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386644187 (痕风幻灭)》之铭言:
: 题外话,历史上的献帝可能满信任某人的
这完全是穿凿附会吧,是为了配合那个吕布大汉忠臣说跑出来的
: 【初,天子在河东,有手笔版书召布来迎。布军无畜积,不能自致,遣使上书。朝廷以布为
: 平东将军,封平陶侯。】
: 按英雄记的记载,献帝被李傕、郭汜抢来抢去的时候,第一个想到召唤的不是曹操、袁绍等
: 人,而是吕布(不过吕布这时无力救驾,只能升官封侯表示一下)
问题是汉献帝没兴趣的曹操、袁绍,都有遣使至河东献帝处致意
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袁绍传》
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董昭传》
虽然天子出逃是很大的消息,但以当时情报传递的方式来看,
曹操跟袁绍会知道汉献帝在河东,最可能的消息来源,就是汉献帝自己派人去找他们。
也就是汉献帝是对天下诸侯大概都发出了使者求援。这也是比较可能的做法,
考虑到当时河东朝廷已经是朝不保夕的状态,单压一边很奇怪
: 我推测可能是王允时期吕布给献帝留下的印象不错
: 1.吕布诛杀董卓后,想把董卓的财产赏赐给公卿、将校,王允不准
: 2.吕布建议王允赦免凉州军阀
: 3.长安城陷落时,吕布想带王允一起逃,不过王允想以死明志,把自己和献帝关在青锁门
这三点只有第一点可能会留给献帝好印象
至于第二点,根本是扣分吧,要是凉州军阀一体赦免,
犯下弑君罪的李儒也就不能杀了,这可是献帝很在意的
: 另外我查了一下献帝给吕布封的平陶侯,意义非同小可:“帝尧问鼎于平陶,所以平陶自古
: 以来为政治重镇,有象征意义,因为当年尧在此成为中原共主。故从来没有皇帝敢封大臣此
: 侯,以免大臣有问鼎中原野心,献帝此举可能有希望吕布扫平军阀结束割据之意”
这只是因为除了吕布没有人封这个“平陶侯”才穿凿附会出来的说法吧
1.平陶在汉代看不出有什么政治象征含意,也不是州治,
《汉书》对平陶的注释只有一个“多壤”,《后汉书》根本不做解释
历代学者也对这个平陶侯没反应,如果平陶侯这么有象征意义,不会不解释的
2.吕布被封平东将军平陶侯的时间点,应该是曹操已迎天子之后,
看前后文就可明白:
朝廷以布为平东将军,封平陶侯。使人于山阳界亡失文字,太祖又手书厚加慰劳布,说起
迎天子,当平定天下意,并诏书购捕公孙瓒、袁术、韩暹、杨奉等。 《英雄记》
所以这个平陶侯是曹操的意思。
3.事实上吕布最后并没有被封为平陶侯。
从前面《英雄记》引文可以看出,朝廷使者走到一半莫名其妙把诏书丢了(亡失文字),
然后曹操又给吕布灌一轮迷汤,重新派人封赏吕布,
但这时给吕布的就只有“平东将军”的印信,“平陶侯”就自动消失了:
太祖更遣奉车都尉王则为使者,赍诏书,又封平东将军印绶来拜布。太祖又手书与布曰:
“山阳屯送将军所失大封,国家无好金,孤自取家好金更相为作印,国家无紫绶,自取所
带紫绶以籍心。....” 《英雄记》
所以建安二年时,吕布的头衔只有将军职有换,爵位仍是温侯:
定得使持节平东将军领徐州牧温侯布上术所造惑众妖妄,知术鸱枭之性,遂其无道,修治
王宫,署置公卿,郊天祀地,残民害物,为祸深酷。布前后上策乃心本朝,欲还讨术,为
国效节,乞加显异。夫县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
,是策输力竭命之秋也。其亟与布及行吴郡太守安东将军陈瑀戮力一心,同时赴讨。
《江表传》
4.最后,关于平陶侯整个说法是矛盾的。
如果平陶侯是这么敏感、不应该封与人臣的爵位,
那就算献帝对吕布再有好感,也不可能主动将这个爵位封给吕布,
因为那跟鼓励吕布下克上没有两样。吕布要得到这种“非人臣所应有”的爵位,
就只能够透过威逼胁迫汉献帝而来。所以他那整段叙述是矛盾的,
如果这话可以通,那曹操进公、进王、受九锡,
大概都是献帝对曹操超级信任的表现了。