作团队的第一哩路外,位
于台北后火车站的漫画基地,也在今年正式成立,除了展售、工作室空间外,更积极举办
媒合会议与相关讲座,几年来在政府、民间努力下,本土漫画能量蓄势待发,更有《用九
柑仔店》、《北城百画帖》等改编影视的案例。
但毕竟资讯爆炸的年代,动手点两下手机,就有各种炫丽夺目的电影与Youtube频道,而
单纯回到漫画领域,日本漫画仍旧是最大对手,合法、非法网站琳瑯满目,总能在日方出
刊当晚,就上传翻译好的“熟肉”,加上动画拉抬,台湾漫画在夹缝中要争夺读者目光,
处境仍然艰困。
实体通路方面,书店内尽管逐有露出,但台漫相较日漫,价格普遍较高,定价多落在200
元上下,也成为不少“新手”接触的门槛,加上可以便宜取得漫画的租书店内,也鲜少提
供台湾漫画,台漫尽管前端制作获得大量挹注,但在产出后的通路与露出,仍欠临门一脚
。
做“台漫”大不易!台湾漫画有哪些困境?
“其实从国外进漫画,会比较方便、便宜,又有市场。”盖亚文化总编辑李亚伦便从定价
指出,国外漫画一定比较便宜,从日本拿版权,版税只要8%,成本就是定价*发行本数*8%
,一般普普通通都是3000本,但台湾漫画的成本,还要付作者稿费,从企划到分镜、完稿
、稿费、版税等,每一阶段都要自己来。
李亚伦说明,国外这些事都已经弄好了,进来台湾只要翻译就好,但做台漫要从头开始,
就连封面也要另外从头设计,以一本180页的台漫印2500本来说,成本就要50到60万。
李亚伦无奈指出,他们也会供货给租书店,只是常被拒绝,因为台湾漫画大多是单集,不
像日本漫画常是整套系列作,读者比较喜欢系列,商业作品都要有一定数量,才能让读者
一直追下去。
李亚伦认为,目前纸本市场全部都在萎缩,尽管电子书销售开始有成长,还是青黄不接,
不像美日,电子书加上纸本的销量,会超越单纯纸本,目前台湾,就连漫博、国际书展等
展会的销售,也开始萎缩,这2年因为掉到谷底才开始持平,展会销售部分,跟2012到
2015前后的高峰相较,差了3、4成。
https://i.imgur.com/27XsfG0.jpg
台漫怎么突破?有通路“让人看到”是关键!
“让比较多人可用较低成本阅读台漫,又不至于造成厂商负担,就是能不能突破的关键。
”奇异果文创创意总监刘定纲则指出,教育部年底将在国立台湾图书馆、国立公共资讯图
书馆,试办公共出借权,当图书馆的书籍出借后,政府便会付补偿金额给出版社,他认为
这是可以期待的。
刘定纲指出,尽管金额不多,但漫画比很多东西好出借,如果公共图书馆可以有系统购买
台漫出借,就会有不小的金额,金额不全是重点,重点是有通路让人看到,但当然也要先
看试办状况如何,才能实际评估。
https://i.imgur.com/0ehXtj7.jpg
“让比较多人可用较低成本阅读台漫,又不至于造成厂商负担,就是能不能突破的关键。
”奇异果文创创意总监刘定纲说。图为漫画基地台漫六十展览。(资料照,吴尚轩摄)
来到云端世界,撇除盗版网站,合法网络漫画平台如今也不在少数,来自韩国的Webtoon
、 Comico等网站锁定手机族,以全彩的长条漫画为主,颇受台湾少男少女喜爱,在韩系
作品外,也不乏如《黑盒子》、《猫剑客》等本土人气作品,此外各大电子书平台,也开
始贩售漫画,台湾角川更有以漫画、轻小说为主的“Book Walker”电子书平台
盖亚文化今年8月起,推出线上平台“原漫基地”,正式加入网络漫画战场,对此李亚伦
也指出,现在免费平台太多,所以不会走收费制,收入要寄望之后出版实体漫画,主要目
标还是培养作者、打开知名度。
李亚伦表示,现在漫画杂志在台湾已经快要绝迹,但日本漫画一开始,都要在月刊、周刊
上连载,才能让读者认识,所以比起做杂志,干脆做平台更好,且作者若没有地方连载,
就没有固定稿费收入,也容易跟观众脱节、跟不上商业模式,上了平台后,读者会给压力
,且当有够多作者在同一个平台连载后,也会产生凝聚力。
台湾不缺平台,但作品为何没人买?
“其实不缺平台,只是没人去买。”开拓动漫祭执行长苏微希则直言,现在漫画其实都不
缺平台,甚至对很多图文作家来说,脸书、Pixiv都是平台,能见度不高是真的,但要说
没有露出平台,倒也未必。
但为何没人想看或者买?苏微希从创作端指出,这关系到作者认为自己的东西,是作品还
是商品?像电影有分得奖的艺术片,跟卖座的商业片,受众完全不同,很多人都还没去厘
清自己的定位。
苏微希谈到,大多数作者都在画作品,这没有好或不好,像艺术电影跟商业片都有自己的
空间,但台漫量体还不够大,现在很多作者认真经营作品,也有一群读者喜爱,但对于更
广泛的大众,台湾有没有作者,可以做“爽”、纯粹满足娱乐的东西?
从商品角度来说,苏微希认为,现在读者胃口都被养到很刁,没有80分以上的东西,是不
会买单的,产出者必须要借助团队,但要思考的就是,创作者做好团队合作的准备了吗?
https://i.imgur.com/ibmoKZb.jpg
开拓动漫祭执行长苏微希则直言,现在漫画其实都不缺平台,只是没人去买。示意图。(
资料照,取自开拓动漫祭FancyFrontier粉丝专页)
苏微希进一步解释,团队合作不是漫画家最大,不能非理性坚持一些东西,她也透露,过
去看过很多跨界的影视、电玩厂商合作,最后都是遇到漫画家对原作的坚持,而要收回授
权,对漫画家来讲,确实保住了创作尊严,但对投资者则损失惨痛,她就听过很多影视圈
人,因为吃过亏,而不敢碰漫画改编。
苏微希呼吁,要跨界合作的话,作者心态就很重要,台湾新生代创作者如果没准备好,以
现在情况就会跨不出去,而产出速度也是重点,雕花地画可能会跟不上,此外还有能不能
随市场调整?很多工作室是接案模式,直接一本、一本地产出,但连载就可以随时反映读
者意见。
漫画菜鸟如何找到成功之路?她说“同人展”里有答案!
“未来的漫画或IP,就是圈粉的过程。”苏微希指出,过去的重点是教人怎么画漫画,但
现在要自学漫画已经不难,如果身为一个小菜鸟角度,缺的是眼前有没有一条成功之路?
而她认为,这可能可以在同人展场里找到。
“现在很多同人作家自带粉丝,在网络平台跟同人展场里,可以圈2000个粉丝、3个月可
以卖2000本的人,已经有了。”苏微希说明,网络时代创作者可以各自圈粉,不用靠出版
社,圈到一定规模的粉丝后,只要有意走大众市场,就有机会有跨界合作,2000本已经是
很多出版社的印刷底量,如果有人能自己卖2000本,投资人也会较有意愿进来。
苏微希认为,当然这有难度,但并非办不到,目前的瓶颈,是漫画跨界改编卖钱的案例,
还没真正出现,但已经有趋势出来,如《北城百画帖》改编电影、《用九柑仔店》改编电
视剧等,新生代的作者也开始有合作案,文化部在动漫基地一直办媒合会,虽然大家不见
得准备好,但是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